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从心脏的解剖、病理等角度,结合PBMV的机制和操作过程,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严重下的发生率:心包填塞2.9%;二尖瓣反流9.4%;脑栓塞4%;室颤0.3%;急性心功能不全1.1%,1例合并主动脉狭窄术后因循环衰竭死亡。结论:心包填塞、二尖瓣反流和心律失常是PBMV中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一尖瓣狭窄。方法 选择1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作PBMV术,术前术后均作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 PBMV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平均左室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PBMV是一种治疗二尖瓣狭窄较成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科100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治疗前、后二尖瓣返流的发生情况,重点探讨二尖瓣形态特征超声记分球囊大小与PBMV所致明显MR的关系。结论认为,MR是PBMV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组发生率为35%,但仅有少数病人出现重度MR没有1例病人因重度MR需行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对4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并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熟练导管操作技术,可显著降低PBMV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9例次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简称PBMV),成功8例次。术后病人症状及各种检查结果均明显改善,说明PBMV对二尖瓣狭窄的近期疗效肯定,并具有创伤性小,严重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22例房间隔穿刺分析潘迪华(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关键词穿刺术;房间隔;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现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房间隔穿刺是PBMV的关键,若此项技术不能被熟练的掌握与运用,则容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引起的急性心包填塞、重度二尖瓣返流是两大严重并发症,有时必需外科手术治疗才能治愈。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7年2月共施行PB-MV200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5例、重度二尖瓣返流4例。其中,需外科手术治疗5例,现报...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适应证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和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的10 年经验。 方法:采用改良inou 法对35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 结果:PBMV 344例,成功率为98.3% 。 结论:PBMV适宜于二尖瓣狭窄的治疗。其理想适应证取决于瓣膜条件,且无瓣下损伤。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常与外科手术相仿,若能合理选择适应证,PB-MV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二尖瓣狭窄 (MS)伴心房颤动(Af)的患者 ,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后进行Af复律对改善心功能、减少血栓形成及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关于MS合并Af患者行PBMV术前的抗凝时间问题尚无一致标准[1] ,对于PBMV术后Af的转复时机及方式亦有较多报道[2 ,3 ] 。本文对我院 2 2例MS合并Af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 (LMWH)短期抗凝后行PBMV ,在PBMV术后即刻给同步直流电复律 ,旨在探讨MS合并Af患者在PBMV术前的抗凝时间 ,术后Af的转复时机及窦性心律的药物维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0前后心电图PTF-V1的变化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9例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前后PTF-V1的变化,并与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平均压(MLAP)和左房内径(LAD)作相关分析。结果 PBMV术后PTF-V1显著改善(P〈0.01),与MLAP、LAD呈显著正相关,与MV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二尖瓣狭窄的重要手段。PBMV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转复对于心房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改善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开展的16例风心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后的临床效果,并报道其中2例房...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改良的超声积分法,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3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分为低积分组,高积分组两组。结果表明:PBMV术后低积分组各项参数基本稳定,且并发症较少,而高积分组二尖瓣瓣口面积趋于缩小,且易致二尖瓣反流,认为对高积分的病人不宜行PBMV术。  相似文献   

13.
顾月清  吴卫华 《上海医学》1998,21(8):450-452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RHD MS患者PBMV术前和术后长达1年泊肺功能随访。结果:所有病员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PBMV术后2周,患者的通气功能与术前相仿;术后3周起到1年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但肺的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反而减退。结论:RHD MS PBMV术后3周起患者的通气  相似文献   

14.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oeousBaloonMitralValvuloplasty,PBMV)目前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1]。房间隔穿刺是PBMV的危险步骤。我院1996年5月至1997年10月对36例风湿性心脏...  相似文献   

1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新方法。作者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监测12例PBMV的疗效,并与同期10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术(CMV)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PBMV组:12例中男2例,女10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4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扩大,左房平均压下降,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恢复。随访2~3年,心功能持续改善,二尖瓣口面积不变或增大,说明PBMV治疗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总结135例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成功率、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对13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PBMV。结果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心房平均压(MLAP)从23.5±6.2降至10.7±5.1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从19.4±6.8降至3.8±2.9mm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MVA)从1.03±0.32cm2扩大到2.14±0.28cm2(P<0.001),左心房内径(LAD)从47.7±6.8mm缩小至40.2±6.5mm(P<0.01);有1例手术未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表明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PBMV已成为治疗风湿性M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曾知恒 《广西医学》1998,20(4):517-518
为了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心电图PtfV1的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本文分析了210例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PBMV前后PtfV1的变化,并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B超的有关参数作用相关性研究,结果:PtfV1术前为-0.087±0.03/mm,s,术前-0.042±0.027/mm.s(P〈0.01),PBMV前后PtfV1的改变与平均左房压(MLAP),二尖瓣跨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肺动脉主 (肺动脉收缩压≥80mmHg,Ⅰ组)和对照组(二尖瓣狭窄伴劝脉收缩压〈50mmHg,Ⅱ组)的近期效果。方法 PBMV均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结果 两组PBMV手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相似,术后Ⅰ组MVA≥1.5cm^2奢为55.6%,和Ⅱ组(67.8%)相似。两组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24h和48h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估算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二尖瓣面积增加的效应值。 方法:利用CBMdics 检索我国自开展PBMV以来发表的有关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0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结果:通过对30 篇文献的分析,推算出PBMV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加的平均效应尺度为2.976 2,其95% 可信区间为2.664 6~3.287 8。 结论:PBMV 术后较术前二尖瓣口面积增加2.664 6~3.287 8 倍标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