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21年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脱位率与相关因素。方法:45例47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年龄26~87岁,术前诊断37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78%;2例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8例为股骨颈骨折。结果:术后早期脱位2例3髋,脱位率为63%。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例陈旧股骨颈骨折行THA术后第1d即发生脱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第3d行翻修术,术中见股骨侧假体自前倾位变为后倾,纠正位置后治愈。陈旧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牵引后仍反复脱位,3月后行翻修术,术后第8d又脱位,再次经闭合复位,牵引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脱位与术者经验,术前设计,假体部件的安装,尤其是髋臼假体及髋臼对人工股骨头的覆盖以及外展肌的力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53~79岁。行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松动情况及假体位置,并分析脱位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行稳定性试验。手法复位成功且稳定者,胫骨结节牵引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原入路切开,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调整offset值及部分假体组件。稳定者,关节囊修补,胫骨结节牵引4~6周。仍不稳定或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结果23例患者,1例松动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10例手法复位治疗成功;12例手法复位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5例行切开复位关节囊修补,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offset值,2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1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置,2例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患者均获随访1~5年,平均1.9年。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后1年Harris评分72~94分,平均87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5例,其中3例为后脱位,1例为前脱位,股骨假体下沉脱位1例。结果 5例脱位患者中3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成功;1例前脱位以后脱位手法整复未成功,术中证实为髋臼前倾角过大;1例为股骨假体过小术后下沉,术中更换大一号股骨假体。结论假体位置异常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主要原因;规范医生操作及假体放置、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He AS  Fu M  Sheng PY  Yang ZB  Fang SY  Liao WM  K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69-1073
目的 探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翻修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55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资料,其中术后5年内(含5年)翻修11例,翻修原因及翻修方式为: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5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1例,行全髋翻修;感染1例,行二期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分(28~62分).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6~76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至平均86分(75~96分).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术后局部血肿形成,4周后需再次手术清理血肿;1例术后关节不稳,经适当牵引制动后关节不稳定现象消失.无感染、深静脉血栓、主要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初次髋关节置换早期翻修主要原因与髋臼假体处理、假体选择和安放技术不当有关,因此提高髋臼假体安放的手术技术有助于改善人工髋关节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5年5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203例,左侧224例,右侧181例,年龄28岁~93岁,平均(61.43±27.82)岁,总结翻修原因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等。[结果]假体松动280例,其中柄松动87例,臼松动39例,柄和臼假体均松动154例;翻修前假体平均使用时间6个月~24年,平均(6.68±4.82)年。感染66例,其中16例一期旷置,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行假体置入;其余50例均行一期翻修假体置入。关节不稳所致脱位15例,均为闭合复位失败或保守治疗失败, 3例行单纯切开复位, 3例更换内衬和股骨头,1例更换股骨侧假体,3例更换髋臼侧假体,3例行全髋翻修。聚乙烯衬垫磨损但假体无松动14例,8例予以更换内衬和股骨头,4例更换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2例行全髋翻修。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1例,5例仅置换髋臼侧,更换股骨头假体,6例行全髋翻修。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1例,以捆绑带固定或钢板螺钉固定或更换加长柄假体结合内固定等治疗。假体机械断裂6例,予以更换假体。股骨柄假体偏心距过大导致疼痛1例,予以更换股骨柄假体。髋臼螺钉位置不当导致坐骨神经症状1例,予以调整髋臼假体和螺钉位置。[结论]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原因,其次为感染、脱位、聚乙烯磨损、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方案需根据假体失败的原因、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股骨大粗隆有效固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股骨大粗隆结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平均第10天开始负重,平均住院时间14d。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大粗隆骨折复位并固定满意。假体位置良好。随访6~20个月,无骨折再移位及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4分,优3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0%。结论采用张力带钢丝有效固定股骨大粗隆结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安全可靠,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11月~1999年4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35例(36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 根据病例统计,在同一失败病例中,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共24例次,其次为人工股骨头引起髋臼磨损7例次,假体置入位置不良6例次,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次,术后感染3例次,假体股骨西柄断裂2例次。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假体的适当选择和手术中正确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1995年以来共收治 4例人工髋关节脱位患者 ,均经手术复位或翻修术后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例 ,女 2例。年龄 6 5~ 6 8岁。均为全髋置换术后 ,脱位时间为术后 3个月内 ,髋臼与头柄一起脱位 ,且伴大、小转子骨折。本组第二次手术 2例全髋翻修 切断挛缩的内收肌后获满意的恢复。 1例无骨折者全髋仅行开放复位 切断内收肌 ,术后外展位皮牵引后恢复。 1例人工股骨头脱位者重新矫正了头柄插入的方向 ,并再次以骨水泥固定获满意效果2 讨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内易致脱位的主要原因 :1假臼或头柄安放位置不当 ;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和股骨距重建方法。方法对2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生物柄在股骨近端髓腔内的填充作用进行股骨距压迫复位和重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将股骨粗隆部骨折下移复位,利用二锥度生物柄股骨假体顺行击入实现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结果本组术后均获6~48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28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0.5±5.3)分,末次随访维持在(93.3±3.1)分。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截骨后股骨粗隆部骨折下移复位变成股骨颈骨折,通过二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髓腔内顺行压迫复位与固定,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距重建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加长的股骨柄可增加股骨柄在髓腔内固定范围并可弥补股骨距对假体支撑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以来于我院住院期间发生脱位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脱位类型、脱位发生时间及处理方法。通过髋关节术后X线片测量髋臼及股骨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结果共1 3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发生脱位,脱位的发生率为3.1%,脱位均发生于改变体位时。髋关节术后X线片提示髋臼及股骨假体位置良好。采用闭合复位及下肢制动的方法,有3例患者住院期间再次发生脱位,所有患者出院后至随访时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的为体位性因素。脱位发生后多数可通过闭合复位的方法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
