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经》、《伤寒》、《金匮》、《本草经》誉之为中医经典。笔者于本文中所述“经方”,悉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之方而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的论述和方药的组合,独辟溪经,幽微严谨,用之于临床,确能起到证治上的绳墨作用。《伤寒杂病沦》后世才被分成为《伤寒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7,(3):383-385
《伤寒杂病论》是对《黄帝内经》的医经思维和《汤液经法》的经方思维继承与融合,其中"伤寒"之名及时间医学的观点均源于《黄帝内经》。但近代部分中医名家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继而否定《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密切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句仗、语法之争;(2)声韵、引文之辨;(3)浑说、详说之论;(4)余、我之论。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是对《黄帝内经》的医经思维和《汤液经法》的经方思维继承与融合,其中"伤寒"之名及时间医学的观点均源于《黄帝内经》。但近代部分中医名家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继而否定《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密切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句仗、语法之争;(2)声韵、引文之辨;(3)浑说、详说之论;(4)余、我之论。  相似文献   

4.
“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已成为当今中医拔尖人才培养的正统模式,得到全国名老中医的首肯。“读经典”重中之重就是要重新学习并系统研究《伤寒杂病论》。古方今用,用古方解决现代临床疾病,恰好经方为此开启了一扇窗。《伤寒杂病论》载方269首,内容丰富,疗效卓越,素有“众方之祖”之称。而现代人比较认同的观点为仲景之方即为经方,亦可认为《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系列处方就是今天重点所详细论述的经方。现在中医学将认知功能障碍归于“痴呆”范畴,分别从“痰、虚、瘀”等方面作系统论述,分轻重、明缓急、辨虚实来治疗此病[1],但多因病机复杂,辨证分期把握不准确,而导致临床疗效不确切。而在认知功能障碍领域应用经方,经多年临床验证,结合黄煌教授经方研究之成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故与同仁共享葛根汤、防己地黄汤、桂枝茯苓丸等经典制剂在认知功能障碍领域的应用心得。  相似文献   

5.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其中诸方为后世医方之鼻祖,史称“经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谨守病机,运用经方治疗了许多病症。兹不揣简陋,举其3例。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载方二百四十余首,属“经方”范畴。其“顾护胃气”的方法和特点可以综合归纳为:用药精当、中病即止、巧施甘味、相反相成、药食配合等等,此规律值得探讨和临证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 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读《伤寒杂病论》失眠相关经典原文及方药,总结出经方中的失眠药对,分析失眠药对配伍规律及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论述失眠病机总以阴阳失交为关键,或阳盛扰动心神,或阴衰心神失养,或二者兼有。《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配伍严谨,按功效可以分为6类,包括清热安神药对(栀子-豆豉)、和胃安神药对(栀子-厚朴)、滋阴安神药对(黄连-阿胶、百合-生地)、养血安神药对(酸枣仁-川芎)、温阳安神药对(附子-干姜)、重镇安神药对(龙骨-牡蛎)等。[结论]《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发挥合用增效的优势,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准则,辨证分型为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若临证应用得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全书113方,组配严谨,药精致密,临床应用广泛。正如石寻荣在《医源·论张仲景伤寒论》所说:“汉张太守著《伤寒论》一书,立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随病之病迁用之,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万病皆当仿之为法,不可仅作伤寒书读也。”特别是近代以来,经方新用、经方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颇有成果,经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几乎无不涉及,疗效之佳令人关注,运用经方经验案例的报道数以千计。本人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麻黄汤和桂枝汤一属太阳伤寒表实证,一属太阳中风表虚证,二者到底区别如何?从八纲角度看究竟是一属实证,一属虚证,还是都属实证?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列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到底意欲何为?《伤寒杂病论》自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金匮要略》成为杂病的典范,而杂病又成了内伤杂病的代名词,那《伤寒论》所论是否是杂病,外感的病证是否也是杂病,杂病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仲景将其大作取名为《伤寒杂病论》是真如后世所言,前半部论外感为主,是为《伤寒论》,后整理出《金匮要略》,自然就是“杂病论”,还是另有乾坤?从麻黄汤、桂枝汤的病机本质入手,阐述仲景杂病内涵,以期能更好的理解医圣本义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伤寒杂病论》合方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了《伤寒杂病论》所创合方的这一方剂变化的特殊形式及其运用。并对合方的源流,涵义,组方原则,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合方虽源于《内经》,但成形于《伤寒杂病论》。合方具有单方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疗效,如治疗面广,作用性强,产生新疗效,调整作用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记载了很多疗效确切的方药,更提出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论》中下利的病因及治法是多种多样的,对其中有证有方的下利条文进行探析及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下利的治法方药及体会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学习,认为"鞠通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并举例加以说明.除阐明其"羽翼伤寒"外,着重论述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扬,如阐明白虎之用、创制承气诸方、明确黄连阿胶汤之用、巧变复脉诸方.都足以说明吴氏对<伤寒论>理论和方药运用,多有创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剂型的制备与应用分析总结,进一步挖掘古人对中药制剂的应用方法,为中医医院的中药制剂提供借鉴。方法:认真阅读学习《伤寒论》,结合现代中药制剂学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仲景在剂型的应用上,把药物质地、药性功效与药物剂型密切、灵活的联系起来,使药物最大的发挥临床疗效。结论:《伤寒论》剂型制备灵活多变、简便易行,为中医医院的制剂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治疗脾胃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为经方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关脾胃病的条文及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条文方剂数据库并整理归纳数据,应用SPSS19.0对药物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伤寒论》中涉及脾胃病条文为116条,脾胃病主症可归纳为痞满、腹痛、腹满、呕吐、下利、便秘,调治多采用和法与下法。所用61首方剂药味精简,以苦辛甘归脾经之品居多,常用药对中炙甘草与大枣频数最高。结论:《伤寒论》调治脾胃之病寒热并重、攻补同施、阴阳并调。  相似文献   

16.
巫医混杂是古代早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的少量巫方的保留,正是医混杂现象在医学文献中残留的痕迹.<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巫方可分为祝由、禹步、祓除、傩礼、桃符等.巫同时又演变为民风民俗,术的实施常常表现民风民俗的形式,<五十二病方>的记载对此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17.
巫医混杂是古代早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的少量巫方的保留,正是医混杂现象在医学文献中残留的痕迹.<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巫方可分为祝由、禹步、祓除、傩礼、桃符等.巫同时又演变为民风民俗,术的实施常常表现民风民俗的形式,<五十二病方>的记载对此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如何正确使用《伤寒论》方进行了讨论 ,围绕方证相应、方证病机、方药性能以及剂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方证相应中特别要善于处理抓主证、一方多证、知常达变 ;分析病机和深谙方药功能是加深对原文理解和拓展方剂应用范围的关键 ;剂量是方剂的组成部分 ,衡器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其药物间的剂量比例不可变  相似文献   

19.
甘味药在《伤寒论》许多方中作为佐使药配伍,主要起缓和药物的峻烈之性,保护胃气等作用.本文从新的角度探讨了甘味药,如白蜜、甘草等在方中能起到减慢主药的效速,延长主药的作用时间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伤寒论》相反相成组方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升降有序、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三方面对《伤寒论》相反相成组方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组方是根据“病皆与方相应”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