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周组织预后类型和各类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周组织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系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要求观察期大于12个月,记录再植牙的预后和各类牙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膜愈合率为23.0%,替代性吸收发生率为72.1%,通过临床检查诊断替代性吸收的时间早于影像学检查,86.0%(40/47)的根吸收在再植后1年之内出现。保存在良好储存液中(例如牛奶、生理盐水、唾液等)的全脱出牙齿发生牙周膜愈合的比例显著高于干燥保存和保存在自来水、酒精等不良介质中的牙齿(P<0.05)。尖牙和前磨牙发生牙周膜愈合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下颌切牙;上颌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比例最高。结论:再植牙的保存方式与牙周组织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最常见的牙周组织预后方式是替代性吸收,诊断替代性吸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牙齿再植后的观察期至少应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年轻恒牙脱出性损伤后牙髓组织的预后及其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年轻恒牙脱出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牙根发育情况、牙位等情况进行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牙髓组织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0患者中(共143颗牙),牙髓存活95颗,牙髓坏死34颗,失访14颗。影响损伤后牙髓组织预后的因素有患者就诊时间、损伤类型以及牙根发育情况等。结论:年轻恒牙脱出性损伤后,患者牙髓坏死的比例,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恒牙的发育生长停止。因此,找出年轻恒牙损伤后影响牙髓组织预后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春林 《中外医疗》2012,31(26):35+37-35,37
目的通过对年轻恒牙外伤后牙髓处理结果分析,了解影响年轻恒牙外伤后牙髓预后因素。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6月在该院就诊且治疗信息完整的观察期不低于6个月的脱出性损伤8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5颗脱出性损伤恒牙在6~18个月的观察期中牙髓坏死18颗(占15.65%),其中牙齿振荡牙髓坏死率为3.85%、不全脱位坏死率为9.43%、部分脱出坏死率为23.08%、侧方移位坏死率为50.00%、挫入移位坏死率为75.00%,以挫入移位患牙牙髓坏死率最高,牙齿振荡牙髓坏死率最低,且牙根发育成熟的患牙牙髓坏死几率高于发育未成熟患牙。18颗牙髓坏死中,14颗在3个月内坏死,损伤发生超过2h就诊处理的患牙牙髓坏死率达77.78%。结论年轻恒牙外伤后牙髓坏死同年轻恒牙外伤类型、就诊时间、牙根发育等情况有关,后就诊时间越及时,治疗后牙髓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再植牙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200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42例儿童患者中的48颗完全脱位恒牙再植的完整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髓愈合的发生率为8.3%,牙周膜愈合的发生率为25.0%;离体时间?离体牙保存方式与再植牙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托槽弓丝与钢丝树脂夹板两种固定方式?牙根发育状况对牙周组织愈合不产生显著影响?结论:适当方式保存离体牙?尽快完成再植?功能性方式固定?适时进行牙髓治疗是儿童外伤全脱位恒牙再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少儿前恒牙脱位再植5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少儿前恒牙脱位再植的特点.方法:总结分析69颗少儿恒牙脱位再植的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随访3年存活61颗.其中50颗为牙周膜愈合,并有24颗恢复牙髓活力.伴有牙槽骨骨折者易发生牙根吸收.结论:少儿前恒牙脱位率高,再植效果好.脱位时间及损伤程度是影响再植牙成功的主要因素.根尖诱导成形术可提高死髓牙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成年恒牙再植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培征  冯双  路翠玲 《重庆医学》2004,33(2):275-276
目的探讨成年恒牙再植前行根管治疗与保留牙髓的疗效差别.方法对54例成年恒前牙患者的118颗患牙行再植术,分为根管治疗组和保留牙髓组进行对照.结果 1年后根管治疗组的再植成功率为83%,基本成功率为8.3%,保留牙髓组的再植成功率为43%.基本成功率为23%,保留牙髓组发生牙髓坏死的为35颗.牙根吸收27颗,牙齿松动16颗,失牙18颗;根管治疗组牙根吸收8颗,牙齿松动4颗,失牙5颗.两组失牙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成年恒牙再植前根管治疗可有效的预防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病,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离体恒牙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儿童离体恒牙保留牙髓再植。采用定期随访检测治疗结果。结果:60例儿童离体恒牙,除1例术后牙根严重吸收;3例术后松动明显给予拔除;6例术后牙髓坏死;其余50例均成活。结论:采用保留牙髓儿童离体恒牙再植成活率83%,存留率93%,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齐翊 《继续医学教育》2002,16(3):64-64,F003
对外伤性脱落牙再植前的妥善处理,直接关系着再植的成功与否、牙根的最终愈合方式及再植牙存活时间的长短.自牙齿意外脱落,至再植完成,所经历的重要环节包括:1)脱落牙的体外干置时间及保存方式;2)受损牙周膜细胞的维护和所需代谢物质的补充;3)消除根面及牙窝的感染;4)脱落牙的复位与固定;5)再植牙牙髓根治时机的选择.上述环节无一不关系到再植牙的预后,其中前二者又是决定脱落牙命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牙再植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成活率高低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提高牙齿再植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78例牙再植术患者年龄、离体时间、牢固固定、术后感染防治等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定期随访检测治疗结果.结果 年轻恒牙成功率84.5%高于非年轻恒牙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30min的脱牙牙髓成活率及牙周膜愈合情况均优于离体>30min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1).植牙术后4年失败率为33.33%,累计有26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l/3、继发感染、固定不牢靠.结论 患者年龄的年龄、离体时间的长短,良好的固定、有效的感染防治是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恒牙外伤后牙髓预后评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恒牙外伤患儿248例(272颗患牙),对患牙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随访1年,评估牙髓预后。结果:牙髓总存活率为75.74%;初诊叩痛、温度试验、损伤类型、牙周组织损伤与牙髓预后相关(P<0.05);初诊叩痛、3级脱出性损伤、牙周组织损伤和冠折Ⅲ、Ⅳ型均是患者牙髓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得到针对性治疗的儿童恒牙受伤后牙髓预后较好,但拥有危险因素的患儿,临床上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离体时间全脱位年轻恒牙再植后的成功率。方法详细记录60颗全脱位牙离体时间、手术、及牙愈合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结果60颗脱位牙再植后牙髓活力测定阳性19颗(31.67%),牙周膜愈合26颗(43.30%),骨性愈合31颗(51.67%),纤维愈合3颗(5.00%)。术后对38颗牙进行了根管治疗。结论缩短脱位牙的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的活性等是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青  方利华  平金良 《浙江医学》2010,32(9):1369-1371,1434
