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09-2013年于郑州市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康复的175例语前聋患儿的详细资料,根据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3岁及以下组和3岁以上组),应用婴幼儿听觉整合量表(IT-MAIS/MAIS)、听觉行为分级(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对两组患儿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分别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1、3、6、12个月进行。结果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3、6、12个月,两组总体康复效果均逐步提高(P均<0.01);3岁及以下组提高较3岁以上组快。IT-MAIS/MAIS与CAP分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结论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语前聋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呈逐步上升趋势。康复时间和植入时年龄是影响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4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的家长及康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术前评估、植入装置、植入时年龄、术后康复时间、康复模式、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言语发展水平满意度及听觉行为分级标准表等.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对患儿听觉感知能力进行评估,并分析病因、性别、病程、康复模式、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等因素与CAP的相关性.结果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3年能不借助唇读即与人交谈的达到51%,术后5年以上不借助唇读即与人交谈的达到58%.以植入后时间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病程(P<0.0005)、康复模式(P<0.0005)与CAP显著相关,性别和病因与CAP无关.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语前聋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有明显的效果.病程限制在2年以内,更有利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对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选择康复机构的康复模式更有利于其听觉言语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68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简述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方法,分析比较语前聋与语后聋;学龄前聋儿与学龄聋儿以及其他非手术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6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通过1个月以上的调试和听觉训练,声场测听全部达到正常范围。语前聋儿童中,测定45名学龄前的可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90.1%,非限定调表识别率平均达86.2%。测定13名7岁以.L—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0.6%,非限定词表言语识别率平均达71.3%,与学龄前组比较有显着差异。语后聋经过1—2个月的适应,全部能正常方式对话和打电话。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全聋患的最佳选择。对语前聋患而言,植入年龄最好在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康复工作将是—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医生和聋康老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语言康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听觉能力的评估,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在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方法》作为测试蓝本,对16例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均进行韵母、声母、数字、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及短句识别的测试、对9例使用人工耳蜗时间超过1年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开放项列字词和开放项列短句识别测试。结果:所有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各项测试结果大于机会水平,且在术后1年的进步最为迅速,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听觉言语能力稳定提高;进步的快慢与植入时年龄,耳蜗的使用时间,正规的言语训练及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极重度语前聋儿童应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及进行积极康复。  相似文献   

5.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在6例语前聋儿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对重度感音性语前聋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极重度感音性语前聋儿童植入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生产的Nuclus24型人工耳蜗,术后1个月开机,结果:6例语前聋儿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均获得听力,听阈平均提高到33.33分贝听力级(dBHL),双音节词言语辨别率(SDS)术后6个月听平均28.33%,听加唇读平均61.6%,术后12个月(SDS)听平均51%,听加唇读平均73.8%,比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对恢复极重度感音性语前聋儿童的听觉是有效的,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植入前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广东医学》2003,24(3):232-233
目的 比较语前聋的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有无听觉 -言语训练对手术后语言处理器调试策略的选择及听觉补偿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5例接受Nucleus2 4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按术前有无进行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调试方法 ,观察达到稳定效果的时间和最佳效果的听觉补偿水平。结果 戴助听器训练组在 ( 117 4± 3 2 1)d、无训练组在 ( 195 1± 10 2 2 )d时分别达到稳定的听觉补偿效果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两组的听觉损失均由极重度改善到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于语前聋的患儿而言 ,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的助听器配戴和听觉言语训练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术后6个月行声场听阈测听。结果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14例患儿开机当天均有听性反应。术后声场测试平均听阈为30-50dBSPL。经言语康复训练,9例患儿的听觉和言语能力明显提高,5例还在行康复训练。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儿童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是恢复听觉功能的有效方法,应尽早对语前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56-1057
目的: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术后的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跟踪性评价,旨在研究人工耳蜗术后语前聋儿童言语康复的发展情况。方法:选取语前聋儿童为研究对象,1~3岁患儿30例,3~5岁患儿30例。在人工耳蜗术后开机第1、3、6、12、24个月时间点,随访熟悉患儿的监护人或教师,完成言语能力测试的问卷,并进行评估。结果:患儿在人工耳蜗术后开机的MUSS和SIR评分均随康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1~3岁组患儿在两年间的增大幅度大于3~5岁组患儿;3~5岁组患儿在各康复时间的MUSS评分和SIR评分均小于1~3岁组;3~5岁组患儿人工耳蜗术后开机24个月的MUSS评分和SIR评分与1~3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前聋儿童言语能力随康复时间增加而逐渐提高;患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越早,其言语能力提高幅度越大,言语康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与评估,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和技巧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临床疗效的影响。②方法 13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经乳突 面隐窝入路行Nucleus 24导或Clarion C1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行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1月开机调试。语前聋8例进行了3~19个月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13例耳蜗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2 周颞骨 X线摄片证实电极位于耳蜗内。术后1月开机调试,13例全部恢复听力。1例语后聋病人仅经简单语言训练即可对话与电话交流,11 例语前聋病人经训练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言语康复,1例因年龄过小,暂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④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治疗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适应证为任何年龄的语后聋、语前聋儿童和部分青少年。