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与单用卡托普利比较,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入选的4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记录每日血压,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左心功能及左心室参数变化,观察临床症状及副作用。结果联用治疗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用治疗组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未期内径(LVSs)、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改善心功能作用优于单独应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治疗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Ang)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 5 0 %的患者 6 8例 ,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和福辛普利组 ,于服药前及服药 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功能图。结果  2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及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 (均为P <0 .0 5 ) ;氯沙坦组血尿酸 (UA)水平降低 (P <0 .0 5 )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福辛普利组 4例出现干咳 ,而氯沙坦组无干咳病例出现。结论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恢复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但氯沙坦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黄维国 《吉林医学》2011,(3):493-493
目的:观察和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全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和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在治疗过后,NYHA级别都有显著改善,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对照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高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涛  杨丽娜 《吉林医学》2013,(20):4057-4058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类药物、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卡托普利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和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变情况,主要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对两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芪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把8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芪强心胶囊,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加用参芪强心胶囊后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芪强心胶囊治疗心衰能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并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提高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 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 ,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 80 mg/d和培哚普利组加用培哚普利 4mg/d。在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后分别测定心功能 ( NYHA分级 ) ,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 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 ( 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 ( LVEDV)、测试6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两组心功能 ( NYHA分级 )、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左室射血分数上升 ,左室收缩末容积明显下降 ,左室舒张末容积下降。结论 :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 CHF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卡托普利治疗,随访6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减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情况和再住院率。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VEDD显著减小(P<0.05),LVEF显著提高(P<0.05);③随访6月,对照组12例有2例因心衰再次住院,再住院率16.67%,治疗组12例无再住院,再住院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再住院率。且美托洛尔与卡托普利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葛根素组(简称葛根素组),均以洋地黄类、利尿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葛根素组加葛根素注射液静滴,疗程14日。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均有改善,葛根素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提高及心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心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01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VEF水平、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6MWT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短期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提高射血分数方面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0.
张家隆 《吉林医学》2010,31(12):1636-1636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例、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例及LVDd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LVEF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CHF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62-162,16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利尿、β-受体阻滞剂、强心等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螺内酯20mg/d,疗程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结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ALD)、6 min步行试验(6MWD)、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NT-proBNP、ALD、6MWD、SCr及eGFR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衰患者,别嘌呤醇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的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口服别嘌呤醇片300mg,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别嘌呤醇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6月、12月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脑钠肽前(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12月后二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治疗时间不同,但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下降、6 min步行距离增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缬沙坦相比,短... 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旨在评价二者联用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 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培哚普利;实验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两组用药后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比单用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更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对9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功能Ⅲ~Ⅳ级的病人随机分为压宁定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48例)。两组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压宁定每晚15mg口服。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入选时的一般临床情况、心功能分级、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后,两组NYHA心功能级别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 明显增加,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V)及舒张末内径(LVEDV)缩小,A组LVESV和LVEDV缩小和LVEF的增加较B组更明显,但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小剂量压宁定口服可改善陈旧性心肌梗塞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40%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LVEF≥40%心衰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脑利钠肽(BNP)、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IMT、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两者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于入院时行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治疗1、3、6、12个月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卡托普利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1个月时心功能、LVESV、LVEDV、LVEF值均有显著改善,优于氯沙坦组,卡托普利组LVEF和LVESV有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好转的趋势,联合用药组用药3个月后各项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氯沙坦组服药3个月各项指标才开始发生变化,服药3、6、12个月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ACEI均可逆转左心室重塑和防治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中可获得相同的益处,但心力衰竭急性期宜选用ACEI,可尽快改善临床症状,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并未显示出叠加的优势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邱曼  王龙  梁毓源 《海南医学》2007,18(12):86-87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CHF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n=23)及对照组(n=17),对照组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两组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NYHA分级、血压、心率、心胸比率和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8周治疗后,缬沙坦治疗组超声检查各项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E/A、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X线检查心胸比均有改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挺   《热带医学杂志》2008,8(5):482-485
目的 评估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安全性与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药物,在老年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 缬沙坦组患者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60.8%(45/74),降压幅度15.6/10.9 mmHg;治疗24周后总有效率为78.4%(54/74),降压幅度21.1/17.9 mmHg.缬沙坦组治疗24周后在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中取得满意的疗效,能显著逆转左室肥厚(LVH),左室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T),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且缬沙坦组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经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E峰减速度(Ede)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缬沙坦组患者血尿酸、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率为8.1%,主要是面红、头昏及心悸.心率、血生化、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缬沙坦降压疗效好,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老年性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