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RASSFl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蛋白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RASSF1A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表达,在BTCC组织中表达率为30.4%(7/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在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0.9%(14/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份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3份同时伴有RASSFIA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lA基因启动子在BTCC组织中发生异常甲基化,使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推测RASSFIA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ER-2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BTCC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HER-2和MGMT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 HER-2在正常膀胱组织和癌旁组织及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BT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不同其表达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在正常膀胱组织和癌旁组织及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BT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不同其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和MGMT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量及发病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ER-2和MGMT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PDGF-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DGF-D mRNA在BTCC中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1.89倍,PDGF-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相对吸光度比值:正常组0.231±0.041,癌症组0.689±0.083,P<0.05).而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分期的癌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D表达增强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家族)新的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4例BTCC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在膀胱癌组织和非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Livin在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5.2%(P<0.01)。Livin的表达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是否复发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BTCC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Livi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BTC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Livin在膀胱癌中的高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敏感的瘤标,并为BTCC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9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BTCC患者距离肿瘤组织3cm以外的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D-L1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30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10例距离肿瘤组织3cm以外的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D-L1mRNA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组织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不表达PD-L1分子,而BTCC癌组织中免疫组化PD-L1阳性表达率为62.7%(37/59),RT-PCR检测PD-L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6.6%(20/30)。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PD-L1BTC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希望成为膀胱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iR-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miR-126在BTC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ISHH)检测56例BTCC组织、41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的miR-126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26在56例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21%,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43.90%和53.33%,P均〈0.05)。VEGF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miR-126的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与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肿瘤发生情况等均无相关性。相关性检验表明miR-126与VEG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miR-126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促进膀胱癌内微血管形成,提示miR-126可能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参与BT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可能是膀胱癌转移的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ta-1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mRNA与蛋白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结果:①Mta-1mRNA与蛋白在BTCC中高度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73.8%,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经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Mta-1蛋白与Mta-1mR-NA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为0.945,P=0.000;CD34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与Mta-1mRNA与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683,P=0.000。结论:①Mta-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Mta-1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S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Spl和VEGF在63例BTCC、21例膀胱乳头状瘤和13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Spl和VEGF在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43/63)和73.0%(46/63),明显高于其在乳头状瘤和膀胱黏膜的阳性表达(P〈0.05)。Sp1阳性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和肿瘤复发相关。结论 Spl在膀胱癌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和VEGF的表达对评估BTCC预后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抗凋亡(IAP)家族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形细胞癌(BT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对30例BTCC患者中Survivin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染色标本中,在癌旁组织、BTCC和胚胎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和100%.同一患者,Survivin在BTCC的表达量远大于癌旁组织,Survivin在BTCC组织中的-△△CT值是癌旁组织的10.2829(9.0034~11.5624)倍,同时在病理分级之间和临床分期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癌旁组织中有少量表达,而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量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LC3、Beclin-1及BCL-2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 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相关( P <0. 05)。Becl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 <0. 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1)。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 01),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0. 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LC3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6(P<0. 05)和0.3593(P<0. 01)。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KM2与多聚嘧啶串结合蛋白(PT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PKM2和PTB mRNA在不同分级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PKM1、PKM2和PT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KM1、PKM2与PTB的表达差异.结果 PKM2与PTB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明显增高,以高分级癌组织和癌细胞株中最为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KM2阳性率为84.4%(38/45),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60.0%(27/45),P<0.05;PT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中的阳性率为95.6%(43/45),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55.6%(25/45),P<0.05,且PKM2的表达与PTB呈正相关.结论 PKM2与PT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TB可能通过对PKM2的选择性剪接而调控膀胱癌细胞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CD147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147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及CD147mRNA和蛋白表达的一致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未见CD147mRNA和蛋白表达。BTCC组织中CD147mRNA及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7%和68.7%。CD147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0.482,P〈0.001),与临床分期朱见相关;CD147mRNA表达定位于胞浆,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未见相关;CD147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85,P=0.019)。结论:BTCC中有CD147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表达呈正相关,CD147有可能成为判断BTCC侵袭力的重要指标,阻断CD147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膀胱肿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mRNA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未转移膀胱癌、转移膀胱癌三组标本组织中BRMSlmRNA的表达。结果:未转移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BRMsl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转移膀胱细胞癌BRMSlmRNA水表达平显著低于未转移膀胱细胞癌(P〈0.01)。结论:BRMSl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BRMSl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EN、PI3K和Ak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TEN、PI3K和Akt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TEN、PI3K和Akt的蛋白的表达。结果:BTCC组织中PTEN、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71.67%(43/60)和56.67%(34/60)。BTCC中PTEN、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BTCC组织中,PTEN分别与PI3K、Akt表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PI3K与Ak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1)。结论:PTEN、PI3K、Akt蛋白的表达均与BTCC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但PTEN与BTCC发生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PI3K、PTEN的作用可能互相拮抗;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与Akt过表达有关;PI3K和Akt协同促进BTCC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 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BTCC中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36例BTCC组织中hMSH1、hMSH2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8.9%(14/36)、52.8%(19/36),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hMSH3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2、hMSH3 mRNA在BTCC中表达率分别为47.2%(17/36)、38.9%(14/36)、16.7%(6/36),在正常组织中分别为22.2%(8/36)、63.9%(23/36)、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导致BTCC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及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HGF及c-Met的表达;并以分级、分期、复发、转移等临床特征分组,比较各组的阳性表达率。结果8例正常膀胱黏膜中HGF均为阴性表达,c-Met仅1例为弱阳性表达。而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2.2%,共表达率42.2%。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HGF及c-Met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初发和复发组H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s~T1组及T2~T4组c-Met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GF及其受体c-Me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过度表达,该信号传导通路主要以自分泌方式激活,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kp2、p2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BTCC和2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kp2、p27的表达。结果Skp2在BT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p27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且均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kp2与p27在BTCC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Skp2、p27的异常表达与BT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两种蛋白的检测有助于BTCC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