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特发性室速约占室性心动过速的 10 % ,早在 70~ 80年代就被一些学者命名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 ,IVT ) ,亦指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变依据和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一种室性心动过速。此类心动过速的分类较多 ,包括良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肾上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运动性室性心动过速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反复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等。但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及最易被人们接受的是按起源…  相似文献   

2.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100/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心电程序至少连续6个室性搏动,根据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生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分为: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s或虽然未达到30s但患者已发生意识丧失,须立即复律者.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的室性心动过速,常能自行终止.根据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形特征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行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QRS具有多种不同形态的室性心动过速.③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发作,可自行终止,心室率一般为200~250/min,R-R间隔不齐,QRS波的极性每经过数个心动周期沿轴线发生一次扭转,常伴有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方法: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室性心动过速53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2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7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伴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发作持续时间<30s者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0s者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快慢和基础心脏疾病状态不同,室性心动过速可伴或不伴发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性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病情凶险,但处理得当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本文收集1985~1995年在我院明确诊断的室性心动过速23例.现对其病因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17~84岁.按室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分: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QT间期延长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8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  相似文献   

8.
李爱莲  郭琳  李威  王品  许伟 《中外医疗》2011,30(18):70-70
目的无人区心电轴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评价。方法 1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测定额面心电轴。结果 1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54例,室性心动过速58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1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7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31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27例右室性室速及54例室上速患者无l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特异性高、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作程序心室刺激虽可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但不一定能捕捉到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应用动态心电图在检出室性心动过速有其优势。本文对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汪宏  朱岚 《实用医技》2008,15(3):344-345
目的:分析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方法: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室性心动过速53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2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7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谢玉波  陈静  利莉  林育南 《广东医学》2008,29(5):787-788
【 目的 检测不同通气情况下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的表达,探讨利多卡因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中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60岁腹部手术患者30例,心功能Ⅰ级,ASA Ⅰ级,随机分为3组: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组(Ⅰ组,VT=8 ml/kg),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Ⅱ组,VT=12 ml/kg),利多卡因+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Ⅲ组,VT=12 ml/kg),每组10例。Ⅲ组于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 mg/kg。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3 h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浆MPO和sE-选择素的变化。 结果 3组麻醉前后SPO2,HR和MAP无明显改变,麻醉后3 hⅠ组PETCO2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麻醉后3 h血浆MPO和sE-选择素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麻醉后3 h与麻醉前、Ⅰ组比较,血浆MPO和sE-选择素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Ⅲ组麻醉后3 h血浆MPO和sE-选择素表达与麻醉前、Ⅰ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高潮气量通气可使血浆MPO和sE-选择素表达增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VILI的发生和发展,利多卡因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E-选择素 利多卡因 肺损伤 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2.
宋安华  关文强 《当代医学》2010,16(21):149-15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4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医药辨证施治冠心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将16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诊冠心病120例,诊断符合率为73.2%。其中除冠脉痉挛或溶栓成功或自溶8例,X综合征5例。尚有44例误诊,占26.8%,主要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结论:严格掌握心胶痛标准是冠心病诊断正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金修平 《河北医学》2013,19(2):197-198
目的:对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液实施局部麻醉给桡动脉痉挛(RAS)带来的预防成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经桡动脉冠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476例分2组,试验组238例,均采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该混合液是由从5rag的硝酸甘油注射液再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选取出来的5mL+5m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配1-2mL的麻醉混合液进行局部浸润;对照组238例,采用l-2mL的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麻;当对照组与试验组实施穿刺成功之后,将300ug硝酸甘油、30rag利多卡因、3000iu普通肝素钠经鞘管注入;对手术中RAs发生几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RAs8例(3.4%),对照组RAS24例(10.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时,选取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注射液,可以大大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几率,使得手术成功的几率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VBs)的发生规律及其与临床的联系。方法:对1150例有PVBs的24h动态心电图(DCG)按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复杂性和频发性PVBs及短阵室速(VT)以心脏病者多发(P<0005及P<001)且以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变范围广,病变程度重者发生率高。VT均呈短阵发作,自行终止,多无明显症状。结论:复杂性、频发性PVBs及VT以心脏病者多发,并与心脏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提高开胸结扎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开胸结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幼猪16只,结扎组(10只)复合麻醉,机械通气,正中切口开胸结扎前降支中下1/3,术前、术中、术后静滴、术中浸润利多卡因;假结扎组(6只)穿线不结扎;心电图、饲养3周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心脏标本HE及切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结扎组手术成功率90%.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3周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远端完全闭塞;核素心肌显像提示前壁、心尖部放射性稀疏或缺如;HE染色见均匀一致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切片TTC染色不着色.结论:手术前后静滴及表面浸润利多卡因,正中切口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管和造影(导引)导管对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29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215例,观察组)或0.9%氯化钠溶液 (214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 实际入选病例为观察组213例,对照组213例.手术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单纯CAG,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 vs 12.8%,P<0.05);行CAG+PCI,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 vs 19.2%,P<0.05);总RAS发生率,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 vs 1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利多卡因溶液外擦介入导管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许庆波 《河北医学》2008,14(10):1201-1203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参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5滴/min,1次/d ,14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mg 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 87% (47/5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44% (24/54).结论:葛根素与参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有协同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志平 《中外医疗》2012,31(17):30-31
目的探讨电击除颤治疗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选取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抢救术,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时行有效心脏按压;实验组行高能量电击除颤,辅之于常规抢救。观察心电图变化,以除颤后复跳并转为窦性心律为抢救成功,记录除颤次数及两组患者复苏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49例除颤样本中,1次除颤成功13例,2~3次除颤成功28例,8例无效;对照组1次除颤成功8例,2~3次除颤成功21例,20例无效。实验组抢救时间≤5rain成功率87.2%,6~10min除颤成功率65.3%,11-60min除颤成功率38.5%:对照组抢救时间≤5min成功率70.1%,6~10min抢救成功率53.9%,11-60min抢救成功率11.3%。结论电击除颤,配合常规的气管插管及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对恢复心脏骤停冠心病患者的自主心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电击除颤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与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适应现代药物学对多成分药物的认识范畴,是对多组分化学特征的中医方剂通称;也是中医治法、治则在组方用药上的具体运用,显示了传统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是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其君臣佐使等配伍的独特规律及效用的优越性已为数千年临床实践所证明。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发展中药,毫无疑问必须着眼于中药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