术前准备、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是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术后调机以及系统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及术后听觉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经术前听力学、影像学、心理及智力评估,筛选33例年龄7~33岁的重度-极重度语前聋患者采用面隐窝进路的常规术式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接受语言训练,随访4年,采用开放式和闭式双音节词表测试患者的言语识别率。结果 33例患者术后1年声场测听语言频率啭声听阈平均(28.62±2.37)dBHL。借助唇读,术后1年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70.03%,术后4年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82.12%。不借助唇读术后1年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61.18%,术后4年达到72.67%。术后4年开放式词表识别率借助唇读平均达到77.94%;不借助唇读开放式词表识别率达到67.8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大龄语前聋患者生活质量,多数病例仍能得到较好的言语分辨率,对信息交流仍有很大帮助。本组患者和家长权衡术后的获益和手术费用投入,90.90%的家庭认为值得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了我科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对18例双耳深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进行的耳蜗植入手术,其中1例为成人语后聋,其余17例为语前聋,术后均在我科进行开机调试。本总结了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认为耳聋的原因不同,术后康复效果也不同;发病年龄越晚和听觉损失时间越短,康复效果越好:耳蜗植入应越早越好,不要错过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期:术前应尽量配戴一段时间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手术医生应协同心理医生和儿科医生对患儿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估;家长应像支持患儿手术一样支持并参与术后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o XT  Han DM  Li YX  Kong Y  Zheng J  Chen XQ  Liu B  Liu S  Mo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03-105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1997-2001年共实施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180例,其中伴有双侧内耳畸形患者25例。就其不同原因所致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进行了比较。结果:(1)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2)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镫井喷“,其中Mondini畸形术中出现“镫井喷“的现象比其他畸形多见;(3)植入电极大部分完成插入蜗内,少数遗留蜗外电极;(4)术后无面瘫、脑脊液瘘等并发症;(5)术后开机调试发现部分数值比正常形态耳蜗植入偏高,但听阈无明显区别。(6)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伴有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深度感音性聋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Liu B  Chen XQ  Kong Y  Li YX  Mo LY  Zheng J  Liu S  Chen ZS  Han D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2):1550-1552
目的 通过对植入人工耳蜗成人语后聋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探讨人工耳蜗在语后聋患者言语康复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初步分析NCIQ量表的适用性.方法 32例语后聋成人患者参加本次调查,手术年龄为18~66(平均35.27)岁.调查内容采用NCIQ问卷量表,由1名调查者进行访谈,完成评估和分析.主要调查设备使用情况、听觉能力以及情感交流能力等3个方面内容.结果 人工耳蜗使用经验6个月以上,平均每天使用16 h.所有受试者均可从人工耳蜗使用中获益,独立生活性和自信心均有明显提高,听觉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提高.听觉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为环境声欣赏、使用电话能力、发音质量改善等;社会能力描述为重新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能继续就业、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提高、自信心增强等.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普遍有益;成效与年龄不相关,鉴于此老年听障患者应当是我们关注的人群.翻译的NCIQ表可用于我国成人人工耳蜗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普通话为母语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的言语识别率,并且进行植入年龄和术后2年时言语识别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植入年龄和植入2年时言语识别率的相关性。结果植入年龄和植入后2年的闭合言语识别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越早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越有效改善语前聋儿童言语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术后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双凤  董明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77-377,385
目的:探讨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语前聋患儿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8例12岁以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接受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采取加强全麻监护、严密观察并发症、做好人工耳蜗的正确使用和保养及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结果:全组8例患儿经术后精心护理,无术后并发症;定期设备调试及听力语言训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采取上述护理方法可达到及时发现和防止并发症,有效的帮助患儿听力语言康复,早日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对语前聋儿童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30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开机至少6个月的语前聋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结合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均采用回顾临床资料和进行自由声场测试纯音、言语察觉率和开放式、闭合式言语分辨率的方法及噪音中语言辨别率的测定及其电话测听,评价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的效果.结果:23例已上正常幼儿园及小学,全部患者声场测听均低于40 dB,言语均明显提高,3例能接听电话.结论:颞骨高分辨率CT、MRI耳蜗水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纯音测听和听觉诱发电位(ABR)、声导抗、耳声发射(DPOAE)、40Hz相关电位(40HzAERP)40HzAERP和耳镜检查对手术的成功性,预防并发症以及患者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中NRT、电阻检测评估手术的成功性及术后程序编程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43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和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 介绍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术前评估:主要包括听力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智力心理评估.手术方法介绍了不同型号人工耳蜗插入电极的要领,特别强调了24R(Contuor Advance)型植入电极时,不要主动向外拔金属丝.术后评估:采用声场啭音听阈测定及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 243例病人术后6个月用声场测听啭音语言频率平均听阚达到25~35 dB(nHE),平均(27.4±4.8)dB.开机后1年的开放词表言语分辨率平均达到87.7%.其中成人语后聋病人术后Mapping后全部能听到家人叫他名字.经2个月3~5次调试,声场测听阈在28.1±5.4dB,非限定词表(Open set)言语测听,识别率达82%~93%,平均91.6%.学龄前的语前聋儿童,开机后1~2个月,声场测听都能达到30 dB(nHL)或更佳.经过1年以上语训,测定63名可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Close set)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8.6%,非限定词表(Open set)言语测听,识别率平均达83.7%.7岁以上语前聋的儿童,开机后12个月测定26例合作语前聋儿童的Close 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1.6%,Open 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78.2%.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全聋患者的最佳选择.对语前聋患者而言,植人年龄最好在7岁前.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康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医生和聋康老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