目的 观察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牙即刻再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对照研究,一侧造成骨缺损伴牙完全脱位(实验组),另一侧造成牙完全脱位(对照组).实验组下颌牙槽骨缺损处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同时在其上植入自体脱位牙;对照组为下颌牙脱位后即刻再植于原牙槽窝.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再植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75.0%的再植牙无明显松动,组织学观察牙槽骨缺损处骨复合材料基本形成板状骨,未发现牙周膜愈合,66.7%再植牙与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牙固连;实验组大体和镜下观察再植成功率分别为75.0%、66.7%,对照组分别为87.5%、85.4%,两组间再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兔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完全脱位牙即刻再植,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朱仕煜 《右江医学》2013,41(1):25-27
目的对比研究儿童前牙外伤脱位先行根管治疗后再植和先再植必要时行根管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儿外伤致前牙脱位共125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根管治疗后再植,对照组再植3个月后行根管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牙根吸收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脱位前牙再植时间越早,再植成功率越高。实验组患儿脱位前牙再植时间在<30min、30~60min、>60min的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而失败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结论对儿童外伤脱位前牙先行根管治疗再植有利于提高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牙根面残留牙周组织对延迟再植牙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两只成年猕猴,以右下第二双尖牙为实验组,左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牙齿拔除后行延迟再植术。实验组牙齿术前刮除根面残留的牙周组织。术后4周、8周采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图像处理分析。结果:实验组牙根吸收率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刮除延迟再植牙根面的坏死牙周组织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岳强 《医学综述》2009,15(9):1440-1440,F0003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替牙期恒牙再植术后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17例替牙期恒牙再植术后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加以固定,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7例患者21颗替牙期脱位牙再植术后2年随诊,15颗疗效为成功,5颗为好转,1颗为失败。结论固定矫治技术固定再植牙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牙本质折断的恒牙牙髓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的牙本质折断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牙根发育情况、冠折近髓程度、松动度及就诊叩痛,分析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牙髓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305例符合纳入条件的牙本质折断患者,共有患牙325颗。其中有248颗(占76.3%)牙髓存活或钙化,为治疗成功;77颗(占23.7%)发生了牙髓坏死,为治疗失败;牙本质折断行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为76.3%。冠折近髓程度、就诊叩痛与牙髓坏死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牙髓坏死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牙本质折断后行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较高;冠折近髓程度、就诊时叩痛是判断牙髓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综合疗法提高年轻恒牙离体再植牙髓愈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年轻恒牙离体再植移用了断指再植术后治疗的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俗称“三抗治疗”的理念,将其应用于该类外伤,同时加强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以提高再植牙牙髓愈合率。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抗凝、解痉、全身用药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新方法。结果:试验组41例病人的45颗年轻恒牙离体再植一年牙髓愈合及功能正常达57.78%;对照组21例25颗牙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愈合率仅为23.8%。一年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综合疗法能提高年轻恒牙离体再植牙髓牙髓愈合(牙周膜愈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利多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与4%阿替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对上颌牙齿不可复性牙髓炎颊侧浸润麻醉效果。方法:90例患者以随机双盲的方式接受2%利多卡因或4%阿替卡因颊侧浸润麻醉。45例接受利多卡因和45例接受阿替卡因。牙髓麻醉成功与否是注射之后用牙髓活力电测试仪来评估。测试仪最大读数为80同时患者无主观感觉,此时定性为麻醉成功。患者在治疗期间对疼痛的主观评价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记录。结果:注射后10 min之内,90例牙齿中65例麻醉成功,利多卡因注射后麻醉成功30例,阿替卡因注射后麻醉成功35例(P=0.24);49例接受了无痛治疗,利多卡因注射后无痛治疗20例,阿替卡因注射后无痛治疗29例。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颊侧浸润麻醉后,麻醉起效时间相似(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6±0.86 min、3.81±0.96 min;t=1.6;P=0.11)。结论:在上颌牙齿不可复性牙髓炎,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的颊侧浸润麻醉效果无明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