32例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总结3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翻修原因。结果:32例中术前诊断松动16例,脱位4例,深部感染2例,白磨通3例,断柄2例,髋周及股部疼痛4例,股骨柄穿通皮质1例。26例取出假体顺利,6部部分骨长入珍珠面而取出假体困难。25例作全髋置换翻修,4例臼怀松动或位置不良致脱位仅翻修髋臼,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更换双动头,2例因深部感染严重而作单纯假体取出、清创术。全组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81分,平均增加38分。结论:目前翻修病例仍以国产人工关节为主。翻修原因主要是:人工关节质量因素和手术技术因素。造成假体过早松动或种种其它并发症,最终失败。提示国产人工关节质量需改进,需相应配套器械,手术操作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roweⅣ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肢体延长后神经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39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Ⅳ有8位(10例)。均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所有髋臼假体均放置在真髋臼。髋臼侧有1例采用骨水泥假体,5例选用小髋臼生物型假体(其中1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4例采用普通生物型髋臼;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2例,普通骨水泥假体6例,长柄骨水泥假体柄1例,S-ROM假体1例。1例短缩超过4cm的患者除了软组织松解外还施行了粗隆下去旋转截骨。结果1例患者采用髋臼内移技术,1例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卧床3个月后进行功能锻炼。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的在术后3周下床活动,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完全股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术中牵引和术后的屈膝屈髋放松神经,避免放置拉钩和安置大粗隆再连接装置时的神经损伤,去除骨水泥突起或避免血肿压迫,骨水泥产热时注水降温,肢体延长超过4cm的患者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等措施可较有效地预防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易发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易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1例(432髋)采用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的14例早期后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X线显示:髋臼位置不良6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8例。发生率3.24%,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结论假臼位置不良、软组织不平衡是目前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主要因素。闭合复位对大多数早期病例效果良好。精确的假体置入、充分的软组织修复及正确的护理可降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42侧髋关节。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8岁。平均5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16年,平均6年3个月。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1例11髋,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27髋,假体柄位置异常2例。42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者10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4髋,Ⅲ型髋臼松动10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松动骨缺损8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0侧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2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柱拐行走,其余患翥 均可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自欺欺人多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中,近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加长生物柄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本科收治1例终末期股骨头坏死合并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加长生物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全麻后取后外侧入路,二次截骨法取出股骨头,先置换髋臼侧,再暴露股骨粗隆下骨折端,复位后采用钢板及钢丝临时固定骨折端,加长生物柄置入后取出钢板及远端钢丝,近端钢丝加压固定骨折。[结果]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影像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周即可扶助行器自行下地活动,左髋关节Harris评分77分,疗效满意。[结论]加长生物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切除股骨距安装假体柄的手术效果及手术风险。方法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例3髋,髋关节后天脱位并发育不良1例2髋,髋关节骨折脱位19年1例1髋。采用外侧前方人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所有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股骨侧则切除股骨距,使得假体柄于髓腔内下沉安装假体柄,因而对股骨进行相对的短缩,所有患者均未行转子下截骨。结果6髋中,3髋股骨近端因为髓腔狭小而劈开,骨皮质安装最小号的假体柄,并使用捆绑带或钢丝固定,其中1例患者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延伸到了假体远端,但基本未影响术后负重。患肢长度增加1~4cm,假体柄于髓腔内较正常位置下沉1.5~4.0cm。所有患者均可于术后2~3d逐渐下地无限制负重,随访4个月~5年,未见假体柄松动移位、断裂。结论对于高位脱位且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采用股骨距切除使得假体柄下沉的方法替代转子下截骨,从而相对短缩股骨,从而达到减轻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和复位关节的目的,此手术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与验证。  相似文献   

17.
Zha ZG  Liu N  Dong X  Yao P  Lin HS  Wang GP  Wang Z  Wu H  Huang YX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16-1418
目的 探讨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6年4月采用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7例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的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结果 7例患者平均为51岁,术后随访平均为27.3个月,在近期随访过程中,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6.7分增加至术后84.3分,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也未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结论 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其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共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原发病、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采用闭合复位后牵引或石膏固定,有1例再次脱位,复位后改为外支架固定.7例手术患者未出现再脱位.结论 THA术后,早期脱位多与术后搬动不当或假体位置不良有关,中晚期脱位多与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偶发性脱位多可非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多需手术矫正假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74年~1991年对2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髋人工关节置换,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50例,全髋关节置换114例。术后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髋臼磨损等原因,引起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而行翻修术15例,翻修率为5.7%,翻修时间为术后5年~16年,平均7.4年。翻修手术为人工股骨头再置换术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翻修术后随访2年~6年,平均4.7年。按Jacobs法评价,优11例,占73%;良3例,占20%;可1例,占7%。翻修原因主要与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髋臼软骨切取不彻底,臼窝太浅,植入假体时存有血迹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髋臼金属支架在老年髋臼骨缺损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3D打印辅助髋臼金属支架搭配骨水泥翻修治疗1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患者。术前应用3D打印机按1∶1比例打印骨盆模型。股骨柄翻修:5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7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6例保留原股骨假体柄。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9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髋臼假体位置合适,无松动及脱位,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93分。结论 采用3D打印辅助髋臼金属支架搭配骨水泥行老年髋臼骨缺损翻修,髋臼假体可获得即刻的初始稳定,无需植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