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艳荭  龚丽俐 《重庆医学》2013,(26):3180-3182
放疗和(或)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指癌症患者口腔黏膜组织对化疗或者放疗的一种炎性反应,特指肿瘤放化疗所诱发的严重口腔黏膜损伤,包括标准剂量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等3种类型所导致的OM,这种炎性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变薄、破损[1]。OM的发生率高,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Judith等[2]提出护士经常对患者OM情况进行评估有利于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然而如何规范、正确、及时评估放化疗性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对骨髓的摧毁作用,使患者骨髓造血空虚,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受损,化疗药物对更新较快的黏膜上皮组织的直接杀伤作用,导致了患者口腔黏膜屏障受损,易发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炎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另外口腔黏膜炎带来的口腔疼痛和进食困难,常常使病人痛苦和恐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如何减少和减轻移植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是移植室护士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我院3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进行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颗粒对肿瘤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91例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5g/10mL,漱口3次/d)46例,安慰剂组(生理盐水10mL,漱口3次/d)45例。两组均在化疗开始后每天使用谷氨酰胺(或安慰剂)治疗21天,按照WHO分级标准评价口腔黏膜炎的恢复状况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谷氨酰胺组明显降低了患者化疗后III、IV级口腔黏膜炎的比率(P<0.05);明显提高了患者化疗后7、14、21d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同时,谷氨酰胺组比安慰剂组止痛药物应用、并发出血和使用全肠外营养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 谷氨酰胺颗粒剂含漱对肿瘤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有明确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阿拓莫兰治疗头颈部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中外医疗》2010,29(36):122-123
目的观察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接受头颈部放疗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84例Ⅱ~ⅣA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颈部放疗,3个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量基本一致。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放疗第1天和放疗至出现Ⅱ级黏膜炎时开始静脉使用阿拓莫兰,直至放疗结束。采用RTOG分级标准和VRS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黏膜炎和口腔疼痛程度。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Ⅲ级+Ⅳ级黏膜炎发生率及2+3级疼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Ⅲ级+Ⅳ级黏膜炎发生率及2+3级疼痛发生率同样有显著性差异。预防组和治疗组对比,可降低Ⅱ级黏膜炎的发生率。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阿拓莫兰均可明显减轻放疗引起的急性口腔腔黏膜炎和疼痛程度。预防性用药还可降低Ⅱ级黏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多药联合化疗、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支持治疗的不断成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已有所改善。虽然化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其毒副作用不可避免。口腔黏膜炎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如何防治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分级标准、防治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1例口腔黏膜炎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发生Ⅰ级口腔黏膜炎38例,Ⅱ级74例,Ⅲ级9例,未发生Ⅳ级口腔黏膜炎,无一例因口腔黏膜炎而中断治疗。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可减轻口腔黏膜反应,促进黏膜修复,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7.
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指癌症患者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口腔黏膜毒性反应。患者常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发红,疼痛,甚至出现口腔黏膜广泛糜烂,疼痛剧烈,从而影响说话和进食,严重者可诱发败血症等全身并发症。OM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接受常规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中发生率为20%~40%,而对于接受高剂量化疗药物的癌症患者其发生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黏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絮  谭获 《广东医学》2002,23(9):889-890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前预处理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之一是黏膜炎,包括口腔和消化道的黏膜炎。通常,黏膜炎指口咽部的溃疡改变,但口腔黏膜炎常被认为是消化道黏膜受损最明显的征象。HSCT相关的黏膜炎不但可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还可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全身感染率、住院天数和费用增加,并与GVHD的发生有关。在接受头颈部放疗和某些药物化疗的患者中,黏膜炎也是主要死因之一。因此,降低黏膜炎发生率、程度和(或)缩短其病程不但能减轻病痛,还能减少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含漱液对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方法66例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1例)。实验组预防性予自制含漱液(苯海拉明+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含漱;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含漱。口腔黏膜炎的诊断参考RTOG毒性反应标准。结果放疗至30Gy时,实验组14例发生口腔黏膜炎,2例为重度黏膜炎,对照组24例口腔黏膜炎,5例为重度黏膜炎(P=0.137)。剂量〉30Gy至放疗结束时,实验组22例口腔黏膜炎,6例为重度黏膜炎,对照组32例口腔黏膜炎,18例为重度黏膜炎(P=0.012)。结论自制含漱液可用于防治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降低发生率,减轻黏膜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赵玉艳  金霞  王莹 《中外医疗》2009,28(8):135-135
化疗模式是肿瘤内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更新较快的口腔黏膜组织也可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从而引起口腔黏膜的改变,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口腔黏膜也同时受到放射性损害。另外,还可因自身因素、抗生素的应用、口腔内pH值的改变、精神社会因素等诱发口腔并发症,严重者可继发脱水、厌食、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据文献报道,64%的化疗病人其败血症是由口腔黏膜炎所致,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化疗的副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绝大多数病人能够安全而顺利地度过化疗这一关。  相似文献   

11.
