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MPPP)对去卵巢大鼠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OVX+低、中、高剂量MPPP组,14 w后测定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去卵巢各组TC均高于SHAM组(P<0.05)。低、中剂量MPPP组血清TC明显低于OVX组(P<0.05)。低剂量MPPP组肝脏TC明显低于OVX组(P<0.05)。去卵巢各组血清和肝脏MDA均高于SHAM组(P<0.05),低剂量MPPP组肝脏MDA明显低于OVX组(P<0.05),所有剂量MPPP组血清MDA均显著低于OVX组(P<0.05)。低剂量MPPP组血清SOD显著高于OVX组(P<0.01),各组间肝脏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PP能够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和肝脏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对去卵巢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去卵巢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小剂量雷洛昔芬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雷洛昔芬组(大剂量组),每组8只。治疗3个月后,测量各组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去卵巢组TC和LDL-C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雌激素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能更进一步降低TC和LDL-C(P<0.05)。去卵巢组TG与假手术组比较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雌激素组TG高于假手术组和大、小剂量组(P<0.05)。去卵巢组HDL-C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雌激素组HDL-C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能更进一步升高HDL-C(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脂代谢状况,有助于降低绝经后的心血管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不同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去卵巢雌兔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苯甲酸雌二醇200μg)和去卵巢+大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苯甲酸雌二醇1mg)。术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并分离主动脉标本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高脂喂食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水平下降;而雌激素替代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相似;与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比较,大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12周后雌二醇水平较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较低。比较主动脉斑块面积,去卵巢组大于假手术组,而雌激素替代治疗两组明显小于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但雌激素替代治疗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主动脉斑块面积与高脂喂养12周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03,0.829,P均〈0.01),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41,P〈0.05)、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0.755,P〈0.01)。结论早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雌激素的调脂、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绝经妇女血脂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然停经妇女60例,其中30例用ERT,另30例用安慰剂治疗30天。治疗前后均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孕酮(P)、睾酮(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内皮素-1(ET-1)。结果 ERT组妇女血清E_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T水平无明显变化,TC、TG及LDL-C下降,HDL-C升高,ET-1水平显著下降;安慰剂组妇女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绝经妇女E_2与TC、TG、LDL-C及ET-1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TC与ET-1明显正相关。结论 ERT能改善绝经妇女血脂代谢和降低其血浆内皮素-1水平。两者相互促进和补充,从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斑块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化浊通脉方大、小剂量组。采用单纯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2周建立AS兔模型,前14周为造模及给药期,后8周为自然消退期,在自然消退期内停喂高脂饲料,继续给药。22周末当日取胸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给药14周及22周末耳缘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结果 22周后,兔胸主动脉大体形态学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管壁可见明显脂质条纹形成,斑块满布,并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浸润;各给药组可不同程度抑制AS斑块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重构,以化浊通脉方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作用显著。进一步对血脂水平检测发现,给药1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HDL-C、LDL-C、VLDL-C、ApoA1、ApoB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LDL-C、ApoB水平均降低(P0.05),对TG、VLDL-C水平以及HDLC、ApoA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调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22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VLDL-C、ApoA1、ApoB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LDL-C、VLDL-C、ApoB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对TG、H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调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ApoA1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以辛伐他汀组升高显著(P0.05)。化浊通脉方大、小剂量组在给药14周和22周时均能调节血脂水平,且与辛伐他汀作用相似。结论化浊通脉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脂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5例,依据冠心病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例)和心绞痛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n=23)。患者在入院后采集病史,测定心肌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ADMA。同时用Syntax积分来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比较组间ADMA水平,分析ADMA水平与TG、TC、LDL-C、HDL-C、hs-CRP以及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DMA水平(60±24) μg/L显著高于心绞痛组(31±21) μg/L,P<0.05。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LDL-C、hs-CRP呈正相关。