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急性卒中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与临床的关系,确定早期rCBF的预测价值,作者对急性脑梗塞14例进行了神经系统、rCBF及神经精神病学检查。14例均为颈内动脉系急性脑梗塞患者,均在首次测定rCBF的24小时内至少做一次CT。发病最初72小时内、1周、2周及4周时各做一次rCBF、神经系统与神经精神病学检查。并记录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欧洲急性缺血性卒中研究合作组(ECASS),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资料做了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变(HT)的可能因素。 该组病例涉及14个国家620例病人,凡收缩压>26.7kPa或舒张压>14.7kPa不得入选,全组均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治疗,rTPA剂量为1.1mg/kg,治疗的头24小时禁止使用全量肝素及抗血小板剂。在治疗前24±12小时及治疗后6~8小时各做CT检查,620例中有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资料已证明高血糖症可使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动物实验亦获证实.临床观察发现有或无糖尿病史的高血糖患者神经系统预后总不如血糖正常者.作者观察了252例高血糖症的急性卒中病例,均于发病24小时内入院,血糖测定在静脉输液前立即进行;卒中依据CT(入院立即进行)或尸检确诊,排除了其他卒中综合征如硬膜下血肿、癫痫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伴大动脉闭塞的醒后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后获知健康时间至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T)将病例分为对照组(T≤6 h,48例)和醒后卒中组(WUS组,11例)。以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作为挑选醒后卒中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主要影像学标准。对比醒后卒中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血管开通效果、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差异。结果 59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颅内大动脉闭塞。WUS组术前NIHSS评分中位数为16(6~28)分;责任血管: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椎动脉1例。WUS组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1例患者存在无症状性脑出血,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死亡病例;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8(2~30)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改善5分及以上。WUS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NIHSS评分、ASPECT评分、责任血管分布方面均无明显差异;WUS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再通率、90 d mRS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可使部分大动脉闭塞的醒后卒中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我院 1995~ 2 0 0 2年期间住院患者中猝死者 ,符合猝死诊断标准。猝死的定义为突然死亡 ,患者在死亡前 2 4小时无明显迹象而突然发生非预期性的死亡[1] 。除外自杀、长期卧床、严重恶病质患者。共 19例。对符合标准的病例逐一填写自制死亡病例调查表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19例中男 11例 ,女 8例。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 1.2±5 .9)岁。病程 7天~ 4 2年 ,平均 (18.3± 14 .1)年。住院时间2~ 4 6 0天。猝死发生时间以午夜 0时~上午 8时为最多 (11例 ) ,上午 8时~下午 4…  相似文献   

6.
我院应用尿激酶、降纤酶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 48例 ,临床观察疗效 ,两组疗效均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我院选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经CT扫描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 48例 ,发病在 12小时以内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男 3 6例 ,女 12例 ,年龄 5 5~ 72岁。随机分为两组 ,设治疗(尿激酶 )组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63± 8岁 ;对照 (降纤酶 )组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64± 8岁 ;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既往史及伴发病积分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116例,对照组12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并检测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其中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合并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合并基底动脉闭塞1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发病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并记录患者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结果 12例均选择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10例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2例行Solitaire支架植入术。术前NIHSS评分(18.1±6.3)分(10~31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34.2±155.9)min(60~654 min),术中血管再通TICI 2b级4例,3级8例,术后死亡5例,3例为心源性死亡,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高龄(83岁)心肺功能障碍。7例患者获得随访,出院NIHSS评分(2.7±2.6)分(0~8分),术后3月随访mRS≤2分6例(50%),mRS2分1例(8.3%)。结论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更具复杂性和隐蔽性,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是治疗院内急性缺血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检测2002年12月~2004年8月所有入院时病程<24h的脑卒中患者548例(其中出血性卒中214例,缺血性卒中334例)的血脂水平;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SSS)量表评价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胆固醇(TC)为(4.30±1.16)mmol/L,三酰甘油(TG)为(1.37±0.72)mmol/L,明显低于缺血性卒中患者TC和TG水平[(4.90±1.15)mmol/L,(1.52±0.94)mmol/L](均P<0.001);入院时TC<6.0mmol/L的患者443例,TG<2.0mmol/L的患者356例,SSS分别为(32.76±18.63)分和(29.21±18.25)分,明显低于TC>6.0mmol/L和TG>2.0mmol/L患者的SSS[(44.83±14.13)分和(45.95±13.21)分](均P<0.001)。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低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奥扎雷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增加氟西汀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CK-8在高血压性脑血管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和意义,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中的差异和意义。方法: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病例135例,分为二组:缺血性卒中70例;出血性卒中65例。对照组60例。分别于发病24小时、3天、2周、4周、8周抽静脉血2ml,测定血浆CCK-8含量。