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氯氮平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一般不引起锥外系副作用,很少或根本不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也不引起男性病人血清催乳素升高。此外,氯氮平也很少有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反应。据作者所知,文献中还没有对氯氮平过敏而致哮喘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慢性分裂症患者,服氯氮平后出现过敏性哮喘。病例:患者女性,69岁,患慢性偏执型分裂症已26年,曾用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1985年出现震颤,右侧为主,进行性加重,伴轻度肌张力障碍。1988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思考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d。在伤后不同时间测定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常规组明显提前改善,两组有显差异。结论 尼莫地平可以促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脑血液循环明显提前改善,从而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加重,促进患脑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医生、患、家属3种人群对抗精神病药常见副作用评价的异同,为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提供帮助。方法 用自编的常见副作用量表对医生、患、家属3种人群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医生、患、家属3种人群对常见的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感受和评价有明显不同。结论 医生在选择药物时要多从患和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视哪些外显特征不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对患和家属的影响,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对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进行停用抗巴金森药试验,发现44%的患有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而未停抗巴金森药的患则地上述症状。作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就国外普遍提倡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可停用抗巴金森药而无严重反应的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5.
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发生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脑外伤后发生迟发性尿崩症的19例患。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头颅MRI检查早期明确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并给予及时处理。结果 所有患的尿量均恢复正常,其中2例需终生服用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替代治疗。结论 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症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行抗利尿激素制剂和口服的抗利尿药物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注射兔脑垂体组织液引起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郭菊英,尤红,朱力山,郭小平兰州市某卫生所自1990年以来采用自制兔脑垂体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以及癫痫等疾病964例,有7例引起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7例中患支气管哮喘5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  相似文献   

7.
抗高血压治疗二级预防国际大型临床试验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的一级预防作用已从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了充分的证据。对有脑卒中和冠心病病史患血压水平与复发事件危险性的观察研究发现,二间呈“J”形或“U”形关系。为了获得抗高血压治疗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证据,笔对近年发表的大型国际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期望能为临床抗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复康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加用脑复康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存在明显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30例患,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复康,并以单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30例作为对照,进行12周观察,以SANS进行评定。结果:阴性症状严重的病人,抗精神病药物加脑复康治疗,治疗有效的机率增加。结论:脑复康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疗效,且不增加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胆碱和活化乙酰的产物,拟胆碱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减轻手术麻醉后肠及膀胱麻痹和改善记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抗胆碱能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可治疗心动过缓、哮喘、帕金森病、晕动病、胃绞痛、胃溃疡、尿失禁等多种疾病,另外,在军事医学方面可用来对抗化学武器的袭击~[1-2]。600多种不同种类药物具有某种不同程度抗胆碱能活性,抗胆碱能药物可引起口干、嗜睡、  相似文献   

10.
56名加入SFBN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自愿接受找吡酯(妥泰)开放性门诊治疗,观测其反应,初步评估抗癫痫新药找吡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范围和耐药性。在最初3个月,根据SFBN标准,每2周评估一次,单用托吡酯后,1个月评估一次,包括体重和BMIS,以及副作用。结果:54名患至少接受托吡酯开放性治疗2周,30名为躁狂相,混合型或环性情绪的患;11名为抑郁相,13名找吡酯治疗初期情感相对正常,躁狂相患治疗后,在第4周,10周,直至最后对其进行评估,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抑郁,情感相对正常的患无明显改善。所有患从开始,到治疗第4周,第10周直至最后一次评估,体重,BMI均明显降低。最常用的副作用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提示,托吡酮对于双相性情感障碍的病人具有抗躁狂,治疗环性情绪的作用,可能导致纳差,体重降低(医生和病人都认为体重降低是有益的),对照发现,托吡酯的短期,长期疗效确切,副作用不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使用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维生素类药物的分布,频度及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以奋乃静的使用频率最高,占72.26%,心境稳定剂以卡马西平使用频率最高,占89.66%。本组资料中,药物副作用发生频率为35.20%,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居首位。结论 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常用苯二氮革类替代,同时合并中、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更要注意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特别是二药合用时的抗胆碱能作用更强,易出现不同程度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便秘、尿潴留等。常给患带来极大痛苦,造成紧张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所致头痛21例。结果经利多卡因治疗的21例中,头痛完全消失15例、明显减轻4例、减轻不明显或无变化2例;部分患的精神症状,如睡眠障碍、夸大妄想、幻听等亦明显减轻。说明利多卡因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头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炎(EAE)及抗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脑炎在国内外已屡有报道,本文报道2例兔脑匀浆作穴位注射治疗而诱发的脑炎。 临床资料 我市某卫生所用兔脑匀浆作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病。匀浆系将健康兔脑取出捣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76例脑梗死患(<50岁39例,≥50岁37例),2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及15例正常人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进行测定。结果:<50岁的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为35.9%,≥50岁的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16.2%,<50岁的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并且<50岁脑梗死患的ACL抗体阳性率高于≥50岁脑梗死患(P<0.05)。≥50岁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差异。说明临床上无任何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年脑梗死患与ACL抗体更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ACL抗体是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中离梗死患应积极检测ACL抗体,提示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加入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ACL抗体的检测为中青年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38%~71%男性癫痫患,可出现生殖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性欲下降、性功能减退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精神因素外,癫痫和抗痫药物(AEDs)的作用也不能排除。目前国内外对癫痫患生殖内分泌变化的研究较多,但多为多药联合治疗。本研究通过测定单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的男性癫痫患血清中的雄性激素水平,观察用药时间与雄性激素的关系,探讨其发生改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与单胺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抗抑郁症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对40例抑郁症患在治疗前和抗抑郁药治疗4周后的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以及单胺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苯乙二醇(MHPG)和高香草酸(HVA)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IL-2、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4周抗抑郁剂治疗后,随着病情显好转IL-2、IL-6较治疗前显降低(P<0.01);(2)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T-HIAA、MHPG、HVA浓度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5-HIAA、MHPG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后血浆5-HIAA的差值与治疗前后IL-2、IL-6的差值均呈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1)抑郁症患可能伴有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2)抑郁症患存在中枢5-HT和NE功能低下。(3)IL-2、IL-6可影响中枢的5-HT活动。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于人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则行常规治疗。均于入院后第l、3、5、7天分别检测血糖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较常规组同一时期显下降,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下降,减轻颅脑损伤患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丙咪嗪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对7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用氯氮平或氯氮平合并1种以上抗精神病药治疗2个月以上症状未完全缓解,采用口服氯丙咪嗪合并氯氮平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评分。结果采用口服氯丙咪嗪合并氯氮平治疗后,BPRS、SANS量表总分和TESS减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性减低。结论氯丙咪嗪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居于首位。它可以发生在人的各个年龄组,而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认知功能受损及社会功能退化甚至丧失。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继问世,确实使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很难真正达到相当持久、稳定的效果,也就是说治疗后能够顺利的回到工作岗位并长期良好的完成工作的患比例并不是十分高。那么也就提示了我们每一位精神科医生,当药物治疗消除了病人的症状后怎样能更进一步的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