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Syntax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ADM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哆胺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法诱导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食物;动脉硬化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小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00 mg/(kg·d);吡哆胺大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50 mg/(kg·d),共观察12周。实验12周末监测所有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GEs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AGEs受体(RAGE)含量,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实验12周末,(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硬化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均明显增高(均P0.01),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硬化组的血清AGEs水平[(419±29)mg/L)]、动脉RAGE吸光度(0.88±0.14)及斑块面积[(67.4±5.8)%]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1±11)mg/L、(0.19±0.04)及0%]明显增高(均P0.01);(2)与动脉硬化组相比,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血糖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吡哆胺小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78±22)mg/L]、动脉RAGE吸光度(0.43±0.06)及斑块面积[(43.2±2.4)%]和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11±18)mg/L]、动脉RAGE吸光度(0.27±0.05)及斑块面积[(27.4±2.8)%]均较动脉硬化组明显减少(均P0.01);(3)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动脉RAGE吸光度及斑块面积较吡哆胺小剂量组低(均P0.01)。(4)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显微镜下见动脉硬化组动脉内膜增厚,形成明显的粥样斑块;有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及较多的炎性细胞。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较动脉硬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吡哆胺能够抑制、减缓实验性高脂饮食兔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抑制血清AGES的生成及动脉RAGE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抑制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卵巢切除(OVX)兔血脂、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28只4月龄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除A组行假手术外,余组均行OVX,并饲以胆固醇饮食,C组予大豆异黄酮,D组予雌二醇,12周后测定血脂、ET-1、TNF-α、IL-6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 5);C组、D组血浆ET-1、TNF-α、IL-6均降低(P<0.05),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改善去势兔血脂,并降低ET-1、TNF-α、IL-6水平,可预防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于晓玲  刘叶 《山东医药》2010,50(33):28-2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复制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过程中血脂异常对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引起AS的可能机制。方法 20只日本大耳白兔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2周)、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2周]。实验第4、8、12周末取血行生化检测,实验结束后取主动脉全长标本行病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CRP、ADMA、内皮素水平增高,NO、HDL-C浓度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结论血脂异常可通过炎症反应损伤内皮功能,从而引起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者79例(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者60例(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含量。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CRP水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CRP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CP)患者心功能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styl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荧光免疫分析和生化法测定了188例慢阻肺伴肺心病患者(心功能Ⅰ级-Ⅳ级)、123例慢阻肺患者和72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T-pro BNP和血脂[TC、TG、HDL-C、LDL-C和LP(a)]水平,并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188例慢阻肺伴肺心病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随心功能Ⅰ级-Ⅳ级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较之72例正常对照组和123例慢阻肺患者均明确增高(P分别为0.05、0.01、0.001和0.001)。123例慢阻肺患者较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188例慢阻肺伴肺心病患者血清TC、TG、HDL-C和LP(a)水平随心功能Ⅰ级-Ⅳ级的严重程度而降低,较之72例正常对照组和123例慢阻肺患者均明显降低(P0.05-0.001)。123例慢阻肺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HDL-C和LP(a)水平稍降低(P均0.05)。结论血浆NT-pro BNP水平测定有助于鉴别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慢阻肺伴肺心病患者血浆NT-pro BNP随肺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血清TC、TG、HDL-C和LP(a)随肺心病严重程度而降低,有利于慢阻肺伴肺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查体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MS的危险因素. 方法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MS诊断标准,将568例老年人分为对照组(不符合MS诊断标准者)、代谢异常1组(符合MS诊断标准1项者)、代谢异常2组(符合MS诊断标准2项者)及MS组.比较各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等指标. 结果 MS组、代谢异常2组、代谢异常1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S组,代谢异常2组总胆固醇、LDL-C、HbA1c及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代谢异常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与舒张压(r=0.231)、HbA1c(r=0.195)、血尿酸(r=0.152)、ALT(r=0.211)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r=-0.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符合MS诊断标准1项及2项者是老年人MS的高危人群,超体质量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ALT和血尿酸升高等是老年人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测定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Lp-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冠心病组Lp-PLA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2.7±129.0)μg/L与(204.0±59.7)μg/L,P<0.01].Lp-PLA2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Lp-PLA2与年龄(r=0.25,P<0.05)、三酰甘油(r=0.33,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P<0.05)、载脂蛋白B(r=0.36,P<0.01)呈正相关.