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204例6~12岁儿童ADHD和199例6~12岁的正常儿童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儿童的性格类型、家庭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收入、母亲孕期情绪、分娩情况、儿童既往病史和家族相关病史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患ADHD为因变量,以儿童性格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外向性格(OR=7.12)、父母体罚孩子(OR=6.27)、父母溺爱(OR=5.94)、家庭收入低(OR=2.99)、父母严厉管教(OR=2.27)为儿童患ADHD的危险因素,儿童无既往病史(OR=0.08)、核心家庭(OR=0.38)、父亲文化程度高(OR=0.64)、无家族病史(OR=0.36)为儿童ADHD的保护因素。结论父母的教育方式、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在ADHD的发病中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在ADHD的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51例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1:2配对原则,以统一的调查表和调查方式对151例病例组患儿和302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对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常吃水果、蔬菜、常吃豆制品和肉蛋奶类食品、偏食、常吃零食、食量小、近2个月内患严重疾病、经常患病等1 4项因素与营养不良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低(OR=3.0419)、家庭不和睦(OR=2.6347)、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OR=3.2851)、偏食(OR=4.5821)、经常患病(OR=2.1632)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5162)、经常吃蔬菜(OR=0.4794)、常吃肉蛋奶类(OR=0.2319)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1︰1配对的原则对121例营养不良儿童和对照组进行调查,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关系、单亲家庭、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经常吃水果蔬菜、常吃鱼肉蛋奶及豆制品、偏食挑食、常吃零食、食量小、经常患病、近两个月内患严重疾病、经常户外运动等13项因素与儿童营养不良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收入低(OR=3.0419)、家庭成员关系紧张(OR=2.6347)、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OR=3.2851)、偏食挑食(OR=4.5821)、经常患病(OR=2.1632)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5162)、常吃蔬菜水果(OR=0.4794)、常吃鱼肉蛋奶及豆制品(OR=0.2319)、经常户外运动(OR=0.3168)是儿童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伤害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银川市先按市区和郊区分层,再以学校为单位,每个市/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抽中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共7 102名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危险因素。结果事故倾性儿童的检出率为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家庭人口数、监护人健康状况、发现危险行为时制止方式、监护人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儿童事故倾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参比变量城乡类别(城区OR=2.438)、学段(小学OR=3.518,初中OR=1.272)是危险因素,相对于参比变量地区(兴庆区OR=0.746,金凤区OR=0.166,西夏区OR=0.659,贺兰地区OR=0.462)、民族(汉族OR=0.366,回族OR=0.583)、母亲月收入(<2 000元OR=0.5372,000元~OR=0.997)、家庭地理位置(市区OR=0.377,郊区OR=0.734,农村OR=0.364)是保护因素。结论事故倾性儿童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了解维吾尔族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环境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阅读障碍儿童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喀什、阿克苏地区3 508名三~五年级维吾尔族儿童进行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X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维吾尔族儿童维语阅读障碍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 维吾尔族儿童维语阅读障碍发生率为5.9%.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疆维吾尔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儿童完成作业有困难(OR=1.658,95% CI=1.126 ~2.442)、厌学(OR=1.511,95% CI=1.107 ~2.062)、家庭人均月收入(OR=3.544,95% CI=1.977 ~6.352)、父亲文化程度(OR=4.052,95% CI=1.834 ~8.951)和母亲文化程度(OR=2.248,95% CI=1.289~3.921).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儿童阅读障碍并不少见,其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家庭等多个方面.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该地区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6.
7岁以下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岛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肥胖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 084例7岁以下儿童进行家庭情况、围产期、饮食因素及生活方式等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高出生体重(OR=1.826)、食欲好(OR=41.602)、进食速度快(OR=10.998)、父亲肥胖(OR=3.315)或每日看电视时间过长(OR=1.423)、家庭在青岛居住时间长(OR=1.610)6个暴露因素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OR=0.532)和父母看护为主(OR=0.434)为2个保护性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肥胖的影响因素以饮食及生活方式偏差为主.家庭、社会应合力营造富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环境,尽快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儿童肥胖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3~16岁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在校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睡眠障碍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 095名蚌埠市3~16岁儿童青少年,其中1 798例(29.50%)诊断为睡眠障碍。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自睡眠(OR=0.517)、父亲和/或母亲打鼾(OR=1.402)、手机成瘾程度高(OR=2.006)、学习压力较大(OR=11.257)是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蚌埠市3~16岁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独自睡眠、父亲和/或母亲打鼾、手机成瘾程度高、学习压力较大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可减少和避免儿童青少年发生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8.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5个县市4 457名农村地区4~5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sQLTM 4.0)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生活质量总分为(79.44±12.51)分.留守儿童在情感功能、角色功能及心理领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2.99,3.51,3.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大(OR=0.82,95%CI=0.71 ~0.95)、家庭居住人数越多(OR=0.85,95%CI=0.73~0.98)与儿童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父亲文化程度越高(OR=1.40,95%CI=1.21~1.62)、父亲收入越低、母亲做家务或无业、儿童2周患病(OR=1.76,95%CI=1.50~2.06)与儿童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儿童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父亲去年年收入、母亲职业、家庭居住人数、儿童2周患病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6~13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由主要喂养人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母亲吸烟情况、产时情况、母亲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环境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儿童在"母亲吸烟、教养方式不良、非双亲抚养、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偏食/挑食、父母关系不良、非母乳喂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2.304,均P<0.05).