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资源现状。方法 2018年12月,调查上海全市16个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247家。发放《医疗机构调查表》,内容包括康复人员数(康复医师数、康复治疗师数)、康复床位数等资源情况。结果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社区共有康复医师152人,康复治疗师597人。每千户籍人口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分别为0.01人、0.04人,每千户籍老年人口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分别为0.03人、0.12人。社区共有床位17 484张,其中康复床位1425张(8.15%)。上海市每千户籍人口、户籍老年人口的康复床位数分别为0.10张和0.30张。结论 上海社区康复发展不充分,资源较为缺乏,服务供给规模相对较小,供需不匹配。建议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支持、增加社区康复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康复治疗师从业人员的现状,以对我省康复治疗师队伍的发展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以横断面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对康复治疗师从业人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地区分布情况、从业单位性质及级别、职称结构、学历、年龄、不同机构从业人员职称与学历分布。结果:共统计17个地市3834名在岗康复治疗师,其中85.29%在公立医院工作。一级医院占4.20%,二级医院占50.60%,三级医院占45.20%。职称情况为初级士占36.44%,初级师占48.29%,中级占8.37%,无资格证占6.85%。受教育程度情况为本科学历最多(55.60%)。公立医院治疗师平均年龄为29.22±5.02岁,私立医院为28.01±11.57岁。结论:山东省康复治疗师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主要以本科学历和初级职称为主,高职称、高学历者匮乏,应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师、治疗师以及护士等人员配置、医疗资源现状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浙江省内11个地区3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学科进行调查,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和访谈的方式。结果:3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康复医学科室以康复医学科命名的占76.19%,科室中心理治疗室设置率较低;康复学科共有在岗职工1222人,其中康复医师354人(28.97%),康复治疗师340人(27.82%),康复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528人(43.21%);康复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尤其是康复治疗师和护士,高级和中级职称之和还不及50%。结论: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学科名称有待规范、康复从业人员以及康复医疗质量有待提高,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上海对本地区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为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提供科学循证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调研,各单位在完成《上海市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填写后需加盖单位公章确认.结果:上海市共有463家医疗机构,其中180家(38.88%)设有康复医学科,31家(6.7%)设有康复病床,康复医师585人,康复治疗师754人.康复医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26.32%,康复治疗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3.71%.结论:目前上海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质量都未达到卫生部对康复医学科设置的基本标准,尤其康复人才匮乏凸显.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规范培养康复人员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江苏省“十三五”期间康复医疗资源配备的情况及其发展。方法 通过卫生健康委系统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发放电子版调查表,回顾性调查2015年至2019年康复资源的发展。结果 与2015年相比,2019年末江苏省设置康复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占比提高3.42个百分点;开展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占比提高5.67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拥有康复科编制床位数增加127张,实有床位数增加142张;临床早期康复介入每百万人口增长4 326人次;每百万人口拥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增加91人,其中康复医师增加25人,康复治疗师增加31人,康复护士增加29人,其他康复行业从业人员增加6人;康复从业人员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比例增高1.65个百分点,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增高1.27个百分点。结论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各类康复资源配置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康复医学执业现状,为推进社区康复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07家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科室设置、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康复业务开展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康复医学科的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4.40%。社区康复医学科共配备执业医师325名,其中康复医学专业37名;康复治疗师254名。主要开展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项目。2011年至2013年社区康复医学科门诊接诊人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出院人数无增加。城市不同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业务量有差别。结论:现阶段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康复服务的功能正在逐步加强,但还存在设置数量偏少、社区康复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相对薄弱、社区康复业务较局限等问题,应加快完善社区康复设置标准,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康复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湖北省康复医疗资源现状,为我省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对湖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康复学科设置、人员、场地及设备等多个方面。 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176份,其中166家(占94.3%)成立康复医学科,设置独立康复病房仅有122家(占69.3%),床位总计有3359张;康复医师有1260人(占36.7%),康复治疗师有904人(占26.3%),康复护士有1272人(占37%),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副高以上职称占有率分别为26.0%、3.1%和28.3%。 结论目前湖北省康复发展相对滞后,在学科建设、专业人员、医疗管理及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康复治疗人才极度缺乏,无法满足康复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北省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调研,各医疗机构在完成《河北省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后通过电子邮件上报数据至河北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河北省开展了康复医疗服务的168个医疗机构的康复资源配置情况,其中152家(90.5%)设有康复医学科,99家(58.9%)设有康复病床,各康复专业设置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矫形器制备、康复评定、针灸推拿及理疗等,共有康复医师1124人,康复治疗师819人,康复护士767人。结论:河北省医疗机构开设康复医学病区尚不足,康复医学专业从业人员数量及质量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及国内一线城市平均水平且各地区康复医学专业服务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黄慧  陈健  林小梅  何剑全 《中国康复》2014,29(3):226-228
