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是由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以股骨头血供受损, 骨细胞及骨髓成份死亡及随后修复, 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 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 对ONFH 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 包括骨内高压学说、凝血机制改变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质疏松学说、骨细胞凋亡学说等。虽然这些研究均有一些临床和实验研究依据, 但均不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的全部病理过程。其中, 骨细胞活性改变是上述多种学说的中间作用环节,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成骨细胞分化障碍及其脂肪变导致髓腔的压力增高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增强可能在股骨头发生坏死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破骨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A.K.  TSAO  J.R.  ROBERSON  MJ.  CHRISTIE  D.D.  DORE  D.A.  HECK  D.D.ROBERTSON  R.A.  POGGIE  刘鹏 《骨科动态》2006,2(2):104-108
简介 股骨头坏死是因股骨头血运破坏所导致的一种影响功能的疾病。其主要在年轻人中发病。病因包括酗酒、激素药物应用史、创伤、血液系统病、放射治疗以及气压1-30在美国,估计每年有10,000到30,000例发生。其中5%到10%须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股骨头和软骨下板塌陷前的早期坏死进行手术治疗似更有效。早期阶段,病理改变通常局限于股骨头上方负重部位的楔形坏死区。随着疾病的进展。坏死区将塌陷并在存活骨和坏死骨接合处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采用马血清和甲基强的松龙合用诱导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行活体股骨头X线照片、股骨头切片光镜、电镜和骨动力学检查。结果激素造模16周时,X线显示模型动物骨质疏散、骨小梁模糊,股骨头密度减低,光镜、电镜检查呈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理改变,计数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股骨骨生长测定值明显降低。提示本实验16周诱导出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可用于股骨头坏死机制研究及临床或保健品、食品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髓芯减压BMP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血流量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月龄健康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组,注射激素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行髓芯减压加植骨、髓芯减压植骨加BMP治疗,SPECT观察血流量的改变。结果:随着激素应用时间的延长,股骨头局部核素吸收量逐渐减少。应用激素第4周血流量降至正常的72%,6周为69%,8周为56%。髓芯减压术后2周恢复至正常的82%,4周时恢复正常。髓芯减压加BMP骨泥治疗组4周后镜下改变为大量新生骨形成,爬行替代坏死的骨小梁,且在新生骨周围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髓芯减压术能改善坏死股骨头的血运,骨诱导蛋白(BMP)对坏死的股骨头具有骨诱导作用,能刺激新生骨的形成,爬行替代坏死的骨小梁,而且能刺激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兔30只,22只兔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制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骨穿刺针行经皮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脂质体至股骨头。于治疗后5周,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股骨头骨组织、骨髓造血组织及血管的变化。[结果]VEGF治疗组,X线及CT检查显示:模型股骨头结构变清晰,骨质破坏明显修复;HE染色结果:VEGF治疗组可见软骨细胞修复性增生,骨髓腔造血组织出现增生,栓塞的血管旁边出现新生的血管。[结论]VEGF治疗股骨头坏死能促进新血管生成及骨修复。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的不正确使用导致股骨头内骨代谢异常、脂代谢失衡、血微循环障碍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Hedgehog通路作为一条高保守信号通路,在组织器官骨骼的形成发育以及疾病过程中有着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发现Hedgehog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脂肪细胞的生成,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新生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有效的靶向调控。现以Hedgehog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精确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细菌脂多糖联合甲基强地松龙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30只经MRI筛选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和病毒治疗组。病毒治疗组动物于髓芯减压术后将rAAV-hVEGF165-IRES-hBMP-7病毒载体注入减压区内。选取病毒注射后12周时间点分别行核素骨扫描,股骨头大体观察、HE染色、VEGF和BM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 MRI检测、大体观察以及HE染色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且病毒治疗组较髓芯减压组及模型组相比股骨头坏死表现明显减轻,VEGF及BMP表达增强,髓腔组织代谢旺盛,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VEGF165-IRES-hBMP-7通过增加髓腔组织的血运、增强股骨头区骨组织质量提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区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MRI对AFHN的早期诊断 ,判断坏死的病理进程及对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2 9例患者进行了MRI、X线平片检查 ,并对坏死的股骨头进行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分析MRI上的信号改变。