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背景 我国糖尿病人群多,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监测意识薄弱,且目前对血糖监测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7-12月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监测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按其意愿自己在家或者来本中心检测1次血糖,持续6个月;监测组患者每周来家庭医生工作室检测1次血糖,家庭医生需及时做好血糖记录,收集患者提供的饮食与运动记录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持续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BMI、HDL-C、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BMI、HDL-C、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BMI、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H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监测组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干预后6个月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虽对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益,但严格的碳水化合物控制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差距较大,导致患者长期饮食依从性欠佳。目的 探讨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治疗新城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就诊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卫生院的90例新城镇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以标准碗和基于此而制定的食物定量图谱为研究工具,为对照组进行指南推荐早餐教育,试验组进行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教育,两组午餐、晚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不做限定。于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自我效能量表(SED)评分,干预2周和干预3、6个月记录饮食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2例患者分别因脑梗死复发、嫌控制饮食麻烦退出研究,试验组3例患者分别因搬迁、外出打工、拒绝随访退出研究;失访率为5.6%。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早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3、6个月早餐后2 h血糖、HbA1c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早餐后2 h血糖、HbA1c、HDL-C、LDL-C、TG低于组内干预前,干预6个月FPG、早餐后2 h血糖、HbA1c、HDL-C、LDL-C、TG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试验组患者SE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SED评分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6个月SED评分高于组内干预3个月(P<0.05)。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饮食依从性均高于组内干预2周(P<0.05)。结论 指南推荐早餐教育和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教育均能有效改善新城镇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自我效能和饮食依从性,且低碳水化合物早餐在改善糖脂代谢、自我效能方面优于指南推荐早餐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阮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3-5205
目的 观察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医院宣教,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及行为方面的干预.干预半年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含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HDL-C及LDL-C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HDL-C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干预组HDL-C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有效控制体重,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金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72-4974
目的:探讨继续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住院期间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接受继续健康教育,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糖脂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6个月、12个月时2组患者FPG、2hPG、TC、TG、HDL-C、LDL-C、HbA1c、BMI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特别是出院后的继续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对新发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中美糖尿病中心)及浙江医院平湖分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IGT患者9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饮食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的饮食干预:(1)IGT患者的常规饮食宣教;(2)针对IGT患者,通过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表配制的针对性营养餐。临床干预3个月,每月随访1次,比较干预前后两组IGT患者的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TC、HDL-C、LDL-C、血尿酸(SUA);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FPG、2hPG、HbA1C、TG、LDL-C及SUA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患者干预后HbA1C和SUA均明显降低(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FPG、2hPG、HbA1C、TG、LDL-C及SU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低血糖及严重乏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对改善IGT患者的血糖、HbA1C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凯  张春燕  钱敏  廉雯  唐键  成玮  周尊海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99-4104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激增,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十分必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及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采取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的试验组(n=70)及继续保持目前就医方式、以社区管理为主的对照组(n=128)。两组患者均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健康行为情况(包括健康知识掌握、规律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坚持运动)。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前HbA1c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BMI、FBG、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WHR、HbA1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FBG、HbA1c、TG、TC、LDL-C低于同组干预前,HDL-C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BMI、FBG、HbA1c、TG、TC、LDL-C低于同组干预前,HDL-C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规律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坚持运动患者的比例(依次为67.1%、78.6%、71.4%、55.7%)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52.3%、44.5%、46.1%、32.8%)(χ2值分别为4.058、21.342、11.738、9.818,P<0.05)。结论 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初步疗效确切,主要体现在体质量、血糖及血脂的控制效果及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提高,是基于分级诊疗的糖尿病管理道路上的一项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吴玉峰 《中原医刊》2007,34(10):41-42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对98例BMI≥25kg/m^2且使用磺酰脲类+双胍类药物后HbA1c〉7.0%的2型糖尿病人,在重新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方案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连用12周,对照组使用原药物,观察治疗前后FBG、2hPG、INS、BP、HbA1c、TG、TC、HDL-C、LDL-C、HD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BG、HbA1c、Ins、BP、TG、LDL-C及HDMA-IR较治疗前均下降,而对照组除FBG、HbA1c下降外,其余无明显改善。结论瑞彤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标准化的碳水化合物交换法饮食干预在T2DM合并超重及肥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收治的新发以及发现后未服用或仅口服降糖药的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碳水化合物交换份饮食干预(糖尿病饮食指导和住院期间糖尿病标准餐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饮食指导。每周随访1次,3个月后测定干预前后FPG、餐后2h血糖、HbA1c和TC、TG、LDL-C、HDL-C等生化指标以及体重及BMI等人体测量指标,并对比干预与否的临床结局差别。结果 碳水化合物交换法饮食干预后,患者的FPG、餐后2h血糖、HbA1c、TG及BMI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能明显降低住院医疗费用并提高患者FPG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水化合物交换法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胡悒萍  张积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83-138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华南师范大学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并进入本试验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62例,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及2个月追踪期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抑郁指数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1)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检出率高达42.7%,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2)经心理、行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抑郁指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追踪期末,干预组患者FBG、HbA1c及抑郁指数较干预后有所回升(P〈0.01)。结论(1)抑郁在2型糖尿患者中有较高患病率;(2)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渴康颗粒联合盐酸吡咯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4例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均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用盐酸吡咯列酮片3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渴康颗粒,1剂,每日3次温服。治疗1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空服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36/37),对照组为62.16%(23/3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及FBG、2 h PG、TC、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颗粒与盐酸吡咯列酮片合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社区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及运动干预对其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社区初次诊断糖尿病且年龄在3080岁的225名患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常规饮食)、实验组1(饮食控制)、实验组2(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并在实验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分别测量其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值,分析三种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饮食干预组和饮食联合运动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时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糖等指标控制不佳。结论:行为干预有利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原则和方法,达到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肖卫平 《当代医学》2014,(27):67-68
目的: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接收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4项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5.6±0.3)mmol/L、(9.8±1.2)mmol/L、(8.5±0.6)%、(1.1±0.2)mmol/L;观察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10.6±0.9)mmol/L、(16.9±2.3)mmol/L、(10.7±0.3)%、(2.1±0.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TG、HbA 1c,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农村社区干预措施对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效果,以便预防糖尿病.方法 选取辖区内IGT患者11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情况.结果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而干预前后有差异(P<0.05);FBG、2hPBG、BMI、TG、TC、LDL-C等指标分别依次下降,而干预前后有差异(P<0.05);DM发病率为2.73%.讨论 实施综合干预可提高农村社区IGT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糖、脂代谢,降低DM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就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最优模式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住院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遵医用药合格率、血糖达标合格率、饮食控制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模式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MI,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夏威  张菱  虎子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37-3840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糖漂移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39例(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组)。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治疗前后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观察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糖漂移、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BMI、FBG、2 hPG、HbA1c、MAGE、MODD、SDBG、MPPG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GE、MODD、SDBG、MPPGE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FBG、2 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糖漂移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泽林  刘斯佳 《河北医学》2011,17(6):769-771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对新发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那格列奈治疗52例新发2型糖尿病,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格列奈能明显降低新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也有降低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