目的:了解厦门市各所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建立情况和康复服务现状。方法:采用《厦门市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问卷调查福建省厦门市设有康复医学科的12家大型医疗机构。结果:福建省厦门市设有康复医学科的12家医疗机构中,共设有康复病床285张,共有用房面积10930.00m^2,设备投入总额1449.10万元;康复医师共100人,康复治疗师24人;康复医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32.00%,康复治疗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5.83%。结论:目前厦门市各医院对康复科的投入远远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都未达到卫生部对康复医学科设置的基本标准。康复人才尤其匮乏,急迫需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规范培养,引进优秀康复人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国康复治疗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医学与运动的整合现状。方法 2019年5月至6月,采用问卷星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国省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中心、康复机构等在岗相关康复治疗从业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地域分布、工作单位性质、职业特点、教育背景、工作时间以及运动处方知晓情况等。结果 共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康复相关从业人员2935名,其中男性1387名,女性1548名;三级医院1505名(51.28%),二级医院1015名(34.58%);从事物理治疗方向2182名(74.34%),从事作业治疗方向947名(32.27%),从事言语治疗方向553名(18.84%),从事康复辅具、矫形器等康复工程方向141名(4.80%),从事运动康复方向846名(28.82%);初级职称2218名(75.57%),中级职称592名(20.17%);中专学历24名(0.82%),大专学历724名(24.67%),大学本科学历2011名(68.52%),硕士及以上学历160名(5.99%);完全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占785名(26.75%),了解1025名(34.92%),基本了解1009名(34.38%)。结论 康复治疗在我国普及范围广泛,但地域分布不均衡;康复治疗相关从业人员从事专业方向多样化,工作内容专职性不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人才培养有待加强;体医融合初见成效,运动处方受众面广。应当统筹协调运动与医学的融合发展,只有培养出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以促进医学与运动整合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脑卒中康复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脑卒中康复资源现状,以期为脑卒中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2016年3月,整群抽取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督查范畴的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区县综合医院等68所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2015年收治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患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床日费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各年龄段老年患者比例、康复开展状况等。结果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康复护理设施配置完善程度不一,72.1%的机构单独设置康复科;康复护理人力以初级职称人员为主,占70.37%,各机构人员配置差异较大。脑卒中/卒中后遗症患者呈高龄化趋势,80岁以上患者占55.39%,且女性多于男性;医疗保险可报销比例为18%~100%;各机构平均床日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别较大。结论目前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康复资源较为薄弱,分布不均;需强化康复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探索脑卒中单病种医疗付费和医疗保险模式;发展脑卒中家庭康复,提供延续性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现状和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患者居家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普查的方式调查徐州市所有的康复医疗机构(包括康复专科医院、设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市康复专科医院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康复医疗专业人员状况、专业类别等。同时在徐州市选取411例需要康复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徐州市共有康复医疗卫生机构120所,床位量为2675张,床位数占应配备数的57.98%(2675/4314);现有康复医师402名,康复护士432名,康复治疗师808名,分别占规划的31.07%(402/1294)、16.69%(432/2588)和31.22%(808/2588)。30.90%(127/411)被调查的康复患者与社区医生进行了签约,且其中45.67%(58/127)的签约者对社区医生的服务感到不满意,满意率只有18.90%(24/127)。患者年龄(OR=0.557)、既往疾病是否存在偏瘫(OR=1.520)、社区医生数量(OR=1.131)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其中年龄越小,签约程度越好,而存在偏瘫和社区医生数量增加是签约增加的因素。结论: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的配置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康复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体现在康复人才较少、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设备不足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也处在较低水平,实施居家康复项目仍存在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强化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考本院116名在职护士的心肺复苏术操作,比较不同职称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合格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116名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平均(88.21±7.68)分,合格率为61.2%,其中主管护师平均分数及合格率均低于护师和护士(P<0.05),护师与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呼吸、脉搏及复检时判断时间不够,复检时呼吸脉搏未同时判断.结论 应加强临床护士急救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建立重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制度,特别是对于高职称的护士更应予以加强CPR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122家公立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122家公立医院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2.12%,其中非护理岗位占4.76%,两者相减未达到卫生部颁布标准(50%);平均床护比为1:0.55,未达到卫生部颁布标准(1:0.60)。护士结构中学历以大专及其以上为主(占75.69%),职称以初级为主(占81.88%),工作年限以5年以内为主(占50.79%),年龄以20~29岁为主(占60.47%),编制外护士占64.26%;护士长以中级职称、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年龄30~49岁占多数;护理部主任以本科学历占多数,中、高级职称几乎各占一半,平均年龄42.52岁。护士流失率在5%以内的医院有66家(占54.10%),流失率在6%~10%的有40家(占32.79%)。结论:122家公立医院护士平均配置数量未达标,护士队伍以女性、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低职称、低年龄、编制外护士占多数为主要特征,应加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30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以下简称"重点联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30家重点联系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3.67%,非护理岗位占3.46%,病房床护比为1∶0.44,基本达到部颁标准(50%、1∶0.40),监护室床护比为1∶1.73,低于部颁标准(1∶2.5~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实际开放床护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护士结构中,学历以大专及其以上为主(84.38%),职称以初级为主(83.66%),工作年限以5年以内为主(51.79%),年龄以20~29岁为主(61.66%)。护士长以中级职称、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年龄30~49岁占多数。护理部主任以高级职称、本科学历、年龄40~50岁、任职年限5年以内占多数。护士流失率在5%以内的有22家(73.33%),流失率为6%~10%的有7家(23.33%)。结论:重点联系医院病房护士配置数量基本达标,监护室配置护士不足。护士队伍以学历高、职称低、年龄轻、工作年限短、编制外占多数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市58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加强骨科康复护理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李娟和徐燕设计的"骨科康复护理知识问卷"对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58名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骨科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58名骨科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较差,康复护理总论平均得分(35.21±8.97)分,临床康复护理知识平均得分(52.29±7.45)分;大专学历、7~10年工作年限和专科工作年限的护士康复护理知识得分高于其他学历和工作年限的护士(均P<0.05),而不同职称的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8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欠缺,应加强教育与培训,对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的护士采用针对性的培训措施,使其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知识,才能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这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assess rehabilitation infrastructure in Peru in term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ealth systems building blocks.

