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张光霁教授肿瘤“瘀毒同治”特色理论及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成果。[方法]梳理张光霁教授肿瘤“瘀毒同治”特色理论,结合研究项目,总结研究内容,提炼研究思路,展示研究成果。[结果]基于中医病机“瘀毒互结”致病理论,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藤梨根抗胃癌作用研究;丹参活性部位抗肺癌作用及其创新药物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用丹参酮“瘀毒同治”抗肝癌作用研究。研究获得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结论]基于中医病机“瘀毒互结”致病理论,张光霁教授构建了“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的“瘀毒同治”肿瘤治则治法,充分挖掘了中医药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瘀毒"病机理论的诠释,为中医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方法]通过查阅肿瘤相关中医学文献,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瘀毒"理论中"瘀"和"毒"的含义及成因,对"瘀毒"理论进行诠释,并提出相应治疗策略。[结果]肿瘤"瘀毒"病机理论中的"瘀"指的是体内物质淤积、阻滞的状态,多由正虚和邪实共同导致。"毒"指的是具有强烈致病性,容易导致疾病恶化的致病因素,多由"瘀"蕴久而生。在微观层面,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其组分的改变是"瘀毒"的典型特征。根据"瘀毒"理论,匡扶正气,求本溯源;探寻邪实,不忘瘀血;瘀毒同治,通达机变是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结论]"瘀毒互结"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依据"瘀毒"理论衍生的治则治法可以指导肿瘤的治疗,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瘀毒互结”为探讨核心,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提出“瘀毒互结”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病机。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瘀血阻滞肠络而致糟粕不行,日久变生毒邪则蓄积于肠道之中,进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这一进程与“因瘀致毒,毒复致瘀,瘀毒互结”相契合。因此,排便习惯改变是“瘀”的外在表现,肠道菌群紊乱是“毒”的内在本质。基于“瘀毒互结”在结直肠癌中的重要性,运用活血化瘀法。通畅血脉,选择以毒攻毒法消解蕴结于病灶局部之毒,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这就是“瘀毒同治”的内涵。为临床上更加合理地运用“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法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贾英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恶性肿瘤血瘀证的治疗上注重把握恶性肿瘤“虚、毒、瘀”三者互结的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根据肿瘤患者“气虚血瘀”“毒瘀互结”的特性,灵活把握动态辨证论治的节点,以立体诊疗的思维模式,将益气活血、解毒祛瘀与健脾和胃融会贯通,验之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中医“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角度论述胃癌伴抑郁状态的产生和加重,以期为其中医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关于胃癌“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理论的学术观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探讨胃癌伴抑郁状态的诊疗。[结果] 胃癌伴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方面:中气失运,升降乖戾为其根;瘀毒胶结,七情失常为其本;瘤结局部,毒溢血脉,病郁交夹为其标,据此胃癌伴抑郁状态的治疗应斡旋中气,畅脾胃之气化;调气开郁,调人体之升降出入;化瘀解毒,通人体之气血津液;形神同调,复人体五脏之元真。[结论] 瘀、毒、郁均是影响胃癌伴抑郁状态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要病理因素,这三个因素常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角度对胃癌伴抑郁状态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完善胃癌伴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有助于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血管性因素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一组综合征,属于中医“健忘、呆病”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当属本虚标实,本虚难纠,标实易除。标实在于“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而痰、瘀常相互影响,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之证。本文分别从“痰浊”、“瘀血”、“痰瘀互结”的角度分析VCI的病因病机,并探讨“涤痰祛瘀”治法对VCI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的思路和方法,为肺结节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中医古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临床研究及王真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与肺结节发病的关联性,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并附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 “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及,或为阳虚,或为气虚,或伴气滞,致气化功能失调;“阴成形”太过,痰浊、瘀血、毒聚等阴邪相互胶结,凝滞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王师认为,治疗应平衡调动阳气与缓消阴邪之权重,纠正“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的失衡状态。