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社区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调查分析,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卫生决策、医院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38名医护人员开展匿名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自评;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99.16%;全区医护人员平均得分为193.23±30.56,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整体较好,各维度中“预防能力”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具有应急救援经历”是其最大影响因素(F=14.617, P<0.001),其次是“应急培训经历”和“综合性医院工作经验”(F=14.617, P<0.001)。结论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提升公共卫生应急预防能力,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演习、经验交流;优化基层社区资源配置,落实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多方配合共建防御壁垒,提高居民应急救援能力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青岛市电焊工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采取措施防制电焊工职业危害.方法 选择2个职业危害严重的机械制造企业各1个班共400名电焊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58.0%的电焊工使用所有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电焊工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因素有户籍性质、定期更换劳动防护用品、在岗期间定期培训教育、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户籍性质、定期更换劳动防护用品、在岗期间定期培训教育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电焊工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率较低;户籍性质、定期更换劳动防护用品、在岗期间定期培训教育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企业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职工应急管理知识相关水平,针对职工应急管理水平不足,开展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提升医院和职工应急救援能力。方法 以宁夏某三甲医院2 628名在编职工为研究对象,对该院职工应急管理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描述性分析、t检验或F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探析宁夏某三甲医院职工应急管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 602名医院职工,在医院职工应急管理水平认知因素分析中,年龄组、岗位分布、职务级别、学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年龄、学历、应急队员、参加培训等,是医院职工应急管理认知水平高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职工在应急管理知识方面认知不全面,缺乏系统培训,救援技能存在选择偏差,对医院管理部门熟悉程度低。可从职工个人、所在科室、医院三方面作为切入点,提升职工应急管理医疗救援能力,促进医院整体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武汉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武汉市3家三级医疗机构的2 97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应急知识、应急态度的问卷调查,并收集医护人员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对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976名医护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平均得分为(142.74±10.93)分,总条目均分为(3.86±0.53)分。在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中,防护能力条目均分最高,准备能力条目均分最低。医护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应急知识和应急态度呈正相关(r=0.704,0.513,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类型(β’=0.821、0.635、0.524)、工作年限(β’=0.779)、参与应急培训/演练(β’=2.278)、应急知识(β’=1.349)和应急态度(β’=1.125)是影响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武汉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演练以及实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应急人员演练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应急人员演练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黑龙江省(地市、区县)不同级别疾控机构1 033名应急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疾控应急人员应急演练自评总体能力偏低,仅有22.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身能力较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OR=1.314)、工龄(OR=1.299)、现场处置经验(OR=1.792)、培训效果(OR=1.539)及预案编制能力(OR=1.601)是应急人员演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疾控机构应急人员自评应急演练能力较低,通过增加现场处置经验、开展预案编制以及相关培训工作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应急人员演练能力.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湖北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73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虽然较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暴发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人员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仍普遍较低,尤其是对疾病监测数据的利用、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急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单位(OR=3.610)、文化程度(OR=2.685)、所学专业(OR=2.903)、从事业务(OR=2.069)、培训时间(OR=2.156)及培训层次(OR=4.122)。结论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改变人员配置,开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7.
刘钦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1987-1989
摘要:目的 了解学校传染病暴发现状,评价疫情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0-2013年某省274起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调查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控制措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共报告病例12 232例,暴发疾病以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为主(74.3%),学校类型以小学为主(6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急接种”和“卫生习惯干预”等措施是影响传染病暴发事件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传染病暴发事件控制措施效果受到多种控制措施的综合影响,及早采取应急接种、卫生习惯干预等措施对疫情的控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保障的策略,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管理和综合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大型三甲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实施的人员健康管理和后勤保障的相关措施进行调查,从医院的空间设置、培训宣教、感控督查,医护的个人防护及身心健康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探讨如何高效确保防控及诊疗工作顺利进行。结果:某大型三甲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紧急落实分诊控流,加强健康监测,加强员工关怀,注重培训宣教,抓实院感防控,同时进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督查工作,并借力互联网+,避免人群聚集,统筹物资配给,有效地支持、服务了全体医务人员。结论: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单位需要多部门合作,多角度防控管理、多项措施并举,最大限度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新冠肺炎防控、诊疗工作顺利高效地推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研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内容的认知,提高法律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2016年3月-5月医院5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对医院感染概念、相关法律法规、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的相关因素,如建筑布局、消毒隔离措施、侵入性操作、手卫生、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处置、病历书写记录等的知晓程度。结果 100%调查对象知道院感概念,大部分医护人员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认为院感不会引起纠纷,只属于高危因素,其中,对建筑布局分区以及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可能会引起医院感染相关纠纷的认识最为薄弱。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利用管理工具,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提高执行力,特别是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可能引发的纠纷以及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有代表性的4个区的一、二、三级医院重点科室共3200名医护人员,进行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医护人员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结果]在不同等级医院间、不同受教育程度医护人员间对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丙肝知晓率高于一级医院,且随受教育程度提升而升高(P趋势〈0.05)。受教育程度、医院等级对医护人员丙肝知识知晓率有影响。[结论]低等级医院及受教育程度低的医护人员对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今后应针对该状况加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丙肝防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1.
