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多肽生长素(BAP)应用于小白鼠额面骨缺损区诱导骨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昆明小白鼠63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骨多肽生长素复合珊瑚骨,对照A组植入珊瑚骨,对照B组植入珊瑚骨复合地榆。观察骨组织形态变化和新生骨结构,计量每视野新生成骨细胞健康数;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7 d,骨缺损区周围有破骨细胞、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骨变性坏死。术后28 d,实验组可见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生长活跃,可见骨样组织和大量骨组织;对照A组可见骨缺损区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对照B组可见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生长活跃,骨缺损区周围有成骨细胞。术后90 d,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组织范围扩大,钙化程度加强,几乎接近正常骨质结构;对照A组、B组皆可见骨缺损边缘有较多新骨沉积。计量3组新生成骨细胞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骨多肽生长素复合载体材料珊瑚骨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新生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自体游离脂肪中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双侧嚼肌区皮下作为受植床,取腹股沟区肥肪切碎后,实验侧加入bFGF,并以纤维蛋白作为bFF的缓释;对照侧加入单纯纤维蛋白进行移植。术后7天,经心脏主动脉插管,以液体铸型材料甲烯丙烯酸甲脂、丙烯酸甲酯灌注制作移植体血管制作后央JSM-T300型扫描电镜下观察血管走向、形态并计量分析。结果 移植脂肪同血管多从  相似文献   
3.
4.
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自体脂肪游离移植,以刺激移植体早期的血管形成。移植脂肪在对照侧单纯加入纤维蛋白;实验侧加入含有bFGF的纤维蛋白。动物术后存活5、7、10天。各期动物经心脏主动脉插管,灌注墨汁。结果显示各期实验侧移植物中血管生成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侧。  相似文献   
5.
减少自体游离脂肪移植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广泛应用。但其后期过度吸收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本实验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应用于脂肪游离移植,观察其对移植脂肪的生存与保持的作用,以期获得减少移植脂肪过度吸收的途径。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16只,分两组:A组,面部右侧为实验侧,植入加有以5000mg%纤维蛋白原为缓释剂的bFGF的小颗粒脂肪;左侧为对照侧,植入单纯小颗粒脂肪。B组,右侧为实验侧,植入同A组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显微血管吻合脂肪移植。术后3个月结果显示:显微血管吻合移植脂肪重量改变最小,组织学观察基本正常。单纯脂肪游离移植重量变化最大,镜下存在大量囊状脂池、坏死区及纤维化。bFGF有利于游离移植脂肪存活,减少移植组织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游离脂肪移植吸收问题。方法根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学特性,以纤维蛋白作为缓释剂,参与小颗粒状脂肪移植。并采用正交法设计,观察 bFGF 及缓释剂浓度与效应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移植物重量变化在差位级为98%,好位级为225%。后者基本与动物体重同步增长。脂肪生存及增殖与 bFGF 缓释剂浓度关系密切。在0.2g 移植脂肪中加入 bFGF 1000U、2 000U 或4000U,以4000U 效果最佳。缓释剂浓度1000mg/L,2 000mg/L,或3000mg/L,以1000mg/L 为佳。组织学观察各移植物均有被膜、纤维间隔。脂肪组织结构良好,细胞成熟。结论 bFGF 在以纤维蛋白为缓释剂条件下,对移植脂肪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作用。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3(EGR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20例的肿瘤组织样本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正常口腔黏膜样本7份作为对照组.经过转染后分析EGR3表达水平,并分析EGR3在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中高表达对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EGR3转染后Tca-811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EGR3 mRNA水平为0.008±0.004,显著低于鳞癌癌旁组织的1.723±1.195(P<0.05);而EGR3 mRNA于鳞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为0.008±0.002,显著低于鳞状上皮细胞的2.109±0.997(P<0.05);转染24 h后,EGR3转染组的EGR3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染及空质粒对照组(均P<0.05);EGR3转染组在转染24、48 h时的早期凋亡率与中晚期凋亡率,以及坏死细胞率均低于空质粒对照组(均P<0.05).结论 EGR3在口腔鳞癌中低表达或缺失,高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加快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口腔小区域大视野观察和研究很有必要。如癌前病变和口腔粘膜病变、以及口腔癌症,舌灼痛综合征等病例,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口腔镜技术能够伸入口腔探明病变。而使用口腔电子镜,特别是全电脑电子镜在本领域的应用,的确至今尚被人们疏忽,很少有文献记载。本项研究旨在应用电子镜技术观察、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和用于辅助手术。探讨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口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实现口腔小区域大视野的研究。首次初步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总数87例,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1个月~85岁。舌部微…  相似文献   
9.
王琼超 《海南医学》2002,13(10):35-35
目的:分析肿瘤术后颌面缺损的修复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行自体骨(髂、肋骨)移植8例,下颌骨腔性缺损采用栅瑚人工植入15例,术后肌注骨多肽生长素一疗程。结果:自体骨移植8例,2例因伤口感染及制动不充分而自动出院,随访二个月并经抗炎治疗后痊愈,余均痊愈出院;珊瑚人工骨植入15例,2例切口位置不当,植入物重力所致创口裂开,继发感染而取出植入物,其余13例均Ⅰ期愈合,结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临床效果满意,创口无感染,创口缝合不紧张,骨接触面密贴并予以充分的制动是植骨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染料前翻瓣对提高舌引流第一站淋巴结检出率的意义,为临床规范染色法舌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方式提供依据。方法:64只成年兔按注射部位随机均分为舌尖、舌侧缘、舌中央和舌根4组;分0.1、0.2、0.3、0.4m14种美兰注射剂量,每种剂量注射上述每个部位组4只,各2只分别于手术翻瓣前、后进行;记录每次实验引流淋巴管、结开始蓝染时间和排空时间以及引流第一站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64例中60例检出蓝染淋巴结,总成功率为93.75%。注射美兰前翻瓣组均能记录到引流淋巴管、结开始蓝染时间;注射美兰后翻瓣组则不能记录到。未见颈浅淋巴结染色;蓝染的淋巴结均位于Ⅰ-Ⅲ区。结论:美兰作舌癌前哨淋巴结示踪剂是可靠的。舌癌前哨淋巴结不出现于颈浅淋巴结中,故注射美兰前翻瓣不会影响前哨淋巴结染色,可缩短手术寻找前哨淋巴结时间、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