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牙髓血管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29例患儿的33颗牙髓坏死伴或不伴根尖病变的年轻恒牙作为试验组,并行牙髓血运重建术;选择同期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的37例患儿的38颗患牙作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分别对两组牙根尖炎症恢复情况和牙根发育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牙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牙的冠根比及根管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可促进牙根增长,管壁增厚,有益于患牙的长期保留及后期修复。  相似文献   

2.
王琼超 《海南医学》2002,13(6):21-2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6颗完全性脱位牙采用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85%;有效为11%;失败为4%。年轻恒牙的牙髓再生率为90%,成熟恒牙为6%。结论 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再植临床效果好;根管治疗是牙再植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少儿前恒牙脱位再植5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少儿前恒牙脱位再植的特点.方法:总结分析69颗少儿恒牙脱位再植的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随访3年存活61颗.其中50颗为牙周膜愈合,并有24颗恢复牙髓活力.伴有牙槽骨骨折者易发生牙根吸收.结论:少儿前恒牙脱位率高,再植效果好.脱位时间及损伤程度是影响再植牙成功的主要因素.根尖诱导成形术可提高死髓牙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Wellpex 根尖诱导成形术在治疗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牙根时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89颗牙用注射式Wellpex糊剂进行根充;对照组:85颗牙用Ca(OH)2糊剂导入根管内,直到根管充满.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长期观察实验组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式Well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牙根的牙髓感染、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病时可以保存活的根髓或牙乳头,使患牙的牙根能继续发育完成,提高年轻恒牙保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童离体恒牙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儿童离体恒牙保留牙髓再植。采用定期随访检测治疗结果。结果:60例儿童离体恒牙,除1例术后牙根严重吸收;3例术后松动明显给予拔除;6例术后牙髓坏死;其余50例均成活。结论:采用保留牙髓儿童离体恒牙再植成活率83%,存留率93%,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离体时间全脱位年轻恒牙再植后的成功率。方法详细记录60颗全脱位牙离体时间、手术、及牙愈合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结果60颗脱位牙再植后牙髓活力测定阳性19颗(31.67%),牙周膜愈合26颗(43.30%),骨性愈合31颗(51.67%),纤维愈合3颗(5.00%)。术后对38颗牙进行了根管治疗。结论缩短脱位牙的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的活性等是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伤脱落牙保留牙髓即刻再植的临床效果及与脱落牙离体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保留牙髓即刻再植的 36例 44颗外伤脱落牙 ,按脱落牙离体时间分为两组 ,随访 5年观察再植效果及脱落牙离体时间对再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总成功率 47.7% ,其中外伤脱落牙离体时间在 1小时以内 16例 2 0颗 ,成功 11颗 ,成功率为 5 5 % ;离体时间 1小时以上 ,2 0例 2 4颗 ,成功 10颗 ,再植成功率为 41.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伤脱落牙保留牙髓即刻再植效果较好 ,其成功率与外伤脱落牙离体时间有明显关系 ,离体时间越短则再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脱位前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8颗不同类型脱位牙的治疗时间、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脱位牙的脱位时间和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脱位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率越高.脱位牙的根管治疗率为72.4%,牙根吸收率为41.4%.结论:牙齿的离体时间和离体操作直接影响再植效果;根管治疗是脱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及时进行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自体年轻恒前牙再植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20例因外伤脱落的年轻恒牙22颗牙齿进行了及时的再植,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年轻恒牙牙根未发育完全,再地可不行根管治疗,再植后牙髓恢复活力阳性率为95.5%,再植后未发育完全的牙根,通过2年观察95.5%继续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牙脱位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颗外伤前牙脱位施行再植术。结果56颗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成功52颗(92.86%),属牙髓愈合3颗(5.80%),牙周膜愈合8颗(15.40%),骨性粘连愈合41颗(78.80%);失败4颗。结论对离体牙适当的保存方式,缩短离体时间,相应的牙髓治疗,可靠的固定及调,预防和减少脱位牙根吸收,是提高再植牙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外伤脱位牙再植牙髓处理时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明华 《右江医学》2005,33(5):502-503
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再植牙髓处理的最佳时机。方法将35例46颗根尖孔已闭合的外伤脱位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23颗牙)和对照组(19例23颗牙)分别在再植前和再植后出现牙髓病变时处理牙髓,定期复查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再植前处理牙髓的外伤牙再植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再植后出现牙髓病变时再处理外伤牙再植总有效率的60.87%(P<0.05)。结论在根尖孔闭合的脱位牙再植前即可行拔髓、根管充填,可提高外伤牙再植的成功率,若外伤牙离体的时间在半小时内,可以考虑保存外伤牙的牙髓。  相似文献   

12.
