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和黏蛋白MUC5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制作小鼠哮喘模型,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应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哮喘组(OVA组)和对照组肺组织中AQP5和MUC5A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QP5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免疫印记法、ELISA法测定AQP5和MUC5AC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小鼠哮喘组肺组织中AQP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MUC5AC表达显著升高(P<0.01),两者呈负相关(r=0.901,P<0.01).结论 哮喘时肺组织中AQP5表达的减低可能与气道MUC5AC表达的升高有关,从而促进了气道黏液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黏蛋白5AC(MUC5AC)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6只.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湿/干质量比值,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其肺组织中AQP5和MUC5A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AQP5蛋白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免疫印违法测定AQP5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UCSAC的含量.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AQP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RNA减少(42.5±3.6)%,蛋白质减少(64.3±8.2)%].而MUC5AC表达显著升高[mRNA升高(93.3±8.1)%;蛋白质水平升高(98.3±7.2)%].地塞米松分别负调节其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哮喘小鼠肺组织中AQP5表达明显降低可能与气道MUC5AC表达的升高有关,地塞米松对其显著负调节从而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炎性浸润和肺水渗出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FN-γ组,每组8只,后2组制作哮喘模型,IFN-γ组用IFN-γ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AQP5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AQP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18 6±0.000 7),较对照组的(0.206 0±0.000 5)减低(P<0.01),IFN-γ治疗后AQP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47 9±0.000 2),较哮喘组增加(P<0.01).结论:AQP5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时气道黏液分泌的调节,IFN-γ可上调AQP5蛋白的表达,在哮喘气道黏液分泌中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吸入烟曲霉孢子(A f)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重构和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慢性哮喘模型组(B)、慢性哮喘 A f孢子吸入组(C)、慢性哮喘 生理盐水吸入组(D)。C、D两组又分为吸入1周、3周和5周组(C1、C3、C5和D1、D3、D5组),每组8只。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和IFN-γ水平、气道阻力变化率、杯状细胞增生程度、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和肺组织MUC5AC mRNA的水平。结果C组BALF中IL-4水平、杯状细胞面积与上皮细胞面积比值、气道阻力变化率、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表达及肺组织MUC5AC mRNA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B组和D1、D3、D5组(P<0.05),且C1、C3、C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的表达强度与杯状细胞面积/上皮细胞面积比值正相关(r=0.757,P<0.01),与气道阻力变化率正相关(r=0.521,P<0.05)。结论反复吸入A f孢子可上调哮喘大鼠气道MUC5AC的表达,促进杯状细胞增生,增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吸入烟曲霉孢子(Af)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重构和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慢性哮喘模型组(B)、慢性哮喘+Af孢子吸入组(C)、慢性哮喘+生理盐水吸入组(D).C、D两组又分为吸入1周、3周和5周组(C1、C3、C5和D1、D3、D5组),每组8只.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114和IFN-γ水平、气道阻力变化率、杯状细胞增生程度、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和肺组织MUC5AC mRNA的水平.结果 C组BALF中IL-4水平、杯状细胞面积与上皮细胞面积比值、气道阻力变化率、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表达及肺组织MUC5AC mRNA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B组和1、D3、D5组(P<0.05),且C1、C3、C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的表达强度与杯状细胞面积/上皮细胞面积比值正相关(r=0.757,P<0.01),与气道阻力变化率正相关(r=0.521,P<0.05).结论 反复吸入Af孢子可上调哮喘大鼠气道MUC5AC的表达,促进杯状细胞增生,增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法测定哮喘组及对照组肺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哮喘组肺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分别为(0.9045±0.01444和(0.5010±0.0206),差异显著(P<0.01);小鼠哮喘组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分别为(0.1930±0.0047)和(0.1186±0.0061),差异显著(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SOCS-3 mRNA与气道Muc5ac蛋白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哮喘时肺组织SOCS-3 mRNA表达升高可能与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升高有关,从而促进了气道黏液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哮喘小鼠肺和下丘脑组织中GABAARα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卵蛋白致敏)和地塞米松组(卵蛋白致敏,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mg/kg进行干预),每组10只。