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养方式不良(OR=1.251,95%CI=1.026~1.439)、情绪不稳定(OR=1.562,95%CI=1.238~1.971)、学习困难(OR=2.029,95%CI=1.193~3.451)、偏食/挑食(OR=3.522,95%CI=1.220~10.168)、父母关系不良(OR=2.029,95%CI=1.093~3.767)、非母乳喂养(OR=1.942,95%CI=1.023~15.18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2.301,95%CI=1.093~4.844)均是儿童发生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学龄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ADHD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对照1∶1配对,对203对小学生进行家庭影响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父亲吸烟、父亲嗜酒、父亲童年多动、父亲为体力劳动者、夫妻不良关系、母亲孕期精神创伤、母亲血型及单双胎等8项因素与小学生ADHD呈统计学关联.结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与家庭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或不伴焦虑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 伴或不伴焦虑障碍的ADHD与正常儿童比较,主要在家庭实际亲密度、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拒绝、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伴焦虑障碍与单纯ADHD比较,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拒绝、父亲的过度保护、父亲的过度干涉、母亲的过十涉过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拒绝是单纯ADHD儿童的影响因素,其OR值为1.122;ADHD伴焦虑障碍儿童的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家庭理想亲密度、母亲拒绝和父亲惩罚,其OR值分别为0.966、1.215和1.089.结论 ADHD伴或不伴焦虑障碍患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ADHD伴焦虑障碍患儿的发生受母亲拒绝、父亲惩罚和家庭理想亲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诸因素中影响初中生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方法 用自拟调查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太原市21中学初一、二年级共411名学生进行调查。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父亲为医务或服务人同、母亲职业是个体户、父亲文化程度、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与严厉等7个因素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结论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家庭中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尤其是父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徽某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2所农村小学三~六年级小学生884名(男472名,女412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4.7%,男、女生分别为12.9%,16.7%;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交焦虑影响因素有年级、健康状况、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父亲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童社交焦虑的因素有性别、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结论农村地区儿童存在较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相应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不良妊娠结局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的孕妇文化程度、全家人均月收入、孕前健康教育、月经是否规则、此次妊娠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妇文化程度、此次妊娠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妊娠次数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孕妇文化程度高、参加体育活动、妊娠次数少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54例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父亲年龄、父亲文盲、母亲文盲、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和睦程度、知道交通常识、常爬高、接受安全教育、独生子女、外向型性格、防范措施不健全、住房周围危险环境及高危行为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危行为(OR=18.0600)、防范措施不健全(OR=12.6455)、常爬高(OR=9.6552)、父亲文盲(OR=7.7191)、住房周围危险环境(OR=5.7402)、外向型性格(OR=5.4707)、母亲文盲(OR=3.0581)是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2356)、家庭和睦(OR=0.4941)、独生子女(OR=0.5233)、知道交通常识(OR=0.5340)、家庭经济较好(OR=0.5609)是中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来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影响初中生家长签署无烟家庭协议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家长签署无烟家庭协议书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019名初中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长人口学特征、家长吸烟行为、家长对家庭控烟的认识以及孩子的相关资料等;同时要求签署《共创"无烟家庭"的协议书》。以家长是否签署协议(0=否,1=是)为因变量,家长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家长签署协议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1047名(51.86%)家长签署协议,其中父亲签署率为49.25%,母亲签署率为55.73%。影响父亲签署协议的因素为:履行协议的意愿(OR=3.37)、向子女讲述吸烟危害(OR=2.10)、知晓学校控烟活动(OR=1.38)和阅读过学校控烟资料(OR=1.38)、现在吸烟(OR=0.53)。影响母亲签署协议的影响因素为:履行协议的意愿(OR=2.36)、教育子女不要吸烟(OR=2.22)、阅读过学校控烟资料(OR=1.57)。结论转变家长对烟草的认识和态度,可提高家长参与家庭控烟的程度,推动无烟家庭的创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疆疏附县儿童麻疹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度新疆疏附县125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制定问卷调查表,回顾性收集可能影响儿童麻疹发病的相关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一个月医院就诊史是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4.876,95%CI:1.350~17.608),而居室通风(OR=0.103,95%CI:0.039~0.269)、家长麻疹认知合格(OR=0.187,95%CI:0.071~0.493)、儿童接种麻疹成分疫苗(OR=0.475,95%CI:0.290~0.778)则为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加强疏附县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力度,加大麻疹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长丰县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伤害的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农村3617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最近1年伤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留守儿童1614名,占学生总数的45.83%.主要监护类型为单亲监护(55.82%).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25%,男生伤害发生率为45.22%,女生为3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5,P=0.000);其中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0.90%,高于非留守儿童(2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30,P=0.000).留守儿童在跌伤、交通伤、动物咬伤等7种伤害类型上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OR=1.445)、性格外向(OR=1.062)、矛盾性(OR=1.150)、独立性(OR=1.110)、娱乐性(OR=1.096)可能是留守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而女生(OR=0.598)、亲密度(OR=0.933)、控制性(OR=0.917)可能是留守儿童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该地区留守儿童伤害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起主要作用,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留守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