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0.43%,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生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两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或<60岁)、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指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无效)、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或<10d)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蛋白 C缺陷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以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为其特征 [1 ] ,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故误诊、漏诊率较高 ,我们发现一个遗传性蛋白 C缺陷症家族中 2例均经过较长时间的误诊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34岁 ,以反复发作下肢肿胀、疼痛 1a入院。1a前因受凉诱发左下肢肿胀、疼痛 ,曾以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等诊断 ,给予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川芎嗪、肝素、抗生素以及中药等治疗 ,下肢肿痛一度减轻 ,后因劳累先后发作数次 ,症状同前 ,波及右下肢 ,彩色多谱勒探查提示双侧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多发性骨髓瘤 (MM)发病机制的探讨 ,认为抗血管新生可能是治疗 MM的新的有效措施 [1 ]。目前抗血管新生剂研究较多的为酞咪哌啶酮 (商品名反应停 )。我院应用反应停治疗 12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5 0~ 6 7岁 ,中位年龄 6 2岁 ,初治者 4例 ,病程分别为 3、8、13个月 ,难治复发病例 8例 ,病程 8~ 37个月 ,分别曾用 MP(马法兰、泼尼松 ) ,M2 (马法兰、泼尼松、长春新碱、卡氮介 ) VMP(长春新碱、米托蒽醌 )等不同的化疗方案多次化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而未再缓解者。全…  相似文献   
4.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78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  78例中 42例 (5 3.8% )发生医院感染 ,高于同期非老年患者 (31 5 % )。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和化疗。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口腔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及真菌。结论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 ,疾病本身和化疗导致免疫抑制及骨髓抑制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及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多药联合化疗、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支持治疗的不断成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已有所改善。虽然化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其毒副作用不可避免。口腔黏膜炎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如何防治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分级标准、防治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家系的遗传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PS活性用凝固法测定,PS抗原用ELISA方法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5代家系34个成员中9个PS活性及抗原减低的PS1-15号外显子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cDNA变性后的差异,用测序方法检测突变点。结果 该家系5代9名成员游离PS抗原在10%-45%(正常值为55%-128%)。PS活性在13%-37%(正常值为70%-130%),较正常参考范围明确降低,二者呈平行下降,但总PS抗原均在正常范围。在这些成员中均检测到10号外显子第163位核苷酸G→T突变,使AGT→ATT,在mRNA转录时,转录为终止密码子,阻断蛋白质的合成。结论 本家系的Ⅲ型PS缺陷症基因分析证明,先证者为杂合子型。在PS10号外显子上第163位核苷酸发生G→突变,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丝氨酸被终止密码子替代,为目前文献中尚未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点。  相似文献   
7.
亚砷酸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以成熟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脾大为主要特征,在诊断上易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混淆,治疗效果常不理想.近3 a来,用亚砷酸(As2O3)治疗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老年血液病的病种构成情况,为合理配置社会医疗资源,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及早防早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827例老年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血液病患者共827例.男女性别比1.06∶1.老年血液病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老年血液病病种前5位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院内死亡22例患者中恶性血液病占68.2%.结论 8年来老年血液病诊治人数逐年增多,恶性血液病是死亡首因.应加强老年血液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及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研究高危MD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LD-Arac10~15mg/m2,每12h1次皮下注射,15~21天1疗程,间隔10~15天重复。沙利度胺100mg·d-1,早、晚2次口服,无严重副作用者每周递增50mg·d-1,最大剂量300mg·d-1。结果完全缓解12例(44%),部分缓解6例(22%),3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66%。9例(33%)在治疗中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LD-Arac和沙利度胺治疗高危MDS确有明显疗效,无严重骨髓抑制,无感染及出血,明显改善高危MDS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30只分为模型组、灭活的红白血病细胞(FBL-3)瘤苗组(灭活瘤苗组)和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组(ISCOM瘤苗组),小鼠注射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治疗4周后,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不同组别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杀伤活性和抗原呈递动能.结果 ISCOM瘤苗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IL-1、TNF-α、IL-2、T细胞增殖能力和NO高于模型组和灭活瘤苗组(P<0.05),ISCOM瘤苗组巨噬细胞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ISCOM型瘤苗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抗原呈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