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NSCL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YH-16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共34例,统计临床有效率、临床收益率、生存质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CEA水平。结果:34例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4.71%(5/34),临床收益率为70.59%(24/34),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血清CEA水平从治疗前(57.30±4.93)ng/ml下降到第2周期治疗后(15.64±7.50)ng/ml,两组CE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H-16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是合理、安全、有效的。CEA可能是一个预测YH-16联合NP方案治疗NSCLC疗效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被确诊时往往已到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有效率已达到一个相对的平台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是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研发的血管生成抑制素.在Ⅲ期临床研究中RHE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能够显著提高客观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1].我们采用国产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较好,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玄菲  闫向远  郭本成 《海南医学》2009,20(8):109-1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采用多西他赛+顺铂(T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CR 0例,PR 10例,SD 12例,PD 6例,有效率为35.7%,疾病控制率为78.5%,毒副作用小且呈可逆性反应。结论西他赛+顺铂(T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满意,机体能够耐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NP化疗方案治疗,给予观察组恩度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48.72%(19/39)]高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A125、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6%(4/39)]低于对照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NP化疗方案应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CA125、CEA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索(恩度,EndostarTM)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组)和单用TP方案(对照组)治疗Ⅰb-Ⅲa期的NSCLC术后患者各18例,观察近期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及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21-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CEC及CEA、NSE、CYFR21-1治疗后均有下降,第4周期治疗后治疗组的CEC和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和P=0.013).治疗组无病生存时间延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复发、转移患者CEC明显升高,经治疗病情好转后下降.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NSCLC较单纯化疗显示近期疗效上的优势、长期生存结果值得期待.CEC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预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晚期NSCLC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P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TP组单纯采用TP方案化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晚期 NSCLC 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TP 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TP 组单纯采用 TP 方案化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 <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NSCLC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NP化疗,给予观察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均持续治疗2个周期(6周)。对比两组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后总有效率(61.90%)高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后生活质量改善率(30.95%)高于对照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可提升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Ⅲa~Ⅳ期NSCLC患者恩度TM(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2周期,其中恩度TM15mg静脉滴注14d,配合化疗一程为一周期,一周后重复。观察近期有效率、近期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33.33%,近期临床受益率72.22%,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毒副反应小。结论恩度注射液与含铂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紫杉醇+顺铂(TP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紫杉醇+顺铂(TP)方案进行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合计39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与单纯使用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总有效率(RR=1.66,95%CI:1.31-2.11,P<0.000 1)和疾病控制率(RR=1.24,95%CI:1.11-1.40,P=0.000 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E方案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TP方案;两组在白细胞减少(RR=1.01,95%CI:0.86-1.17,P=0.94)、血小板减少(RR=0.97,95%CI:0.69-1.37,P=0.88)、恶心呕吐(RR=1.03,95%CI:0.87-1.21,P=0.75)、心脏毒性(RR=1.55,95%CI:0.52-4.58,P=0.43)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使用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相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而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较少,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0)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58例肺癌患者、34例良性肺病患者及31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ADAM10蛋白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AM10和CEA血清水平及阳性率,肺癌组为(255.6±26.5pg/mL,62.1%;16.5±6.7ng/mL,51.7%),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24.8±12.5pg/mL,11.8%;8.2±1.3ng/mL,8.8%)和正常对照组(102.7±10.3pg/mL,6.5%;7.9±0.9ng/mL,3.2%),P〈0.01;ADAM10在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的平均值(338.5±26.9pg/mL)和阳性率(72.2%)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P〈0.01);ADAM10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平均值(308.5±26.9)和阳性率(88.2%)高于肺鳞癌及其他类型肺癌患者(P〈0.01);CEA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18.7±7.4ng/mL)及阳性率(64.7%)也高于肺鳞癌和其他类型肺癌患者(P〈0.05)。结论:ADAM10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ADAM10和CEA均与肺腺癌易于发生全身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53和CEA在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综合治疗后随访期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CLIA)检测其血清CA153和CEA水平,并回顾该组患者复发转移前血清CA153和CE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发和/或转移后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EA水平分别为(29.66±24.95)U/ml和(4.80±3.34)ng/ml,高于复发转移前(P分别为0.027和0.035).