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治以健脾益肺、化痰消瘀,投以自拟方,疗效佳。 [结论] 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紧扣病机,疗效可观,为中医辨治肺结节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中医论治肺结节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中医传统“痰”“瘀”学说对西医肺栓塞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了初步论治探讨,认为痰瘀互结是肺栓塞的主要病机所在,因此,提出了以活血化痰为主的治疗方法,并加以详细阐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阳郁"的角度阐述痤疮病因病机。[方法]从"阳郁"的角度对痤疮的不同证型进行分析,阐述病因病机以及其相应的治疗见解,并列举验案一则。[结果]中医外科学教科书中将痤疮分三型论治"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痰湿瘀滞型",所用方药多为苦寒,久服易伤及脾胃之阳,致寒湿内生,长期不愈者可出现寒、湿、瘀互结之象。由此观之,以"阳郁"为病机可解释痤疮的不同证型。受《内经》"郁乃痤"之启示,存在"阳郁"的患者均可适当予以温阳散寒、行气解郁之治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验案中患者辨为寒湿蕴结、卫阳郁滞证,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随症加减,佐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疗效满意。[结论]阳郁是痤疮的重要病机,临床上遇到阳郁型痤疮,宜治以"温阳解郁"之法,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证随诊,收集、分析贾教授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相关用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贾教授认为,食管癌病机可概括为,早期属“痰凝气滞”,晚期整体属“本元亏虚”,局部“痰瘀互结,气机阻膈”,痰、气、瘀胶结酿毒,变生癌浊,壅塞成瘤。临证辨治应始终以“气”为着眼点,尤重“气机”调达,肺、脾、肝三脏同调,根据患者的舌脉特点动态辨治,施药强调揆度“扶正”与“祛邪”的尺度,使瘀滞得化、癌毒得除、膈道得通。本文所附验案为正气亏虚,三焦代谢失常,以致癌浊久羁难化,辨证为痰凝气滞、瘀结阻膈证,治以降气化痰、化瘀宽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用药,终获良效。[结论]贾教授基于食管癌的特点及患者的体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食管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瘀”、“毒”从化——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因病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传统中医药学多将其病因病机归于"血脉瘀阻"的范畴;但组织坏死、过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远非单一"血瘀"病因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毒"邪病因的认识,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当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注重"瘀"、"毒"病因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兼夹、相互从化,探索中医治法方药,对丰富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中医病因学,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颖颖  常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47-1249, 1254
[目的]总结常诚教授应用通瘀泄毒益肾法治疗痴呆的经验。[方法]分析常师对痴呆内涵以及病机的认识,阐述通瘀泄毒益肾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通脑益智方"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常师认为痴呆病因病机虚实夹杂,虚者多由先天不足、肾虚精少、髓海不足、元神失养而发,实者多因毒瘀互结,破坏形体,损伤脑络而发,故"瘀血、浊毒、肾虚"是痴呆的主要病机。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通瘀泄毒益肾"治疗之法,创"通脑益智方"治疗本病。所附临床案例采用"通脑益智方"加减,一诊患者热毒内盛,以清热解毒除烦为主,二诊患者热毒渐退,夜寐不安,原方加用养心安神之品,三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瘀泄毒益肾剂守方续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肾精之效,切中病机,治疗痴呆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常师运用通瘀泄毒益肾法,予"通脑益智方"加减治疗痴呆,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痰毒互结的角度探讨肺癌与肺痿病因病机方面的关联,以期为肺癌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通过研究古今医家对肺痿及肺部肿瘤的论述,从因机原理、六经理论、方药反证三方面系统研究肺癌与肺痿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从病因病机方面分析,"痰毒"与肺癌、肺痿的发生发展均有较为明确的联系,二者可互佐互参;从六经角度出发,肺与脾同属太阴,痰毒属病理产物,其产生于肺脾又都有密切联系,因而从脾胃论治痰毒互结之肺系疾病,可为肺癌与肺痿的临床论治提供新的思路;方药方面,仲景论治肺痿之甘草干姜汤解毒化饮,现代医家治疗肺癌,多从益气、解毒、化痰着手,收效甚佳。