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以氨丙基封端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CH_2)_3CN:CH_3=1:5),MDI和EDA为原料,采用DMAC单一溶剂合成了一系列高软段分子量(Mn=3000~9000)和高硬段含量(7~30%wt)的多嵌段共聚物。产物为透明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宽阔的使用温区,其杨氏模量比相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脲显著提高。通过FT-IR,WAXD,DSC,DMA等证明其硬段为近程有序结构,氰丙基与聚脲硬段有氢键作用,这一作用力使两相相溶性提高,“界面厚度”增加。氰丙基的引入和硬段含量的增加对材料相结构和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为硬段,聚醚多元醇为软段,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分步合成法,制备了具有规整硬段和良好分散性能的聚醚型聚氨酯脲(PUU)水分散液。测定了PUU水分散液及其成膜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表征了这类水性PUU的氢键、结晶和微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硬段含量的增加,PUU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稳定性增加,室温贮存期大于1年;与一步法制备的水性PUU相比,由分步法制备的水性PUU的硬段具有较好的有序结构,氢键化程度高,结晶度大,软硬段间的微观相分离程度高,成膜后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与力学性能。此外,与具有相同规整硬段的聚酯型水性PUU相比,这类聚醚型水性PUU膜显示出更好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自制的聚酯多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一缩二乙二醇(DEG),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了结构相似的软段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SSSPU)、硬段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SHSPU)和硬段羧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CHSPU)。通过FT-IR、DSC、TG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链段间氢键化程度和离子基团的种类及位置对聚氨酯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SSPU的硬段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呈现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胶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SHSPU的氢键作用弱,呈微相混合结构,胶膜力学性能差;CHSPU的氢键作用不仅存在于硬段之间,还存在于硬段与软段之间,呈微相混合结构,由于氢键及羧酸盐的离子缔合作用,其胶膜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氨酯(PU)/Al2O3纳米复合材料.DSC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PU/Al2O3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氨酯羰基氢键化程度和硬段的有序化程度较纯PU低,且PU软硬段间有更好的相混合程度;TEM照片显示:Al2O3以纳米尺寸较均匀地分散在PU体系中,且纳米Al2O3粒子与PU基体有较强的界面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少量纳米Al2O3粒子的加入,对PU材料有很好的增强和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丙烯腈和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元仲胺扩链剂(MIPDA)。将IPDA和MIPDA分别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端氨基聚醚(Jeffamine D2000)反应,制备脂肪族聚脲弹性体。与IPDA扩链剂合成的聚脲相比,由MIPDA合成聚脲的反应速率大大降低,这类弹性体中软段和硬段的相容性较好,但硬段的有序程度较差,同时显示出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研究结果表明,MIPDA是制备喷涂型聚脲的新型扩链剂。  相似文献   

6.
以聚醚聚氨酯和硬段模型化合物为聚合物基体,高氯酸钠为掺杂盐,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聚氨酯/硬段模型化合物/高氯酸钠复合物,利用FR-IR,DSC,AFM和复阻抗谱等表征手段对其形态和性能进行了基团和羰基都可与钠离子进行络合,温度变化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络合,在低盐浓度下,复合物的Tk随盐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而在一定的浓度之上,玻璃化转变温度又明显下降;通过调整盐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的表面形态。随着温度的升高,该体系的离子电导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端氨基聚醚(D2000)、4,4′-二氨基二苯醚(ODA)、3,4,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PDA)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酰亚胺/聚醚刚柔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热失重(TGA)证实了这些共聚物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随着嵌段共聚物中硬段含量增加,嵌段共聚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图像显示:该嵌段共聚物在云母片表面发生相分离,在不同浓度下组装成不同的线团状、坑状和颗粒状图形.  相似文献   

8.
