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描述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血样标本,采样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结果 2例病例于2023年6月2日在武汉市某酒店发生一次高风险暴露行为。首发病例于6月5日出现米白色丘疹,6月11日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其疱疹液样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该起猴痘聚集性疫情可能由隐匿性男男性行为传播引起。猴痘在中国同时存在境外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对猴痘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摘要]?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既往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2022年5月以来,非洲以外地区的猴痘病例逐渐增多,患者多无流行地区旅行史,这次疫情引发全球关注。猴痘为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但程度较轻。PCR或核酸测序有助于确诊猴痘。猴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通过接种天花疫苗预防。鉴于本轮疫情中猴痘病毒传播途径未知且基因出现“超突变”,不排除猴痘出现大流行的可能。各国须要高度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连州市猴痘疫情及野生动物猴痘病毒携带情况,为今后制定猴痘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野生动物及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人群血液样本,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猴痘病毒检测,同时对野生动物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2011年连州市共采集野生动物血液样品331份、密切接触者血液样品118份,结果均没有检测到猴痘病毒;所有密切接触者均表示自接触野生动物以来未出现过发热伴皮肤出疹性疾病。结论连州市野生动物暂时未发现携带猴痘病毒。随着国际贸易以及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应加大对来自猴痘疫区的动物和人员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2022年5月7日至12月25日,全球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并在以MSM为主的人群中出现了广泛的人际传播,猴痘在全球多个非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暴发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本轮猴痘的流行情况、传播特点和临床表现与既往经典猴痘存在差异。现就本轮猴痘流行病学改变、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花     
1 天花病毒 天花的病原是天花病毒 ,它属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其它病毒还有牛痘、骆驼痘和猴痘。猴痘病毒是最近引起人类痘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天花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较稳定的。形成气溶胶后 ,如不经太阳光或紫外线直接照射 ,天花病毒的传染性至少保持几个小时。天花病毒大小为 2 6 0nm× 15 0nm ,含一个可编码约 2 0 0种不同蛋白质的双股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子 ,这是目前知道的最大的基因组之一。由于基因组较大 ,很难复制合成此病毒。正痘病毒感染特定委员会在 1994年和 1999年的会议上建议 :除在俄罗斯和美国的两个世界卫…  相似文献   

6.
2022年,猴痘疫情从区域的地方性流行扩大至全球暴发,并被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正痘病毒之间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且正痘病毒可诱发交叉反应型抗体,接种天花疫苗可能会影响猴痘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及感染者的健康结局。分析天花疫苗接种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将有助于确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因此,本文通过了解既往猴痘疫情中天花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其健康结局,综述天花疫苗接种、免疫应答情况和临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猴痘疫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猴痘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科。该病毒一旦发生突变重组,将会在人类中更易传播,甚至取代早已消灭的天花病毒,填补已出现的生态链缺口。2003年5月,猴痘在美国首次暴发,截止2003年6月17日,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公布的最新统计,美国4个州共发现猴痘疑似或确诊患者81名。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猴痘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猴痘病毒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中部与西部非洲热带雨林国家。该病于 1 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一实验室绿猴中发现 ,可引起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发病 ,因而得名为猴痘。此后在非洲动物血样检测时 ,发现许多非洲啮齿动物有猴痘病毒感染。该病毒也可感染小鼠、大鼠和兔。1 970年刚果首次报告猴痘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1 3 ] 。一、美国猴痘流行情况2 0 0 3年 6月 1 3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报告 ,美国境内数个州发生人类猴痘爆发。 2 0 0 3年 6月 1 0日美国CDC接到威斯康星、伊利诺伊和印第安纳州共报告 53例在接触发病的宠物…  相似文献   

9.
猴痘的流行现状及口岸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痘 (Monkeypox) (又称猴天花 )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中非和西非热带雨林的较罕见的急性传染病 ,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传染性强 ,病死率为 1 %~ 1 0 % ,其中尤以儿童感染者的死亡率最高。猴痘是 1 95 8年首次在哥本哈根实验室圈养的绿猴子中发现的 ,后来发现非洲大量的啮齿动物如老鼠、大鼠和兔子均能感染猴痘病毒。 1 95 9年首次记录了灵长类的猴痘疫情。此后 ,世界上发生了多次猴痘疫情 ,1 95 8年至 1 96 8年 ,在美国和欧洲曾发生了 8次猴痘大爆发 ;1 970年至 1 971年 ,扎伊尔和西非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  相似文献   

