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一般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AF的临床信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结果对有限AF病例(92例)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饮酒时间因素对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无影响;累计摄酒量是影响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饮酒量与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症状和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国内外酒精性肝病研究的重点,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对"证"的研究也是当今中医研究的热点。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地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相关临床检查数据,从数理统计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临床中医证候的特点以及中医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中医虽然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名、病机及治疗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仍然不够深入。本文从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的文献回顾、证素研究、临床证候分布、实验室指标方面对证候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认为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机和症状特点认识不同,造成证型判定不同或者证候命名不同,主要证型间的程度分级以及证候减轻、缓解或演变与病变的关系不明确,没有与病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证型。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医证型与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各患者外周血细胞、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分为肝胃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痰瘀阻滞型5种证型。依据文献建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EIB-4)2种无创肝纤维化模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APRI模型结合凝血功能评估痰瘀阻滞型的诊断价值更优于FIB-4模型,FIB-4模型评估ALD患者肝肾阴虚型诊断价值高于APRI模型。结论:APRI、FIB-4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及凝血功能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病情评估、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研究显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阻断或逆转其发生发展对肝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抗肝纤维化防治措施和药物逐渐得到广泛重视与肯定,尤其中医药的潜在优势得到普遍关注。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发挥疗效的基础,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研究对提升临床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性等问题。本文从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分型指南与标准、证候规范化研究及证候客观化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问题与展望,以期为建立统一、规范、客观的肝纤维化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中毒性肝损害,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影像检查异常。中医的证候特点表现为胁痛、腹痛、黄疸、臌胀等。现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5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症(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ADS)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观察211例符合酒精依赖症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利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学信息,将上述信息数字化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酒精依赖症中医临床证候主要包含通过因子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堆对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分析后,得出以下6个证型: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37例,17.5%);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19例,9.0%);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66例,31.3%);脾虚湿困证(18例,8.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49例,23.2%);湿热内盛证(22例,10.4%)等6个证型。结论 ADS的主要病位在肝、脾两脏,随着疾病的发展可波及肾,关键的病理因素是湿热,关键病机是饮酒无度、脾胃受损、脾虚不运、湿浊困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及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452例CHC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同时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获取肝硬度值(LSM),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LSM7.3~14.6 kPa为界分成3组:LSM7.3 kPa为无或轻微纤维化组;LSM 7.3~14.6 kPa为明显纤维化组;LSM14.6 kPa为严重纤维化组,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医症状、体征采取聚类分析法。[结果]纳入本研究患者390例,其中LSM7.3 kPa 244例;LSM 7.3~14.6 kPa75例;LSM14.6 kPa 71例。LSM7.3 kPa的CHC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LSM 7.3~14.6 kPa的CHC中医证候除肝郁脾虚外,尚有血瘀肾虚;LSM14.6 kPa的CHC中医证候主要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结论]CHC轻度肝纤维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为主;显著肝纤维化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及肝肾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驻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中医证候、证型及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分析320例高原、高寒地区驻训部队官兵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症状特点,自拟《中医证候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完成调查,采集数据。结果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常见症状有干咳、咳声短促(80.9%),咳声频剧(79.1%),咳嗽咽痒(61.2%)等。中医证型多见肺阴亏虚证(29.1%)、风寒袭肺证(21.6%)、肺气虚寒证(16.6%)等。结论明确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BHR咳嗽证型对预防、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动物摸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实验结果对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选择、建立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分析。结论:以40%CCl4油剂为基础,及(或)其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病因干预因素的综合法复制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病理上符合肝纤维化疾病模型,大鼠外在一般表现符合中医证的模型,并经中医药反证,表明该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  相似文献   

13.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 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 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简单便捷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评估指标,进一步揭示各中医证型所蕴含的肝脏炎症情况。方法:纳入165例经肝穿刺活检术证实的CHB患者,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进行辨证分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s-CRP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1级和2级分别与3级、4级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化1期与4期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s-CRP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r=0.321,P<0.001)、纤维化程度(r=0.211,P=0.007)呈正的秩相关关系。血清hs-CRP水平在各中医证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湿热内结、瘀血阻络血清hs-CRP水平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CHB患者病情评估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分级(G)、分期(S)的关系及对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析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4、G3、G4较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与中医证型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久病入血入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  相似文献   

16.
从彭勃治"暗瘀"说探索肝纤维化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阐述了彭勃治"暗瘀"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学说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肝纤维化期相当于暗瘀期"的新观点。并解决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诸多难题,从而使肝纤维化的中医论治有了自身的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支持和准确的切入点,并有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