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用聚乙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作为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硬段含量和聚醚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记忆回弹性能和耐水解老化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硬段质量含量为31%~3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形状回复率可以达到75%~85%;软段中聚醚添加量在4%~5%(占软段的质量分数)时,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赖氨酸乙酯盐酸盐(Lys-OEt)作为扩链剂合成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分析和细胞培养,探讨了聚氨酯弹性体软硬段比例、扩链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聚氨酯的机械性能提高.采用Lys-OEt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18.6 MPa,在Lys-OEt、1,4-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3种扩链剂中力学性能最佳.初步的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双酚A聚砜或酚酞作为硬段,聚对羟基苯乙烯、酚醛、聚羟基醚或聚羟基醚砜作为半硬段,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软段合成了七种三元多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稳定性、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共聚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及热稳定性主要与半硬段有关;它们的形态结构同属于微相分离,并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弹性体性质。三元多嵌段共聚物中硬段与半硬段的相容性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当两者的相容性好时,其强度高于对应的二元多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杨娟  王贵友  胡春圃 《医学教育探索》2006,(11):1293-12961322
通过FT-IR和DSC等研究了L iC l对脂肪族聚氨酯脲溶液粘度以及聚氨酯脲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 iC l的加入使聚氨酯脲溶液的初期粘度降低,后期粘度升高;含L iC l的聚氨酯脲的Tg和氨酯羰基的氢键化程度提高,但脲羰基的氢键化程度降低;L iC l的加入使聚氨酯脲的拉伸模量、硬度、撕裂强度和吸水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四元伯胺封端的氨酯脲型聚醚胺(TAPEU),并用于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DGEBA/DETA)固化体系。利用核磁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表征了TAPEU的结构,系统表征了TAPEU改性DGEBA/DETA材料的氢键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交联网络结构、拉伸断裂面形貌特征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TAPEU;当TAPEU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时,材料交联密度降低,氢键化作用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增加;引入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体系,断裂面具有明显韧性断裂特征,且出现微相分离;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韧性和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摩尔分数为50% TAPEU2000的改性材料冲击强度提高了6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30%。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含3个受阻酚羟基的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丁烷(CA)与多种丙烯酸树脂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阻尼性能。CA的分子内自聚氢键强度远小于同聚丙烯酸酯的分子间氢键强度,小分子在聚合物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对于聚合物中含有甲氧基的杂化体系而言,除了羰基与酚羟基的氢键作用,还可能存在甲氧基与酚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因此氢键数量较多。动态机械分析测试(DMA)表明,杂化体系的阻尼性能随C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并且随着聚合物基体中甲氧基数目比例的提高,阻尼增效逐渐增强,其中聚丙烯酸甲氧基乙酯杂化体系(POEA/CA)具有最优异的阻尼性能。这些结果说明对于同一种小分子而言,小分子与聚合物之间实际形成的氢键数量越多,小分子对聚合物的阻尼增效越强。  相似文献   

14.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二羟甲基丙酸(bis-MPA)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种侧 链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将氨基封端的四代树枝状聚酯大分子共价接枝到聚氨酯的侧链上,脱除树枝状分子表 面缩酮保护基后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侧链树枝化多羟基聚氨酯材料。此聚合物能有效黏附CD133抗体,黏附了抗体的材料可大大提高 CD133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这一结果为通过加速血液接触材料表面内皮化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力竭运动后即刻给予葡萄糖和(或)富氢水对大鼠丙二醛、肌糖原、运动耐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对力竭运动后SD大鼠即刻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富氢水(富氢水组)、葡萄糖(葡萄糖组)、葡萄糖和富氢水联合(联合组)等处理,检测各恢复时间点(力竭运动后1、3、6、8 h)血清丙二醛、腓肠肌肌糖原浓度及运动耐力.结果 (1)组内比较,各组内各时间点丙二醛、运动耐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糖原含量有上升趋势.(2)组间比较,富氢水组、联合组丙二醛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葡萄糖组、联合组肌糖原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联合组运动耐力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力竭运动后葡萄糖联合富氢水能有效降低血清丙二醛,增加腓肠肌肌糖原,增加运动耐力;单独给予葡萄糖仅能增加肌糖原;单独给予富氢水仅能降低血清丙二醛;但在各实验处理下,除肌糖原有随时间上升趋势外,血清丙二醛、运动耐力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80-83