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糖原染色,用免疫组化SP法、RT-RCR检测肺组织及下丘脑中GABAAR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RT-RCR法测肺组织中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支气管壁及血管壁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多;地塞米松组上述表现较哮喘组减轻。3组小鼠肺组织中GABAA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丘脑组织中GABAA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肺组织中MUC5AC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62、113.196、145.468、54.860和128.947,P<0.01);哮喘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小鼠下丘脑和肺组织中GABAARα蛋白表达水平、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1、0.740,P<0.05),肺组织中MUC5AC与GABAAR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GABAARα高表达可能诱发气道黏液的过度分泌,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GABA系统可能与哮喘的中枢神经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地塞米松对急性过敏性哮喘小鼠肺AQP5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5(AQP5)在急性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的改变,以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初步探讨AQP5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性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急性哮喘组、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法测定IL-5和IFN-γ水平,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QP5在肺组织的表达以及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1)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和IL-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和IL-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1),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2)哮喘组AQP5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3)哮喘组肺组织可见较弥漫的炎性改变,黏液分泌增多,血管壁水肿明显,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渗出物,治疗组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AQP5表达于正常对照组的肺泡上皮细胞、呼吸道的表层柱状上皮细胞和黏膜下腺腺泡细胞的顶膜,哮喘组表达呈强阳性,地塞米松治疗后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AQP5在急性哮喘小鼠肺组织内过度表达,可能与黏液高分泌有关,地塞米松可以下调AQP5的表达,可明显减轻小鼠肺部的炎性、水肿和黏液高分泌的病理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黏蛋白MUC5A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气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分3组,即COPD组,吸烟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取胸外科手术切除的肺叶并分离出气道,分离和培养上皮细胞,采用ELISA定量检测培养上清中的MUC5AC,同时采用RT-PCR检测培养气道上皮细胞中的MUC5AC mRNA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水平较低,吸烟对照组和COPD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COPD组也高于吸烟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气道上皮MUC5AC mRNA水平较低,吸烟对照组和COPD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COPD组也高于吸烟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吸烟和COPD可导致气道上皮MUC5AC的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COPD患者稳定期也存在MUC5AC的高分泌状态,MUC5AC黏蛋白的过度分泌是COPD慢性进行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激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B  Zhang ZX  Xu YJ  Xing LH  Zhang H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5):2491-2494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黏液过度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哮喘+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于末次激发24 h 后进行麻醉,留取不同标本,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AB-PAS 染色了解气道杯状细胞变化,用 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肺组织黏蛋白基因MUC5AC mRNA 和蛋白、白细胞介素4(IL-4)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 BALF 嗜酸性粒细胞和气道杯状细胞均明显增多,而哮喘+地塞米松组明显减少;哮喘组肺组织 MUC5AC mRNA(0.5341±0.0303)和蛋白(0.1906±0.0008)、IL-4 mRNA(0.6265±0.0932)均较对照组(分别为0.1994±0.0128、0.1194±0.0007和0.2389±0.0289)明显增加(P 均<0.01),哮喘+地塞米松组(分别为0.2729±0.0345、0.1456±0.0003和0.2424±0.0260)均明显高于哮喘组(P 均<0.05),但哮喘+地塞米松组 IL-4 mRNA 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 均<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并可能通过下调MUC5AC 和 IL-4表达在气道黏液过度分泌中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水通道蛋白5(AQP5)及其上游信号通道调节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下游信号通道调节因子黏蛋白5AC(MUC5A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7.398、36.99、73.98 g·kg-1·g-1)。