[结论]痰毒互结为肺癌与肺痿的共有病机之一,加强对经典中肺痿论治的关注,对肺癌的论治必定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肾脏损伤的中医病机及治疗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复习文献报道的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征,分析COVID-19患者肾脏损伤的病因病位、传变规律等发病特点,并结合笔者临床肾脏病诊治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COVID-19患者肾脏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湿毒乖戾,直犯肾脏”“邪热入营,灼伤肾络”“痰瘀毒结,痹阻肾络”“津液匮乏,肾无所主”。根据以上病机特征,分别予祛湿解毒、凉血止血、祛瘀化痰、养阴生津等治疗方法,并列举达原饮合五苓散、犀角地黄汤合小蓟饮子、越婢加半夏汤合用桃核承气汤、生脉散合增液汤等方药。[结论]治疗COVID-19患者时,需关注肾脏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陈永灿主任基于“本虚毒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收集、整理典型医案,结合陈主任临证的阐释,从核心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总结陈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并附一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陈主任认为“本虚毒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本虚”即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毒结”即浊毒留滞,蕴结隐伏。辨治以寒热错杂为基本面,主张平调寒热,根据虚实偏胜,随证治之。处方以自拟十味泻心汤为主,扶元解毒,如脾虚及肾,加用滋肾之品;兼有气血怫郁,喜用花类疏和;针对痰毒、瘀毒、热毒的不同,分别选用山慈菇、石见穿、猫人参,蜂房、刘寄奴、莪术,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对角药治之。验案辨证为脾虚毒结、寒热错杂,治法为健脾解毒、平调寒热,以十味泻心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毒阻滞、浊滞血瘀,选用蜂房-刘寄奴-莪术角药;复诊因气血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以三花百草饮轻宣开郁;三诊考虑患者年龄增长,肝肾渐衰,且久病伤元,合四君贞元饮健脾益肾、固本培元。[结论]陈主任从“本虚毒结”辨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总结王亚丽教授从“三因三态”辨治头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浅析王亚丽教授辨治头痛的思路,并附典型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师认为,头痛病因病机的核心多为风、痰、瘀之邪单独或兼夹为患,上犯清窍致头部经、筋不利,络脉缠绊失常,血气滞而不通。病程日久则痰瘀互结,或形成“筋结”,常致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王师临证谨守风、痰、瘀三因,紧扣经脉、经筋、络脉缠绊三态,治以祛风通滞为法,所选方药以祛风化痰、平肝疏肝者居多。若遇病程日久或反复难愈者,擅加搜风祛痰、逐瘀通络类药物;若“筋结”形成,则在辨证的基础上辅以针刺、按摩以解结舒筋、通经止痛。所举医案为风寒侵袭、枢机不利、日久成瘀所致头痛,以疏肝利胆、祛风止痛,兼活血通络为法,遣合方、用对药,临证收效显著。[结论]王师临证治疗头痛,谨守风、痰、瘀致经、筋、脉络缠绊三态失常之病因病机,辨证精准,见证施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郑伟达教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结是"瘀毒"的本质。"瘀毒证"是指恶性肿瘤,乃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治愈,有可能复发并转移。肺癌多由正气内虚、邪毒互结所致,其病机包括瘀毒侵肺、痰湿内聚、正气内虚。肺癌临证可分四型诊治:瘀毒互结、阴虚毒热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脾虚痰湿型。通过对郑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证施治治疗肺癌的常用方药及加减方法的经验总结,体现郑教授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SS)是以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在唾液腺和泪腺浸润后导致腺体分泌不足为特征,眼、口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还可累及肾、肺、甲状腺和肝等多种器官。SS在我国发病率为0.29%~0.77%,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居自身免疫性疾病第3位,该病发生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且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8。SS的致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本病被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明显命名为燥痹。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多,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有效缓解病情且副作用少,有较大优势。现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目前西医对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明显,中医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主要由燥、瘀、虚所致,如孙氏等[1]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燥毒为害,并按来源不同分为外来之燥毒与内生之燥毒,且外来之燥毒与内生之燥毒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病情更加顽恶固结。马氏[2]认为该病由正虚感邪致燥,阴虚津亏致燥,瘀血致燥,燥盛成毒,瘀毒相互为患是病理关键。张氏[3]认为热毒灼伤胃阴,痰瘀互结是为病机。钱氏等[4]以肺为本,提出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失常引起津液的输布障碍而致诸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