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心衰西药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等),疗程为4周.对比心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浓度以及超声心动图左室舒末内径(LVEDD)、左室收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1%,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浓度、LVEDD、LVESD、LVEF%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活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功能分级、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3)2组均能明显升高LVEF,降低LVESD、LVED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P0.05,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活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通过提高LVEF值,降低LVESD、LVED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扬  杜立建  陈希芬 《河北中医》2009,31(9):1292-129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气虚血瘀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HF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汤,连续治疗6周。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同时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均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水平,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LVESD、LVEDD、LVEF、CO及E/A,治疗组改善程度尤为显著(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益气活血、化瘀行水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心肺气虚、血瘀水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8例(治疗组),以自拟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单纯西药治疗72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5.
陈慧  吴利云  苏丽丽 《新中医》2021,53(16):58-62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运动联合中药足浴。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尼苏达生活质量(LHFQ)评分,并对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2.50%,对照组分别为75.00%、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NP、LVEDD、LVESD及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VEF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郦虹  吴玉泉  陈晓娜  宋添晶  孟冉 《新中医》2019,51(10):81-8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结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高龄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气虚血瘀证)按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以及心功能指标[每搏量(SV)、有效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心室重构各项指标LVEDV、LVESV、LVDd、LVD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中西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SV、CO、CI、LVE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中西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高龄老年人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帮助其恢复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李婷  钟超伶 《新中医》2020,52(4):37-39
目的: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LVEF升高,LVEDD、LVESD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D、LVESD、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低,LVEF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的LVEDD、LVESD、NT-proBNP水平比对照组低,LVEF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通脉补心膏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采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选择接受通脉补心膏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为膏方组,匹配以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49例患者为西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Killip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B型脑尿钠肽(BNP)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治疗后膏方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6. 00%)高于西药组(83. 67%)(P 0. 01)。治疗后两组Killip心功能分级及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1),且膏方组优于西药组(P 0. 01);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大(P 0. 05或P 0. 01),膏方组的LVESD比西药组小(P 0. 05);西药组治疗后EF较治疗前下降(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0. 01),且膏方组治疗后比西药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 0. 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脉补心膏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缓心肌重构、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心汤对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行急诊PCI术后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急诊PCI术后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抗凝、扩冠治疗,治疗组加服养心汤,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气虚血瘀证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结果:治疗组气虚血瘀症状积分、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养心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行急诊PCI术后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AMI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介绍痰湿所致疮疡的主要症状及其特点、辨治方法和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采取中医综合疗法与手术治疗的联合治疗及单独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90例踝骨骨折患者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B组(手术治疗组)、C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B组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0.732,P〉0.05),C组与A组、B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457,P〈0.05)。结论:手术治疗联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踝骨骨折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针改善坐骨神经痛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中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频次、疗程、疗程间隔、电针参数、疗效、随访、安全性和试验质量评价等。结果共纳入51篇文献,电针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的取穴方式为辨证和辨经络取穴,占98.04%。常用主穴有环跳、阳陵泉、昆仑、委中、承山等。治疗频次每日1次常被使用,10次1个疗程较为普遍,占80.39%。疗程以2个多见,占66.67%。临床使用的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多选用低频波,波型多选用疏密波、连续波为主,强度大多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疗法临床有效率为78.1%~100%,疗效评价方法以症状的改善为主,多为主观指标评价为主。随访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电针对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孙华  张有志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54-54,F003
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与此同时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却日益得到关注。就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同时也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脊椎骨质疏松并压缩骨折的诊治:附5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中医正骨》1992,4(3):13-14
采用中药辩证治疗老年性脊椎骨质疏松并压缩骨折53例。结果优29例,良15例,尚可6例,差3例,优良率达83%。观察认身本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滋补肝肾对分泌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生殖腺机能,促进骨合成;佐以理气活血,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营养,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提示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因,探讨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5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方法治疗。结果:50例中出血停止3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8例;死亡4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临床上应首选能降低门静脉压的生长抑素和生长抑素衍生物进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治疗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探讨消化性溃疡从痈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复发.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近期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溃疡复发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在内镜下特征与"疮疡"的表现极其相似,而提出对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要根据其具有"痈"的特点与临床"证"的特性,进行从痈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以期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阳不足是心悸的主要病机之一。临床治疗当温补心阳、。肾阳,首选桂枝甘草汤,并根据兼症加味。  相似文献   

19.
"因时制宜"作为针灸治疗的关键原则之一,针灸临床中应充分理解"时"的内涵,把握四时、昼夜作用于人体而呈现出的生理、病理上的时间性规律,基于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及邪正盛衰的进退规律,抓住时机、适时干预。将腧穴的动态性规律与病机病位的变化规律相结合,精准取穴、施术、起针;将时间因素贯穿针灸临床诊疗的全过程,为临证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hy,TCMP)已日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由于本病具有逆转性,因而及时地予以诊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晚近的一些研究与进展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