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香烟熏结合脂多糖气管滴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采用益气化痰中药煎剂治疗COPD大鼠30 d后取材,观察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QP5、TNF-α、MUC5AC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AQP5、TNF-α和MUC5AC的含量。【结果】益气化痰汤各剂量组均可改善COPD大鼠的肺组织病理损害,减弱肺组织MUC5AC、TNF-α表达,增强AQP5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BALF中AQP5浓度显著下降(P0.01),TNF-α和MUC5AC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BALF中AQP5浓度显著升高(P0.01),TNF-α和MUC5AC浓度显著下降(P0.01)。与低、中剂量组比较,益气化痰汤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结论】益气化痰方对COPD的疗效可能与水通道转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观察臭氧应激后大鼠肺组织AQP1的表达对气道粘液的量和质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臭氧应激组;臭氧应激+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0只。分组检测支气管分泌粘蛋白总量、肺组织粘蛋白基因MUC5AC表达改变和臭氧应激后肺组织AQP1的量,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鼠肺组织有MUC5AC表达,臭氧应激数天后,大鼠气道粘液分泌量明显增加,且MUC5AC表达随之增多,两者呈现正相关趋势。随着AQP1的表达下降,气道高反应大鼠粘液分泌量明显增多,MUC5AC的表达也增多。提示AQP1的表达与气道粘液分泌总量呈现负相关的趋势;AQP1的表达与粘液中的MUC5AC表达呈现负相关的趋势。结论:在气道高反应性过程中,粘液高分泌状态与MUC5AC的表达水平有关,AQP1的表达下调可增加支气管粘液的分泌量和MUC5A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干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和平喘颗粒低剂量组、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成功诱发大鼠哮喘后,并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光镜下观察气道杯状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气道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阳和平喘颗粒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气管可见少量黏液分泌,未见明显杯状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阳和平喘颗粒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气道组织杯状细胞面积和MUC5AC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TGF-β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的效应显著优于低剂量,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阳和平喘颗粒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肺组织TGF-β1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抑制MUC5AC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上皮水通道5(AQP5)和黏蛋白MUC5AC、黏膜下腺黏蛋白的表达,探讨COPD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 取2004年华西医院胸外科手术病人离体标本,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COPD组(8例)、中重度COPD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阿辛兰.PAS染色检测气道上皮细胞AQP5、MUC5AC以及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OPD组患者黏膜下腺AQP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肺组织AQP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OPD组患者黏膜下腺AQP5表达低于轻度COPD组(P〈0.01)。COPD组患者气道上皮MUC5AC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COPD组患者气道上皮MUC5AC表达高于轻度COPD组(P〈0.01);COPD组黏膜下腺分泌黏蛋白较对照组增加(P〈0.01),中重度COPD组患者黏膜下腺分泌黏蛋白表达高于轻度COPD组(P〈0.01)。黏膜下腺AQP5mRNA表达与患者FEV1/FVC、FEW1%pred、V50%pred、V25%pred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0.60,0.55和0.45,P均〈0.01),AQP5的表达减弱与COPD患者的气道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有关;与患者气道上皮MUC5AC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5,P〈0.01);与黏膜下腺着色面积呈负相关(r=-0.61,P:0.01)。气道上皮MUC5ACmRNA表达与患者FEV1/FVC、FEV1%pred、V50%pred、V25%pred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53,-0.48和-0.43,P均〈0.01);与黏膜下腺黏液着色面积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COPD患者的黏膜下腺AQPs较对照组表达降低,AQPs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黏液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表达对哮喘小鼠气道MUC5AC及Th2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TIM-1抗体组,每组10只。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IM-1+细胞比例、气道MUC5AC mRNA表达、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IL-4、IL-5表达及黏液细胞和细胞内黏液量的改变。结果(1)哮喘组及TIM-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PBMCs中TIM-1+ 细胞比例(11.20%,5.1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0.64%,P<0.05);而TIM-1抗体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2)哮喘及TIM-1抗体小鼠气道黏液细胞MUC5AC mRNA相对表达(17.3±1.4,5.6±0.3)及IL-13[(16.80±0.63) ng/ml,(5.70±0.64)ng/ml]、IL-4[(614.72±117.39)pg/ml,(325.78±86.54)pg/ml]、IL-5[(1681.13±613.55)pg/ml,(513.42±86.87)pg/ml]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 (1.09±0.25)ng/ml,(17.56±3.01)pg/ml,(30.78±9.67)pg/ml ],TIM-1抗体组小鼠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3)气道MUC5AC及IL-13表达与TIM-1+细胞表达均呈正相关,r1=0.946,P1=0.004; r2=0.984,P2=0.000. 