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制出的气囊式胃管替代普通胃管,减少普通胃管易滑脱而反复插管而引起的胃粘膜出血、喉头水肿、咽炎、食管炎等副损伤.方法气囊式胃管为双腔道结构,气囊装置有独立腔道,位于胃管头端5cm处.将14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应用气囊式胃管,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观察2组病人胃粘膜出血率、胃管滑脱率、喉头水肿率.结果观察组病人胃粘膜出血率、胃管滑脱率、喉头水肿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气囊式胃管留置副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管,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腔气囊胃管气囊充气量对胃管固定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胃管气囊适宜的充气量对留置鼻饲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胃管气囊的充气量50~80ml,对照组气囊注气量90~120cm。结果观察组滑脱率、气囊破裂率、皮肤损伤率、胃黏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式胃管适宜的充气量降低了留置胃管的并发症,对临床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腔气囊胃管在鼻饲患者预防反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探讨其预防鼻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实验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观察两组胃管留置插管深度、成功率、滑脱率、反流、误吸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胃管深度长于对照组.其插管成功率、预防滑脱、反流、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可有效预防鼻饲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胃管治疗的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对照组使用普通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引流通畅度、术后腹胀情况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腔胃管吸引效能优于普通胃管,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双腔胃管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腹胀(P〈0.05)。结论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鼻胃管固定装置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住院的97例留置鼻胃管的精神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予传统胶布固定鼻胃管,观察组予自制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观察两组病人鼻胃管滑脱发生率、鼻胃管固定处皮肤损伤发生率以及病人主观舒适度、美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鼻胃管滑脱率、鼻胃管固定处皮肤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主观舒适度、美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的鼻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固定鼻胃管,明显降低了鼻胃管滑脱率和固定处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美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防滑脱胃管,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需要留置胃管患者10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留置普通胃管,采用常规方法固定胃管;实验组患者留置防滑脱胃管,采用支耳孔系带法固定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2w内胃管的滑脱率、患者皮肤损伤及不清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胃管固定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胃管滑脱、皮肤损伤及面部不清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防滑脱胃管能有效避免留置胃管患者计划外拔管,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2种不同胃管行胃肠减压时发生非计划拔胃管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 将3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0例,留置气囊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190例,留置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2组患者非计划拔胃管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胃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留置气囊胃管对食管癌患者行胃肠减压,可以降低非计划拔胃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质量循环管理程序(PDCA),提高胃肠减压患者胃肠减压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患者满意率。方法对94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从置管前1d至拔管,置管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胃管意外滑脱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25例(53.2%),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38例(80.9%);对照组胃管意外滑脱9例(19.2%),观察组有2例(4.3%)。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地提升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降低胃管意外滑脱率的发生,增进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0例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病人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对照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4例,难判断16例,判断准确69例;观察组胃管位置易判断64例,难判断6例,判断准确70例。[结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应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可提高易判率和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0例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病人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对照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4例,难判断16例,判断准确69例;观察组胃管位置易判断64例,难判断6例,判断准确70例.[结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应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可提高易判率和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芦芳杨莉  李玉妹 《现代护理》2006,12(30):2850-2851
目的为了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和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术前需经鼻置胃管、胃管通过鼻瓣区困难91例病人的插管方法进行研究.将该组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呼气法进行插管。对插管时病人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使用呼气法插管病人舒适度好。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因不易确定鼻瓣区开口,常需反复插管,舒适度差。呼气法能增大鼻瓣区开口角度并有效判断开口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结论使用呼气法可以有效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插胃管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的循证护理,以期积累临床经验并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方法收集234例需鼻饲行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按所在病区分为对照组( n=110)和观察组( n=12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最佳的证据,最终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65 cm),而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45~55 cm),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饲胃管期间反流、呛咳或误吸的发生率。结果留置期间观察组发生反流、呛咳、误吸的百分率为2.42%,3.22%,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4%,17.27%,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42,5.188,5.360;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5.
黄剑  黄卫  韦素珍 《全科护理》2013,11(17):1597-1598
[目的]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对鼻压疮的影响。[方法]将留置胃管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观察两组病人鼻黏膜局部受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鼻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时间留置胃管的病人运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降低鼻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在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留置胃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后置人的方法;实验组留置胃管前给予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含,待咽喉部有麻木感时咽下,再予利多卡因胶浆润滑胃管前端后置入。观察两组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一次插管的成功率,鼻咽部、食道黏膜出血率。结果实验组留置胃管中的不适反应以及一次插管的成功率、食道黏膜出血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后留置胃管明显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反应,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胃管对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刺激而引起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对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四科诊断为老年痴呆留置胃管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118例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期两组患者照护者,观察组照护者102名,对照组照护者118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用普通胶布固定胃管,使用普通腕式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用3M弹力胶布固定胃管,使用手部乒乓球拍式约束具;使用胃管观察巡视签字表督促护士巡视和签字;制定标准留置胃管健康教育文档;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胃管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5例,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0.038)。两组照顾者在留置过程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在固定约束方法及管理过程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改进固定、约束方法和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照护者对管理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K点刺激辅助置入胃管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痴呆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46例采用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胃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70,P<0.001),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管法可以提高痴呆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对脑卒中后留置鼻饲管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留置鼻饲管的患者65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的脑卒中后留置鼻饲管患者的护理,观察组实施出院准备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饲管的时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吞咽相关生存质量(SWAI-QOL)得分.结果:出院后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套管留置长度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后在皮肤外留0.2cm,对照组则全部送入皮肤。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33%,对照组为44.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cm,安全性高,舒适度好,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