结果显示 2 9例共 3 5个股骨头经MRI检查发现坏死 ,而X线检查 5例阴性。根据MRI上的信号改变、病灶范围等 ,作者提出Ⅰ、Ⅱ、Ⅲ、Ⅳ型股骨头坏死 ,以指导治疗。MRI检查是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最好方法之一 ,并可判断病理进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 VEGF 和 BMP 双基因共表达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经 MRI 筛选的成模动物随机分为 rAAV-IRES-hrGFP(AAV-GFP)、rAAV-hVEGF165- IRES-hrGFP(AAV-VEGF)、rAAV-hBMP-7-IRES-hrGFP(AAV-BMP)及 rAAV-hVEGF165-IRES-hBMP-7(AAV-VEGF/BMP)四组。通过髓芯减压手术分别将四种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直接注射入各组髓芯减压区内(25 μl/侧)。注射 12 周后分别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HE 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R 检查、核素骨扫描、股骨头血管墨汁灌注冰冻切片、Micro-CT 及股骨头生物力学检测等方法综合评估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结果 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成模率可达 73.33%。病毒注射 12 周后,rAAV-hVEGF165-IRES-hBMP-7 载体有效表达 hVEGF165及 hBMP-7 基因,并产生 hVEGF165及 hBMP-7 目的蛋白;体内表达的 hVEGF165 目的蛋白通过增加股骨头内新生血管数量改善血供,促进了骨坏死区组织代谢;体内表达的 hBMP-7 目的蛋白通过增加股骨头区骨矿物质密度,促进髓芯减压后骨生成。AAV-VEGF/ BMP 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较 AAV-VEGF 组及 AAV-BMP 组更有效地提高了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效果。结论 hVEGF165和 hBMP-7 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通过增加股骨头的血供及增强股骨头骨质量,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在成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MRI对AFHN的早期诊断,判断坏死的病理进程及对治疗方法提供依据。29例患者进行了MRIX线平片检查,并对坏死的股骨头进行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分析MRI上的信号改变。结果显示29例共35个股骨头经MRI检查发现坏死,而X线检查5例阴性。根据MRI上的信号改变,病灶范围等,作者提出Ⅰ、Ⅱ、Ⅲ、Ⅳ型股骨头坏死,以指导治疗。MRI检查是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最好方法之一,并可判断病理进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大鼠激素性坏死股骨头Runx2、Osterix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Runx2、Osterix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动态变化,探讨与骨合成代谢的关系。方法:用臀肌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强迫负荷运动的方法制作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HE染色确定模型诱导成功,提取大鼠股骨头内总RNA及总蛋白,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时股骨头内Runx2、Osterix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的动态变化。结果:造模8、10、12周时,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内Runx2和Osterix基因表达、蛋白合成较正常组减少,两者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0.9621、0.3259、0.0512和0.9661、0.2026、0.0194倍,且随时间推移两者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呈下降趋势。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内Runx2、Osterix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降低,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1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往往发生较为隐匿且进展迅速,如若不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通常会进展为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塌陷,最终导致全髋关节置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虽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已进行广泛地研究,但仍未找到理想的诊疗措施来治愈该疾病,关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将近年来可能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为临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激素治疗SARS患者中期随访的髋部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应用激素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进行中期髋部MRI随访,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和未发生股骨头坏死即正常股骨头的MRI特征.方法 2003年6月至2004年1月对539例(1078髋)应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行MR及X线榆查,诊断股骨头坏死210髋,无股骨头坏死868髋.2007年2至11月对510例(1020髋)SARS患者再行MR及X线复查.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和未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的MRI表现及其变化.结果 末次随访时无新发股骨头坏死病例,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SARS患者MRI影像上的股骨头坏死均出现在激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股骨头塌陷或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信号类型发生改变,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对应STIR序列上高信号.3髋出现坏死范围减小.正常股骨头在T1加权像上有四种MRI影像类型.24髋初次诊断无股骨头坏死者T1加权像出现异常表现,但STIR序列均无异常高信号.