结论 哮喘小鼠外周血TIM-1+细胞升高,可致气道黏液过度分泌;抑制TIM-1表达可减少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调节TIM-1表达有可能成为减少黏液高分泌及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对甲苯二异氰酸脂(TDI)哮喘小鼠黏蛋白MUC5AC表达及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在体内水平上建立TDI小鼠哮喘模型,实验分4组:对照组、TDI溶剂(AOO)致敏激发组、TDI致敏激发组、RAGE抑制剂处理组.采用糖原染色评估各组间气道黏液分泌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UC5AC表达水平.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间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磷酸化水平.在体外水平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及经慢病毒转染空载体和shRNA-RAGE载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检测各组MUC5AC及ERK通路分子表达情况,加入ERK抑制剂U0126后,进一步评估MUC5AC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DI哮喘组小鼠糖原染色阳性率及MUC5AC表达升高(P<0.05),p-ERK表达增多(P<0.05),RAGE抑制剂处理组糖原染色阳性率及MUC5AC表达较TDI组减少(P<0.05).同时,p-ERK表达下降(P<0.05).体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TDI-HSA处理组MUC5AC mRNA及p-ERK表达增多(P<0.05),sh RNA-RAGE组MUC5AC mRNA及p-ERK表达下调(P<0.05),ERK抑制剂预处理组,MUC5AC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TDI小鼠哮喘模型下RAGE可能通过激活ERK通路促进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及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哮喘小鼠体内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活性对气道内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重要性。方法 复制哮喘小鼠模型,行外周血常规分析,肺泡灌洗液常规瑞氏染色并计数,肺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内MUC5AC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AT、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活性、MUC5AC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组小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较曲古抑菌素A(TSA)治疗组、对照组均升高(P <0.05);哮喘组肺泡灌洗液总细胞计数及EOS均较TSA治疗组、对照组升高(P <0.05);TSA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可同时降低小鼠体内HAT、HDAC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以HAT为主;TSA治疗组MUC5AC水平较哮喘组降低(P <0.05);肺组织HE染色可见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增多,而TSA治疗后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TSA治疗组较哮喘组能明显减少MUC5AC蛋白含量(P <0.05)。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对卟啉醇肉豆蔻酸乙酸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诱导的原代培养小鼠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两种小鼠(AQP5基因敲除鼠和野生鼠)气道上皮细胞,Transwell建立气液平面,2周后扫描电镜及角蛋白免疫组化鉴定气道上皮细胞。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C,PKC)特异性激动剂PMA刺激原代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及PKC通路特异性阻断剂Calphostinc阻断该通路,ELISA检测两组小鼠MUC5AC蛋白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气道上皮细胞PMA刺激后PKC、p-PKC、p-p38、p38、ERK、p-ERK的表达差异。结果 气液平面培养后,扫描电镜显示培养的细胞上皮有微绒毛和纤毛覆盖,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PMA 20ng/mL 刺激24h后,两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分泌的MUC5AC明显升高,AQP5基因敲除鼠增加更显著(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C特异性阻断剂Calphostinc能阻断PMA引起的两组小鼠MUC5AC分泌。原代小鼠气道上皮细胞经PMA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KC、p38磷酸化激活,ERK通路无变化。结论 AQP5通过PKC-p38信号通路影响黏蛋白MUC5AC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大鼠气管内滴入MARCKS相关多肽(MANS)或/和地尔硫(艹卓)(DTZ)对气道黏蛋白5AC(MUC5AC)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雾化吸入丙烯醛建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三个实验组即MANS组、DTZ组和联用组在气管内分别滴入MANS、DTZ以及二者同时滴入,1 h后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用ELISA法对BALF中的MUC5AC进行定量;用免疫组化染色对气道杯状细胞中MUC5AC进行特异性染色,用灰度扫描和图像分析对杯状细胞内的MUC5AC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BALF中MUC5AC的分泌量在MANS组和联用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在DTZ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联用组较MANS组亦明显减少(P〈0.05)。气道杯状细胞内MUC5AC的量在MANS组和联用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均〈0.05);在单用DTZ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丙烯醛诱导的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中,气管内滴入MANS可以减少气道黏液的分泌,单用DTZ气管内滴入不能减少气道黏液的分泌。但二者联合滴入时DTZ对MANS抑制气道黏液的分泌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水孔蛋白-5(AQP-5)在不同机械通气时间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照机械通气时间不同,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0.5 h组、1.0 h组、1.5 h组和2.0 h组,每组6只.通过肺组织大体标本图、肺系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水肿及损伤程度;采用病理切片染色评分法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