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众多方法中,同步放化疗已由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提高治疗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同步放化疗的主要研究热点为化疗方案、周期和强度的选择及放疗技术的改进。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放、化疗比较有所增加,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顺铂(DDP)和博莱霉素(BLM)短周期联合运用对口腔鳞癌的术前或放疗前诱导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口腔鳞癌术前或放疗前采用"DDP+BLM联合诱导化疗"DDP100mg/㎡1d,BLM15mg/㎡4d。结果诱导化疗结束后2天,6例(66.7%)肿瘤体积缩小,其中按国际疗效通用标准有效率达44.4%。结论 DDP+BLM短周期联合诱导化疗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毒性小,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头颈癌放射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的6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中124例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19.50%。真菌感染最多,有71例(39.01%)。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高血压、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大[O^R=2.517(95% CI:1.362,4.364)]、肿瘤分期高[O^R=2.953(95% CI:1.473,6.201)]、口腔环境差[O^R=2.805(95% CI:1.339,5.955)]、口腔自洁习惯差[O^R=2.979(95% CI:1.817,7.509)]、化学治疗[O^R=3.164(95% CI:2.072,9.116)]、合并糖尿病[O^R=4.102(95% CI:2.239,10.254)]、使用抗生素[O^R=2.331(95% CI:1.261,3.889)]是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易发生真菌感染,年龄大、肿瘤分期高、口腔环境差、口腔自洁习惯差、化学治疗、合并糖尿病、未使用抗生素是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卡培他滨与放疗联合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分期属T3、T4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术前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B组患者直接给予手术。结果:术前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与单纯手术患者比较,切除率和保肛率提高,局部复发率下降。结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是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分子特征。方法 前瞻性收集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放化疗前影像学资料、放化疗前活组织病理检查资料、肿瘤分化程度等9项指标,分析其与直肠癌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ing,TRG)的相关性。收集这30例患者新辅助治疗前结肠镜活检冰冻标本,进行转录组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可能驱动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基因。结果 30例直肠癌患者中,病理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缓解差9例。直肠癌放化疗后病理TRG缓解程度与肿瘤术前MRI的T分期呈负相关(P=0.046),与术前MRI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 EMVI)呈正相关(P=0.003)。转录组二代测序对所获取的P<0.05的217条转录本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可以发现多条与抗原呈递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其中HSPA1A、HSPA1B和EXOSC2的高表达和术后病理缓解差呈正相关(P<0.05),DNMBP、WASH8P、FAM57A和SGSM2等的高表达和术后病理缓解良好呈正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术前MRI检测肿瘤EMVI阳性的患者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EMVI阴性者。HSPA1A、HSPA1B和EXOSC2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病理缓解差,而DNMBP、WASH8P、FAM57A和SGSM2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病理缓解良好。基于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分子特征,尝试阻断或增强与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分子通路,可进一步探索能增加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埋植式动脉泵化疗与口腔癌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下埋植式动脉泵在口腔癌化疗中的及其在口腔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围产MT埋植式给药泵经颈外动脉插中58例,观察化疗效果及其与手术、放疗综合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埋植式动脉泵给药治疗口腔癌的总有效率90.%,未出现明显毒副和。结论 埋植式动脉泵是口腔癌化疗给药方法的最佳选择,可作为多药物,多周期单一化疗,术前诱导及术后辅助化疗,化疗联合放疗,多手段综合治疗中化疗最佳给药途径,具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98-101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同步调强放化疗+辅助化疗与诱导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 年1~12 月进行治疗的60 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A 组行诱导化疗+同步调强放化疗+辅助化疗,B 组行诱导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获得18 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生存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RR 相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骨髓抑制(60.0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0.00%)均高于B 组的骨髓抑制(33.3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43.33%、皮肤损害发生率为16.67%,B 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40.00%、皮肤损害发生率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化疗+同步调强放化疗+辅助化疗与诱导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相似,但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加辅助化疗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氧氟尿苷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去氧氟尿苷单药组、PF方案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各30例。去氧氟尿苷单药组接受去氧氟尿苷单药同步放化疗(去氧氟尿苷胶囊口服,每日剂量0.8~1.2 g,分3次口服,从放疗开始当日至放疗结束当日);单纯放疗组接受单纯放疗;PF方案组接受PF方案同步放化疗(5-Fu500 mg/m2静滴dl-5,DDP 80 mg/m2静滴d1,21 d为1周期)。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去氧氟尿苷单药组与PF方案组疗效相当,均优于单独放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去氧氟尿苷单药组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PF方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氟尿苷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跟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乳腺癌跟骨转移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性,64岁,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10年,发现肺转移癌1年余,出现左足部疼痛,左踝部轻度浮肿,轻度活动受限于2011年5月19日收入我院。踝关节磁共振显示左踝关节距骨及跟骨多发异常信号。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跟骨转移,经化疗、跟骨局部放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足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乳腺癌跟骨转移容易被误诊为炎症、外伤或痛风等,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局部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疗法等综合治疗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0例舌癌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5~2005年收治的200例舌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舌癌患者经采用病灶切除+同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41.6%,癌灶部位往后的病例临床效果较癌灶部位往前的差,其病理分级越高、TNM临床分期越晚,疗效越差。结论 舌癌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其预后与肿瘤的部位、病理分级和TNM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