林波 《医疗装备》2021,(4):40-42
目的探讨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的效果。方法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开始在全院内实施全员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该研究选取60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考核,统计培训前、培训6个月后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专业能力。结果培训6个月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医院感染知识掌握评分及医院感染专业技能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专业能力,促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某传染病医院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聚集性疫情,文章通过探讨此次疫情发生原因,分析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漏洞,总结疫情特点及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建议通过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落实院内人员和环境定期核酸检测、完善区域内诊疗防控应急预案和加强新冠肺炎知识培训考核等五个方面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为今后应对此类事件,尤其是在传染病医院暴发的精准快速防控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与诊疗救治并行时,如何制定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策略,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分别从"管人"、"管物"、"管流程"方面提出建立应急防控组织体系、发挥疾病预防控制科的专业作用、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加强住院患者的防控管理、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制订诊疗防控流程、环境的清洁消毒、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后勤物资保障等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结果所有来院患者均得到科学合理接诊,医务人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稳定,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均未出现COVID-19。结论研究医院的COVID-19防控策略可为疫情流行期间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出院病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提问以及发放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等内容。结果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14名,占28.0%,15名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占30.0%;240份出院病历中,医院感染病例迟报、漏报12例,有21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7.5%;3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原为护理人员,其中两人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开展前瞻性监测,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性、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疥疮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对策.方法 医院2011年2月因1例挪威疥疮引起医务人员疥疮医院感染暴发,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医疗干预落实环境消毒措施.结果 调查接触暴露的医务人员60名,其中医务人员感染疥疮26例,感染率为43.33%;迅速诊断首发病例,给予疥疮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感染者和接触暴露者使用药物治疗或预防,环境消毒等措施得到落实;一周内感染流行得到了控制.结论 挪威疥疮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暴发;避免疥疮医院感染蔓延扩散,须采取快速、彻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调查方式,对上海市金山区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应急救援的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等4个部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 614份。医务人员应急救援知信行总平均得分为(4.01±0.83)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07±0.80)、(4.21±0.70)分,处于较高水平;应急救援行为平均得分为(3.25±1.2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科室、职业、医院级别、是否参加过应急培训、是否参加过应急演练是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金山区医务人员应急救援知信行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应急救援态度积极,应急救援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不同年龄、职业、科室、医院级别医务人员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17.
院感防控是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重要的安全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后,多家武汉市综合性医院临时改建为定点救治医院,国家医疗队入驻,医疗模式以及医疗流程发生重大变化,院感防控面临较大挑战。同济医院基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分区改造、人员培训、流程制定等,建立了与医疗队联合管理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快速推动了定点医院感控工作的高效落实,为应急情况下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并采取有效控制感染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11月ICU住院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区内环境卫生学检测分析;采取环境消毒、隔离防护、加强手卫生等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暴发。结果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或定植10例,患者罹患率达31.25%,例次感染率为50.00%,日感染率28.74‰;患者基础疾病严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住院时间长等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房空气、地面、部分公用医疗器械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50.00%,医务人员手和工作服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30.00%。结论病房环境鲍氏不动杆菌污染严重、医务人员接触传播可能是造成此次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的重要原因;彻底病房环境消毒、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等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长期执行,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控制在PACU内发生的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医护人员无菌技术、定期医院感染监控、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等进行管理。结果加强PACU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主要保证。结论只有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搞好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自觉地、主动地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提高PACU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