Design

Anonymous quantitative survey; questions were based on the WHO's Guidelines for Essential Trauma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input.

Setting

Large public hospitals and referral centers and an online survey platform.

Participants

Convenience sample of hospital personnel working in rehabilitation and neurology (N=239), recruited through existing contacts and professional societies.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Outcome measures were for 4 WHO domains: health workforce,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essential medical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and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Results

Regarding the domain of health workforce, 47% of physical therapists, 50%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nd 22% of physiatrists never see inpatients. Few reported rehabilitative nurses (15%) or prosthetist/orthotists (14%) at their hospitals. Even at the largest hospitals, most reported ≤3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54%) and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 (70%). At hospitals without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 physical therapists (49%) or nobody (34%) perform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roles. At hospitals without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physical therapists most commonly (59%) perform occupational therapy tasks. Alternate prosthetist/orthotist task performers are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26%), physical therapists (19%), and physicians (16%). Forty-four percent reporte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Regarding the domain of health services, the most frequent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 barriers were referral delays (50%) and distance/transportation (39%), respectively. Regarding the domain of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28% report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data collection. Regarding the domain of essential medical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electrophysical agents (88%), gyms (81%), and electromyography (76%) were most common; thickened liquids (19%), swallow studies (24%), and cognitive training tools (28%) were least frequent.

Conclusions

Rehabilitation emphasis is on outpatient services, and there are comparatively adequate numbers of physical therapists and physiatrists relative to rehabilitation personnel. Financial barriers seem low for accessing existing services. There appear to be shortages o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specialized servic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hese may be addressed by redistributing personnel and investing in education and equipment for specialized services.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ask sharing's role in Peru's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its potential to address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