105颗年轻恒牙外伤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 《重庆医学》2007,36(4):321-322
目的 总结年轻恒牙与成熟恒牙外伤后的治疗特点.方法 对1988~2002年医治的105颗外伤年轻恒牙和90颗成熟恒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轻恒牙中54颗切角缺损,36颗移位,15颗全脱位;成熟恒牙中36颗切角缺损,15颗根折,21颗移位,18颗全脱位.结果 治疗2年后随访,年轻恒牙外伤治疗后有99颗牙髓活力正常;6例牙髓活力减弱,无根尖吸收和根管内吸收;成熟恒牙外伤治疗后有39颗牙髓活力正常;36颗牙做了根管治疗,其中33颗牙稳固,3颗发生根管内吸收,患牙松动;15颗因牙根折部位低于龈下3mm或多段骨折而被拔除.结论 年轻恒牙外伤后只要及时有效地治疗,多数能保存活髓,牙根继续发育,预后优于成熟恒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类型,牙髓坏死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髓组织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且观察期大于12个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方式,牙髓坏死、钙变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过30 min再植的全脱出牙再植后60 d内全部发生了牙髓坏死,且出现牙髓坏死的时间明显早于30 min内再植的全脱出牙(P<0.05);30 min内再植的牙齿80%(4/5)牙髓存活,主要表现为牙髓钙变。结论:离体时间会影响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超过30 min再植的牙齿牙髓几乎没有存活机会,临床上应考虑施行牙髓摘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率的原因,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32例患者43颗外伤后脱位的年轻恒牙常规处理后复位固定,随访观察。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43颗外伤脱位牙再植良好32颗,较好7颗,失败4颗,再植成功率为90.7%。结论:离体时间短、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活性、良好固定和调牙合、必要时行根管治疗,是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脱位牙保留牙髓再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7颗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脱位牙采用保留牙髓再植术,并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保留牙髓再植术后,牙髓愈合率为34.02%,正常牙周膜愈合率为55.67%,根管治疗率为62.89%,牙根吸收率为44.33%。结论:保留牙髓再植术可获得较高的牙髓愈合率,最大限度地保留活髓,牙周膜愈合率也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患牙的长期保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塔派克斯(vitapex)注射型根管糊剂在儿童乳前牙根管治疗术中的疗效,及替牙时牙根的吸收情况。方法对29例36颗乳前牙进行根管治疗,采用比塔派克斯糊剂充填根管,术后观察2-3年,了解根管治疗术后情况及替牙时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36颗乳前牙,根管治疗成功34颗,失败2颗,成功率94.4%。治疗成功的34颗乳前牙,替牙时牙根有效正常吸收的有32颗,不吸收和吸收少于根管1/3但不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有2颗。结论比塔派克斯注射型根管糊剂在儿童乳前牙根管治疗术中效果良好,并在替牙时期随牙根吸收而不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撕脱性损伤恒牙的就诊特点,分析患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外伤导致恒牙撕脱性损伤前来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35例( 47颗患牙),记录其临床信息,对脱位牙行牙再植术及松牙固定术,并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观察患牙1年内牙根吸收的情况。 结果 (1)47颗患牙中20颗发生牙根吸收,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42.6%;(2)在1 h内完成牙再植的患牙7颗,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0.0%(0颗),低于1 h后再植的患牙(40颗,牙根吸收发生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根尖孔闭合的患牙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32.3%,低于根尖孔未闭合的患牙(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4)保存于唾液中的患牙(17颗)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17.6%,低于保存在生理盐水中(11颗,牙根吸收发生率为63.3%,P=0.020)和干燥保存(11颗,72.7%,P=0.006)的患牙,后两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 患牙体外时间及保存介质是影响撕脱性损伤恒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缩短体外时间,有效保存患牙,能明显降低患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兵  李岩  高志民 《黑龙江医学》2005,29(5):353-353
目的了解影响牙再植成功的各种因素。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进行牙再植术的46颗再植牙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口外期30min内的再植成功率为92%。口外期1~2h内的再植成功率仅为12%。根尖孔尚未完全形成的再植牙,不做牙髓治疗均成功。根尖孔闭锁的再植牙中,做牙髓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在60%,而未做牙髓治疗的无1例成功。结论口外期30min行牙再植术是最佳时机。再植牙根尖孔完全闭锁时,最好先做牙髓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牙再植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成活率高低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提高牙齿再植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78例牙再植术患者年龄、离体时间、牢固固定、术后感染防治等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定期随访检测治疗结果.结果 年轻恒牙成功率84.5%高于非年轻恒牙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30min的脱牙牙髓成活率及牙周膜愈合情况均优于离体>30min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1).植牙术后4年失败率为33.33%,累计有26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l/3、继发感染、固定不牢靠.结论 患者年龄的年龄、离体时间的长短,良好的固定、有效的感染防治是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离体牙再植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瑾 《右江医学》2005,33(3):259-260
目的探讨影响再植牙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离体牙经抗生素生理盐水浸泡后,再植入牙槽窝内,钢丝结扎,夹板固定,调颌,根管治疗,跟踪随访半年至8年。结果再植牙离体时间不超过24h,再植成功率较高(94.9%);7~20岁的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率(占99.2%)明显高于非年轻恒牙。结论再植牙离体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率越高;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率高于非年轻恒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