复发转移后患者血清CA153、CEA和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复发转移前阳性率(P<0.05);两项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明显提高,特异度及准确度无明显影响.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53和CEA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和成转移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血清癌胚抗原(CEA)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7月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93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78例)、病毒性肺炎组(53例)、支原体肺炎组(62例)],选择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幼儿园入园体检的健康幼儿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偶联吸附免疫分析法对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的婴幼儿肺炎患儿及正常幼儿进行血清CEA、CYFRA21-1、TSGF检测,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肺炎中的作用.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EA[(5.51±2.13)、(4.05±1.75)、(6.69±2.91)ng/mL]、CYFRA21-1 [(9.41 ±4.95)、(6.33±2.49)、(5.74±1.13)ng/mL]、TSGF[(67.48±14.49)、(88.46±21.36)、(74.52±19.37)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A:(0.7 1±0.04)ng/mL;CYFRA21-1:(0.81±0.07)ng/mL;TSGF:(13.41±4.7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EA含量最高,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YFRA21-1含量最高,病毒性肺炎组血清TSGF含量最高.在支原体肺炎组中,CEA阳性检出率(91.94%)较高,CYFRA21-1在细菌性肺炎组阳性检出率(97.44%)最高,病毒性肺炎组中TSGF阳性检出率(96.23%)最高.三者联合检测后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升高,与单检CEA和单检CYFRA2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EA、CYFRA21-1、TSGF检测可以作为肺炎初步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和CA19—9联合检测对Ⅳ期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9例Ⅳ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和151例同期Ⅳ期胃癌无腹膜转移患者的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与150例正常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的差异。结果Ⅳ期胃癌组的癌胚抗原水平[(39.63±12.86)ng/mL]和CA19—9水平[(41.95±13.62)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Ⅳ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组的癌胚抗原水平[(57.34±9.71)ng/mL]和CA19—9水平[(71.95±14.69)U/mL]明显高于Ⅳ期胃癌无腹膜转移患者组(P〈0.05)。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癌胚抗原水平及CA19—9水平越高。结论癌胚抗原和CA19—9联合检测可作为识别Ⅳ期胃癌有无腹膜转移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对Ⅳ期胃癌的诊断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PCT含量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78.85±19.16ng/mL)和CRP(53.17±35.68m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5±0.13ng/mL和5.87±3.7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性和约登指数高于CRP。PCT和CRP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测定可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株洲市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有代偿期患者20例和失代偿期患者10例。恩替卡韦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HBVDNA水平、血生化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肽(PC III)、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和Ⅳ-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恩替卡韦组降低[LN:(76.01±38.76)ng/mL比(102.75±23.01)ng/mL;HA:(151.28±80.71)ng/mL比(236.12±92.12)ng/mL;PC III:(15.69±7.02)ng/mL比(26.88±8.44)ng/mL;IV-C:(88.25±31.92)ng/mL比(129.71±29.10)ng/mL,均P〈0.05]。2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失代偿期患者(均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而失代偿期患者中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董兵  孔颖  杨翀  赵凯 《浙江医学》2010,32(4):477-478,490
目的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在术前诊断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对无远处转移的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作血清CEA、CA199检测,术后证实有腹膜转移者32例,无腹膜转移者46例,分析并比较有腹膜转移和无腹膜转移患者术前血清CEA、CA199的水平。结果腹膜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水平分别为(563±16.8)ng/ml、(165.1±108.2)ng/ml,无腹膜转移组患者分别为(16.1±6.2)ng/ml、(425±12.4)ng/ml,腹膜转移组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50.0%、469%,无腹膜转移组分别为15±2%、17.4%,腹膜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腹膜转移组(P〈0.05):两项联合检测诊断阳性率增高达75.0%,而特异性无明显下降。结论进展期胃癌在排除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如血清CEA和/或CA199升高应考虑腹膜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许欢  钟青 《华夏医学》2014,27(1):122-124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190例,观察组按总胆红素(TSB)分轻、中、重度3组,正常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SE和TSB.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10.2±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治疗后(11.0±4.5) ng/ml低于治疗前(19.9±4.1)ng/ml;中度组治疗后(10.8±4.8)ng/ml低于治疗前(29.1±6.2)ng/ml;重度组治疗后(14.9±6.8)ng/ml低于治疗前(37.5±7.6)ng/ml.结论:血清NSE是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和转归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季  高健  王毅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66-168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imer)和癌胚抗原(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6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检测胸腔积液中的D-Dimer和CEA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D-Dimer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D-Dimer:(24.35±8.10)比(13.72±6.48)mg/L,P〈0.05;CEA:(41.86±21.66)比(13.36±6.88)ng/mL,P〈0.05]。选定18.5 mg/L作为D-Dimer的临界值,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82.81%,准确度为80.00%;选定24.5 ng/mL作为CEA的临界值,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79.49%,特异度为92.19%,准确度为85.0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89.74%,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90.00%。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D-Dimer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并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D-Dimer和CEA可提高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