在冠心病组,Lp-PLA2与年龄呈正相关(r=0.29,P<0.05).Stepwis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冠心病相关. 结论 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升高,其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与血清载脂蛋白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与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杭州市 6 6 9名高脂血症患者和 2 6 2名健康人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HDL -C、LDL -C、ApoAⅠ、AⅡ、B、CⅡ、CⅢ、E。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1)高胆固醇血症组 ,HDL -C、LDL -C明显升高 (P <0 0 1) ,各类载脂蛋白均升高 ,尤以ApoAⅠ升高最明显。 (2 )高甘油三酯血症组 ,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LDL -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poAⅠ降低 (P <0 0 1) ,ApoB、ApoCⅡ、ApoCⅢ、ApoE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1)。 (3)混合型高脂血症组 ,LDL -C升高 (P <0 0 1) ,ApoAⅡ、ApoB、ApoCⅡ、ApoCⅢ、ApoE升高最明显 (P <0 0 1)。结论 高脂血症ApoAⅡ、B、CⅡ、CⅢ、E水平均升高 ;高胆固醇血症ApoAⅠ、B和HDL -C、LDL -C可同时升高 ;ApoCⅢ是高甘油三酯的重要影响因素 ;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伴LDL -C/HDL -C比值升高 ,可视为CH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荷叶胶囊对人体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对人体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方法:从郴州市各类人员体检检出的高脂血症者中,选择符合高血脂诊断标准的自愿者,共90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人,即荷叶胶囊组(A组),洛伐他汀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服用荷叶水提物制作的胶囊,4粒/次,3次/d;B组服用洛伐他订,20mg/次,1次/d,C组给予安慰剂;各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调脂40天。采用日本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640)测定调脂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组调脂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I-C水平明显升高,与调脂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0.001,<0.002,<0.01);B组调脂后TC、TG、LDL-C水平亦明显下降(P<0.001,<0.05,<0,001),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升高HDL-C效果不明显(P>0.05);C组调脂前、后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调脂后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1)。结论;荷叶水提物对人体具较好的调脂作用,且无毒,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从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检验科进行糖耐量试验的门诊患者中筛选未接受任何抗糖尿病治疗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者.649名合格者据其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298,男168名,女130名,平均年龄42岁)及糖耐量受损组(n=351,男188例,女163例,平均年龄46岁).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瘦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糖耐量受损组Gln223Gln基因型比例高于正常糖耐量组(χ~2=7.38,P<0.05),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组(t值分别为13.168、10.816、6.704、16.459、26.553、9.521、17.108、28.122、5.829、6.602,均P<0.01).223Arg等位基因缺失的糖耐量受损患者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瘦素高于携带该等位基因的糖耐量受损患者(t值分别为2.294、3.744、3.892、7.633、2.263、2.479,均P<0.05),但两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0.343、-0.494、-1.175、1.404,均P>0.05).223Arg等位基因缺失(Gln223Gln)与男性糖耐量受损相关[比值比(OR)=2.32,P<0.01] ,与女性糖耐量受损无显著相关(OR=1.45,P>0.05).结论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男性糖耐量受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芬  张小蓉  熊晓昉 《心脏杂志》2013,25(5):536-5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 mg组和10 mg组,每组各55例。1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晚,4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 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LDL C 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 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hs 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 CRP改善明显,而且40 mg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比值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对68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测定其血脂成分。结果CHD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L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LDL-C/HDL-C与CHD的相关性最强(OR=3.79,OR95%Cl=1.88-6.14)。结论 CHD患者存在多种血脂异常,LDL-C/HDL-C是一项有较好使用价值的CHD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海南黎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60例海南黎族动脉硬化患者组及276例黎族健康人对照组的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观察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DD、DI、Ⅱ 3个亚组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 结果 (1)动脉硬化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为15.0%、37.3%、47.7 ;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7%及66.3%.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17.8%、40.6%、41.7%,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0%及62.0%.两组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硬化组在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TG(OR=2.14)、apoA(OR=360.39)、收缩压(OR=1.21)、舒张压(OR=1.08)、ACE DD基因型(OR=0.30)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相关(P<0.05).ACE DD型亚组的MIMT比DI和Ⅱ型亚组显著增高(P<0.05). 结论 ACE DD基因型增加了颈动脉硬化易感性,是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