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区岛良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26-1926
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DM)治疗的首选药,但磺脲类降糖药物(SU)继发性失效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失效率每年占5%~10%速度递增,5年累计失效率达50%。本研究对正常人2型糖尿病中SU治疗有效及继发性失效者的血浆葡萄糖、C肽含量及其关系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人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加用拜糖平的疗效。方法 将46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Ⅱ型糖糖尿病人在治疗上加用拜糖平,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经拜糖平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进一步下降(P〈0.05)。餐后第1、第2小时的血糖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1),有效率为47.7%。结论 加用拜糖平可作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对延缓和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足量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治疗,Ⅱ组:诺和灵30R治疗,Ⅲ组:诺和灵30R 二甲双胍治疗。结果:Ⅲ组降糖效果优于Ⅰ组、Ⅱ组,胰岛素用量Ⅲ组明显少于Ⅱ组。结论:联用诺和灵和二甲双胍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磺脲类药物(SU)继发失效的Ⅱ型糖尿病(NIDDM)36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36例住院病人的一般情况、胰岛素释放功能、抗谷氨脱梭酶(GAD)抗体阳性率进行归纳.并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10例达到理想控制,15例达到较好控制,9例达到一般控制,3例未控制。结论:SU继发失效的NIDDM病程偏K,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GAD抗体阳性者,胰岛素分泌更象Ⅰ型糖尿病(IDDM)。肥胖者呈高胰岛素血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90%以上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了解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否为磺脲类药继发失效的原因之一。方法用ELISA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正常范围0.32ug/L,〉50ug/L为阳性,用ELISA法做定性测定,正常为阴性。结果100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率20%(20/100),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13%(13/100),且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的病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阳性。结论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成年糖尿患者出现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原因之一,最终需用胰岛素治疗;建议确诊糖尿病后在抗体检测前,尽可能避免使用磺脲类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高血糖毒性作用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服用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和胰岛素释放指数(IS/B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水平及IS/B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胰岛素治疗约1月后2型糖尿病OGTT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测定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毒性作用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相似文献   

7.
唐芙蓉  甘建新 《四川医学》2002,23(9):926-927
目的:观察普通胰岛素和拜唐苹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疗效。方法:对113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且,普通胰岛素加拜唐苹治疗(治疗组)、单用普通胰岛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降糖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低血糖发生频率较对照组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普通胰岛素和拜唐苹联合应用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生失效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拜糖苹或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4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甘精胰岛素加拜糖苹或二甲双胍,B组使用中效胰岛素加拜糖苹或二甲双胍。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te)。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于空腹血糖的控制A组明显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益气生津法为主治疗糖尿病Ⅱ型患者22例疗效观察王真(浙江省中医院邮编310006)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笔者运用益气生津为主治疗对磺脲类(su)药物失效的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22例,取得较满意的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泌林联合拜唐苹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70例随机分为3组:优泌林R 优泌林N强化治疗(A组)、优泌林70/30治疗(B组)、优泌林70/30 拜唐苹(C组)。结果:C组降糖效果优于B组,与A组接近,但低血糖发生频率低于其他两组,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提示优泌林70/30和拜唐苹联用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
58例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B组采用诺和灵30R加瑞格列奈治疗。结果:B组降糖尤其餐后血糖效果优于A组(P〈0.01),胰岛素用量也明显较少(P〈0.05)。结果表明,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30R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6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足量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治疗,Ⅱ组:诺和灵30R治疗,Ⅲ组:诺和灵30R 二甲双胍治疗。结果Ⅲ组降糖效果优于I组、Ⅱ组,但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胰岛素用量Ⅲ组明显少于Ⅱ组。结论 联用诺和灵和二甲双胍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3例磺脲类药物失效2 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二甲双胍。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满意控制率达83%,(19/23),对照组为55%(11/20),观察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且无出现低血糖反应病例。结认胰岛素加二双瓜是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者和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精氨酸(L—ARG)兴奋试验并检测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指数等参数。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初发组35例、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组32例和继发性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组34例。计算L—ARG兴奋试验中的急性胰岛素反应(acute insulin response,AIRARG)指数、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及其胰岛素分泌指数(insulin secretion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S),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的HOMA—I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校正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泌值评估胰岛功能的影响后,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的AIRARG: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型糖尿病各组间AIRARG指数比较为:初发组〉有效组〉失效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间的HOMA—IS比较未发现初发组和有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各个阶段均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从初发者到继发性磺脲类失效患者,其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改变表现为逐级衰退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泌林70/30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改为三餐后服用二甲双胍,睡前皮下注射优泌林70/30。结果:睡前注射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均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明显上升(P〈0.01)。结论:睡前注射优泌林70/30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26例入院诊断为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失效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分4阶段研究,结果发现7例(26.9%)非真正SU继发失效,余19例继发失效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NPH)治疗后,其中14例(73.7%)空腹和早餐后2h血糖分别<6.1mmol/L和8.3mmol/L,另5例需早餐前再加用1次.NPH血糖始达上述标准。胰高糖素-C肽释放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可使胰岛B细胞功能部分恢复和降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揭示:SU与胰岛素两者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蕾  鞠巍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53-254,258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CSⅡ及MSⅡ治疗,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释放试验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C肽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结论:CSⅡ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治疗方式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50例,连续治疗三个月比较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HbA1c都有明显下降,但在血糖有效控制方面,本文表明二甲双胍与拜糖平合用效果最佳.结论:对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无效的患者改变治疗方法后可获得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31例经磺脲类(SU)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失效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患者,在足量SU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芬氟拉明治疗。疗程为6周。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前 后空腹血糖(FBG)分别为:12.05±2.38mmol/L与8.35±9.43 mmol/L,P<0.001;餐后血 糖(PBG)分别为:19.06±5.45mmolL与13.18±5.37mmol/L,P<0.001;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1C)分别为:9.51±2.42%与6.68±1.31%。P<0.001。体块指数(BMI)、空腹血浆胰 岛素(FPI)及餐后血浆胰岛素(PPI)均无明显改变。胰岛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于治疗后各点 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根据糖尿病与瘀血关系密切的认识,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观察治疗了属中医气阴两虚型,有或无瘀血表现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5例,结果表明:显效17例,占48.6%,有效13例,无效5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各种慢性血管并发症的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3项均有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