10.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对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本轮猴痘流行态势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旅行者个人防控措施建议和口岸应对本轮猴痘疫情的防控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一种叫做猴痘的病毒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猴痘病例呈全球散发,多个国家已有相关病例出现,且猴痘病毒目前有加速传播的趋势。目前,我国猴痘的传染发病率并不高,但人群对猴痘普遍易感,尤其儿童青少年为高危人群,因此我们要警惕和关注儿童青少年得猴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猴痘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猴痘疫情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卫生部门 6月 7日宣布威斯康星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等中部 3个州有人感染猴痘病毒以来 ,猴痘病例数持续上升。截至 6月 10日 ,美国发现的可疑和确诊猴痘病毒感染者已上升到 5 3人。调查分析显示 ,5 3个病例中有 2 6例 (占 4 9% )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 2 6岁 (范围 4 - 5 3岁 )。 14例(占 2 6 % )已经住院接受治疗 ,其中包括 1名患脑炎的不到 10岁的小孩。据报道 ,此次美国猴痘疫情首例病例于 5月 15日开始出现症状。大部分猴痘患者有发热、丘疹、淋巴结病变及呼吸道症状。许多患者的手掌、足底和四肢出疹并有溃烂。所有患者都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6月,美国报告了首批猴痘病例,其中大部分病例可能通过接触土拔鼠感染。文章介绍了引起美国猴痘爆发的2只感染猴痘病毒的土拔鼠,在病理、免疫组化(IHC)、电镜和分子水平方面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杜敏  刘民  刘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2):2030-2035
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猴痘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的研究表明,2022年多国猴痘病毒毒株仍为Clade Ⅱ。猴痘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范围较广。相比于既往研究,2022年研究报道病例的中位年龄增大,MSM占比增加。猴痘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和皮疹为主。研究显示2022年病例发热比例相较2022年前有所下降,且皮疹部位由脸颊为主转为以生殖器黏膜为主。2022年首次报道猴痘无症状感染者。尽管我国尚无猴痘本土病例,且输入风险较低,但随着我国与全球各国贸易交流加深,人员来往频繁,应当关注国际疫情的进展,做好疫情应急应对工作,防范可能的病例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美国发现对猴痘病毒的交叉免疫病例美国研究人员8月8日发表文章称,美国2003年爆发的猴痘疫情证明天花疫苗接种能产生长达几十年的交叉免疫抗体。这项研究将促使官方制定一项大规模的针对天花及相关病毒的疫苗接种计划,这些病毒可被用作生物恐怖袭击。研究人员调查了中西部的三位感染者,他们很可能是被宠物牧羊犬传染,但在感染后均未出现任何症状。他们在天花疫苗接种被停止前接受过疫苗接种,时间分别为13年前、29年前及48年前。这三人未出现任何症状,因此均未察觉感染了猴痘。这表明美国爆发的猴痘疫情传播范围比先前认为的要广,天花疫苗接种产生的对猴痘病毒的交叉免疫可持续数十年。  相似文献   

17.
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说明猴痘疫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虽然目前报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数为男男性行为者,但全人群易感,输入风险大。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借鉴应对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疫情和3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控经验,采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猴痘疫情防控策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为猴痘疫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东北5个城市MSM对猴痘认知、风险感知和猴痘疫苗接种意愿。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于2023年6月28日至7月8日在东北5个城市(沈阳市、盘锦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和佳木斯市)通过方便抽样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由当地CDC和MSM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招募。估计样本量为220人。收集信息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猴痘相关知识知晓、对猴痘疫情关注程度猴痘感染风险感知和猴痘疫苗接种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猴痘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 MSM调查对象共355人,对猴痘疫苗有接种意愿的比例为63.9%(227/355),猴痘知识得分为(3.7±1.5)分、猴痘知识知晓率为55.5%(197/35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aOR=1.93,95%CI:1.01~3.69)、猴痘知识得分较高(aOR=1.19,95%CI:1.02~1.40)、担心自身感染猴痘病毒(aOR=1.82,95%CI:1.15~2.88)的调查对象对猴痘疫苗的接种意愿更高。调查对象有猴痘疫苗接种意愿的主要原因包括有效预防猴痘感染(86.3%,196/227)和避免感染后影响容貌(62.1%,141/227);无猴痘疫苗接种意愿的主要原因包括担心猴痘疫苗不安全(53.1%,68/128)、担心接种疫苗对艾滋病疾病进展(46.1%,59/128)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44.5%,57/128)有影响。结论 东北5个城市MSM的猴痘知识知晓率和疫苗接种意愿仍有待提高。有必要持续加强MSM对猴痘认知和疫情防范意识,强调MSM保持安全性行为,提高对猴痘感染的自我评估和风险感知能力,减少疫苗犹豫,提高猴痘疫苗接种意愿。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同时,猴痘疫情又悄悄蔓延开来。原本在非洲部分地区散发的猴痘病毒,不到20天的时间里有19个国家报道有上百人感染!甚至有美国专家表示,猴痘具有成为下一个传播全世界疫情的潜力。谁知,在两种传染病夹击下,又有一种传染病悄无声息地出现,且极具威胁力,它就是军团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防止猴痘从国外传入,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安全.方法广泛收集国外有关猴痘的疫情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合我国国境口岸的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人间猴痘流行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区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尼日利亚、加蓬、加纳、塞拉里昂、象牙海岸、中非共和国和利比里亚以及北美洲的美国,以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的病例为多.在非洲,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灵长类动物和啮齿动物,而在美国则主要是啮齿动物.国境口岸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做好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查验;禁止来自疫区的宿主动物及其产品入境;必要时接种天花疫苗;结论我国面临猴痘从国外传入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必须严格把关,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