目的比较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及金属桩三种临床前牙修复常用材料的粘结性能,观察三种材料在前牙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1颗离体下颌前磨牙,分为金属桩组、石英纤维桩组及玻璃纤维桩组,使用万能力学测试机对三组进行粘结强度测试,观察并比较三种材料的粘结性能;收集在我院进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患者135例,共182颗患牙,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基础上,71颗患牙采用石英纤维桩技术修复前牙,73颗患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技术修复前牙,38颗患牙采用金属桩技术修复前牙,随访2年,观察并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离体牙粘结强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LSD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石英纤维桩与玻璃纤维桩比,LSD-t=1.777(P0.05),石英纤维桩与金属桩比,LSD-t=17.514(P0.05),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比,LSD-t=15.738(P0.05);术后2年,石英纤维桩及玻璃纤维桩修复体完整率、颜色匹配率、修复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金属桩(P0.05);石英纤维桩及玻璃纤维桩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金属桩组(P0.05),表明纤维桩的前牙缺损修复效果显著优于金属桩。结论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粘结性能优于金属桩,临床疗效强于金属桩;石英纤维桩与玻璃纤维桩粘结性能及临床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均是临床上前牙修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田华  谢伟丽 《医学综述》2012,(20):3524-3526
目的评价磨牙使用同种脱敏剂不同粘接材料粘接钴铬合金嵌体的微渗漏情况。方法选择80颗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4组,按嵌体制作要求制备近中牙合面(MO)洞,钴铬合金嵌体分别用玻璃离子粘合剂、传统树脂水门汀、双固化树脂水门汀、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结固位。其中后三组随机选取10颗磨牙在粘接前涂同种脱敏剂,冷热循环后,采用染色渗入法测定微渗漏情况。结果不同粘结材料粘结钴铬嵌体其微渗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龈壁χ2=25.74,轴壁:χ2=24.63,P<0.05);使用脱敏剂组与未使用脱敏剂组微渗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1.8008,P>0.05)。结论树脂类水门汀的抗微渗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粘合剂;脱敏剂的使用未降低粘接剂的抗微渗漏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含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MDP)的粘接剂对提高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性和密封性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分为体外实验和临床实验两部分。体外测试制作80块氧化锆陶瓷试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个试件,其中常规组试件喷砂后直接将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粘接,实验组试件喷砂后则使用含有MDP的粘接剂处理后再和树脂水门汀粘接。选择2018年1—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完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行氧化锆陶瓷全冠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临床操作和体外测试方法一致。体外实验比较2组试件粘接强度、边缘封闭性,临床实验比较患者满意度。  结果  冷热循环前,实验组试件粘接强度[(20.35±0.59)MPa]明显大于常规组[(16.03±0.51)MPa,P<0.01];冷热循环处理后,实验组与常规组试件粘接强度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常规组。通过甲基蓝溶液处理后,实验组试件断面渗漏程度[(0.63±0.01)μm]显著小于常规组[(1.34±0.02)μm,P<0.01]。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0.00%)高于常规组(72.50%,P<0.05)。  结论  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粘接时使用含MDP的粘接剂可有效提升粘接强度,增强粘接边缘密封性,从而提高氧化锆陶瓷使用寿命以及患者粘接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气相二氧化硅、聚酰胺蜡粉、改性聚脲3种不同流变助剂对银浆性能的影响,通过应力扫描、频率扫描、印刷模拟等振荡剪切动态扫描,分析了不同流变助剂对银浆流变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银浆流变性与印刷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改性聚脲用量的增加,浆料内部的氢键增多,形成的立体交联网络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黏度上升,屈服应力增大,损耗角下降,恢复速度加快。当改性聚脲用量(质量分数)为1.5%时银浆印制的导电膜层扩散小、轮廓清晰、分布均匀、线型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