结果: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第八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组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血浆CCK-8均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CCK的确参与了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恢复过程,但在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技术探讨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的神经生化改变。方法选择住院连续病例223例,入院72h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于卒中后72h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评分,44例评分≥8分,界定为卒中后早期抑郁。根据病例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抗抑郁药物治疗组(21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40±3.17岁;女性9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3.00±4.12岁。有1例于1-2M间失访。对照组分别于发病72h、1M、2M及3M进行HAMD量表评分,得出1M时HAMD评分≥8分组(1组)、<8分组(2组);2M时评分≥8分组(3组)、<8分组(4组);3M时评分≥8分组(5组)、<8分组(6组)。对以上各组患者发病72h的MRS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NAA/CR中,第1组各VOI的比值均低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左侧颞叶、双侧丘脑各比值明显低于第4组(P<0.01);第5组与第6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ho/Cr中,第1组各VOI的比值高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各VOI的比值明显高于第4组(P<0.01);第5组与第6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S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卒中后脑的细微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患者MRS显著异常对病程1M、2M时PSD的真正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并推测针对这一人群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在改善脑代谢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浆内皮素-1与急性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1(ET 1)与急性脑梗死 (ACI)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 72小时内发病的ACI患者 4 0例及正常对照组 2 8名 ,分别检测血浆ET 1、空腹血糖、血脂 7项、血压 ,并采用欧洲卒中评分 (ESS)对发病初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ACI组血浆ET 1为 (183 2 7± 5 6 6 3)pg/ml,对照组为 (15 6 4 7± 34 2 4 )pg/ml,两组有统计学差别 (P <0 0 5 ) ;在ACI组内 ,按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分组比较ET 1,均无统计学差异 (均P >0 .0 5 ) ;对ESS及血脂 7项与ET 1进行偏相关分析 ,均无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ACI患者早期血浆ET 1增高 ,提示ET 1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 ,但其与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用经颅多普勒(TCD)来调整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第一周大脑中动脉(MCA)自发性再灌注的发生率。 全组56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65.4±9.9岁。全组病人发病6小时内做出神经系统评价、脑CT、TCD(在48小时、7天、3~9月时复查)、TCD后30分钟内在病侧颈内动脉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依血管造影结果将MCA闭塞分为四型:Ⅰ型,MCA主干闭塞接近于豆纹动脉起始处;Ⅱ型,豆纹动脉以远至颞支近端闭塞;Ⅲ型,颞支起始部以远闭塞(三支以上受累);Ⅳ型,MCA周围支团塞。TCD的结果分类为:(1)病侧MCA血流信号缺失,此时同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可检出信号。(2)双侧MCA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临床试验正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保护剂和溶栓剂改善生存和功能结果的能力进行评价,这些试验因伦理学和方法学需要生存和病度的早期预测因素。作者通过多变量分析,评价缺血性卒中后24小时内入院的152例序列患者8天死亡和3个月死亡、病废的预测因素。 全组152例中,男89例,女63例,年龄24~100岁(平均62.6岁),TIA30例(20%),卒中122例(80%)。既往卒中史17例(11%),心房纤颤29例(19%),近期头痛32例(21例),吞咽困难29例(19%),偏盲35例(23%),CT显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12例(8%)。入院时检测身体重量指数16~45kg/  相似文献   

16.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们于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月应用东菱克栓酶 (DF 5 2 1)对 5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发病 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DF 5 2 1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各 5 0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治疗组 :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5 7~ 76岁 ,平均 71.6± 7.0岁。高血压病史 4 2例 ,糖尿病史 14例 ,冠心病史 18例 ,卒中病史 11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CSS标准 ) ,轻度 (0~ 15分 ) 32例 ,中度 (16~ 30分 ) 8例 ,重度 (31~ 4 5分 ) 10例。对照组 :男 2 6…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动物试验证明,钙拮抗剂(CEB)对脑缺血性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我们自1997年1月以来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分组本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共80例,男57例,女23例。均为首次发生的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及B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63±7)岁比(63±9)岁,神经功能损评分27.83±10.26比20.52±11.61,发病于开始用药的时间19.1±14.6小时比(18.8±13.5)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早期使用尿激酶(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6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 h内接受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90天评估MRS.结果12例患者(75%)获得良好临床转归,4例患者临床转归差,无患者死亡.2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2.5%).12例患者获得血管再通,其中11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11).11例患者24h神经功能改善,均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0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接受早期尿激酶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及其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及凝血机制异常等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而抗磷脂抗体 (aPLs)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 ,本文旨在通过检测缺血性卒中、卒中高危因素及正常对照三组人群的aPLs ,以探讨aPLS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缺血性卒中组 132例 ,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 (CVD)会议制定标准 ,并经头部CT证实。其中男 6 8例 ,女 6 4例 ,年龄 6 4 8± 6 7岁 ,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