这些信号类型在随访的MRI上发生了改变.结论 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SARS患者,MRI影像上出现股骨头坏死均发生在激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少数早期坏死股骨头的坏死范围会减小.正常股骨头的MRI影像存在变异.T1加权像上低信号带、对应STIR序列上高信号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质疏松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7年由Pietrogrande和Mastonmarino报道了第一例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其后关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例逐渐增多,也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免疫性疾病长期的激素治疗,器官移植术后的激素使用等因素,由激素诱发的股骨头坏死越来越多,陈卫衡等[1]对86例经激素治疗后痊愈的非典型性肺炎康复者做出了分析后,确诊股骨头坏死的达到46例,发病率达53·5%。此发现更加提高了医学界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如凝血功能障碍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血管炎学说、脂质代谢障碍学说、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自2012-12—2013-12诊治的股骨头坏死2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4例(激素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2例(酒精组),将同期行THA的6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正常)作为对照组。将26例坏死股骨头及6例正常股骨头制备成病理切片标本进行HE染色、改良Masson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激素组和酒精组同源软骨细胞数减少、骨小梁面积减小,而空骨陷窝率、骨陷窝面积及长径、软骨成骨指数、脂肪细胞长径、血管形成量及新生骨小梁面积等均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空骨陷窝率、骨小梁面积、新生骨小梁面积及脂肪细胞长径等均低于酒精组,而软骨成骨指数高于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骨陷窝面积及长径、有效血管及无效血管数、同源软骨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在组织形态学表现上更为复杂,坏死程度更加严重,在修复过程中也不同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6.
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了解其组织学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方法选用2个月龄FVB小鼠,分为6组,每组5只,A、B、C、D组行甲基强的松龙每日21mg/kg体重皮下注射,分别持续1、2、3、4周,在处死前10和3d以30mg/kg体重腹腔注射盐酸四环素,E组为对照组;F组母鼠行双侧卵巢切除。股骨头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标记、TUNEL和Micro-CT。结果4周时股骨头软骨下骨板和骨小梁出现坏死和空的骨陷窝;有跨越骨骺的骨桥形成;部分骨小梁见双荧光标记带,其中大量骨细胞和成骨细胞TUNEL阳性。Micro-CT发现1~3周骨量逐步下降,股骨头三维重建可见桔皮样改变。结论FVB小鼠作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有其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化瘀活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由川芎、三棱、仙灵脾、骨碎补等药组成的化瘀活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手术方法造成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 ,观察化瘀活骨汤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造模三周后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下降 ,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则上升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光镜观察发现治疗组6周后骨内微循环及骨坏死等病理改变有明显好转 ,而模型组骨细胞坏死及骨内微循环障碍仍非常明显。结论 化瘀活骨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改善了血流变学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内微循环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 ,其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 ,最终常引起严重残疾。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一般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又分为保留髋关节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关节融合术。诊断时疾病的分期和死骨的范围将决定着最佳处理方法的选择。当然其他因素如病因、症状、年龄、身体状况、单侧还是双侧受累也是重要因素[1] 。理想的方法应是保留而不是转换完整的股骨头。ANFH早期病理变化是股骨头的缺血性改变 ,后期则发生股骨头塌陷 ,因此重建及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 ,加强对股骨头软骨下骨的支撑 ,促进股骨头…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缺死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超选择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注入治疗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行血管造影,以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颈血管条数及近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全部患者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远期疗效和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特发性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病例,即股骨头虽有囊性变或硬化改变而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者,施行带血管的股方肌骨移植,藉助此种有血运的骨块植入到已刮除坏死组织的股骨头内,从而达到改善股骨头血运的治疗目的。 我们在7年中共作9例11个髋关节,经3~7年的随访观察,疗效可靠,不仅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