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延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UC活动期患者中选择80例纳入研究,应用简单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健脾清肠汤内服^+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黏膜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P<0.05);2组治疗后的结肠黏膜Baron内镜评分以及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CD3^+、CD8^+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UC活动期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加速患者肠黏膜愈合,用药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汪波澜  张兴 《新中医》2021,53(24):173-176
目的:观察通络愈疡汤联合穴位贴敷、按摩干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络愈疡汤治疗,以及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护理,2 组均干预28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 清除率;比较2 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结果:干预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 清除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通络愈疡汤联合穴位贴敷、按摩干预消化性溃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Hp 清除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毒愈疡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4,10(IL-1,4,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5例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另设15例健康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泼尼松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肠液,观察组采用化毒愈疡方保留灌肠,每周连续5 d后休息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大肠湿热证和疾病活动度评分,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4,10和TNF-α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湿热证、结肠镜评分和活动性的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和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毒愈疡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UC能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促进黏膜溃疡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抑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减轻UC肠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胡丹  江伟 《山西中医》2012,28(6):43-45
目的:研究清肠健脾愈疡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MIF、IL-6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湿热型UC模型,模型复制后给药2周,检测大鼠结肠黏膜MIF表达含量及血清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灌胃组以及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与SASP组比较,中药灌肠组(P<0.05)、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MIF表达参数含量显著降低,中药灌胃组(P<0.05)、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P<0.01)、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IL-6的参数显著降低;清肠健脾愈疡汤3组中,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肠健脾愈疡汤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MIF的表达,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且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肖雪霞  陈晖 《光明中医》2014,(8):1710-1711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愈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g,每日3次),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清肠愈疡汤口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清肠愈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脾化湿愈疡汤配合中药神阙穴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运用醒脾化湿愈疡汤煎服并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脾化湿愈疡汤内服配合中药神阙穴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伍群业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70-2371
目的 观礼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和IL-13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UC疗效确切,且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通过恢复二者之间的平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元固肠汤口服联合愈疡液灌肠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UC缓解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美沙拉嗪口服,1 g/次,2次/d;治疗组36例,给予益元固肠汤口服,1剂/d,并配合愈疡液每晚保留灌肠。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内窥镜、组织病理学、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64.71%(2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7,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肠镜黏膜象、黏膜病理组织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SR、CRP、IL-8、IL-13治疗前分别为(13.5±3.3)mm/h、(8.26±1.54)mg/L、(0.85±0.17)ng/ml、(37.18±14.58)pg/ml,治疗后分别为(7.0±2.4)mm/h、(3.56±1.03)mg/L、(0.38±0.08)ng/ml、(76.33±23.74)pg/ml;对照组ESR、CRP、IL-8、IL-13治疗前分别为(14.5±4.8)mm/h、(8.41±1.36)mg/L、(0.86±0.15)ng/ml、(40.46±14.47)pg/ml,治疗后分别为(7.5±3.5)mm/h、(3.63±1.10)mg/L、(0.36±0.07)ng/ml、(55.84±17.52)pg/ml;两组ESR、CRP、IL-8均较治疗前下降,IL-13治疗后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IL-1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元固肠汤口服配合愈疡液灌肠治疗脾肾亏虚,瘀毒内蕴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丁世玲 《新中医》2016,48(4):228-230
目的:探讨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疗效以及UC患者保留灌肠的护理方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果,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7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胀痛、肛门灼痛等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8、IL-17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清热肠愈方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显著,抑制血清IL-18、IL-17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对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湿热内蕴证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ESR和血清CRP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ESR水平和血清CRP水平均下降(P<0.05,P<0 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4年开始采用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 46例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均符合郭迪主编的《儿科基础与临床》中智力低下的诊断标准。 46例中男性2 7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 3岁 ,其中 3岁以下者 1 0例 ,3~ 7岁 2 3例 ,7岁以上 1 3例。   1 0例检查脑电图 ,其中正常 4例 ,异常 6例 ,2例合并有痫性放电 ;5例检查CY ,正常 2例 ,异常 3例 ,均表现为脑容量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 0例 ,正常 2例 ,可疑异常 3例 ,异常 1 5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哑门、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