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经椎间盘中心平面的CT扫描图像上,对下腰段82个正常椎间盘(男49个,女33个)及相应平面后方之硬膜囊,椎管的矢径,横径和面积进行了测量,并用指数形式来表示前,后二者间各项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与40个(男27个,女13个)膨出椎间盘的比较分析,发现硬膜囊面积/椎间盘面积,硬膜囊矢径/椎间盘矢径及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等三个指数在椎间盘膨出的诊断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供颈椎椎间盘与相应椎管及内容物关系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41例新鲜尸体制作横断层标本。选取40例正常MRI扫描图像与80例临床具有颈椎椎间盘症状患者的MRI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RI正常组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组在同一椎间盘层面积椎面积/椎间盘面积,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硬膜囊矢径/椎间盘矢径等三项比值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经过腰椎间盘中心平面的CT图片上,对80例正常下腰段椎间盘及其椎管、硬膜囊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硬膜囊矢径与椎管矢径、硬膜囊矢径与下关节突最大宽、椎间盘矢径与椎管矢径间存在高度相关,提示正常人上述3种结构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本研究结果为一些椎间盘病变诊断指标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成人腰椎管MRI几何测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腰椎管狭窄病人腰椎管径线和面积,并通过与无症状正常成人对照,确定其测量标准值,进一步评价不同测量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成人200例和腰椎管狭窄病人200例,行下腰段L3-4、L4-5及L5-S1水平MR I扫描。测量指标包括:矢状位椎管径矢、韧带间径、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各项数据均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对照组各项指标测量值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矢状位椎管径矢在不同椎间盘水平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韧带间径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硬膜囊和椎管面积:L3-4与L4-5椎间盘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于L5-S1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⑤狭窄组:与中央椎管狭窄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测量结果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矢状位椎管径矢、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及韧带间径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常国人成人下腰段L3-L5椎间盘水平椎管各项径线及面积MR I测量指标,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应有不同的界限值。研究发现椎管径矢仍是诊断中央椎管狭窄的良好指标,椎管面积和硬膜囊面积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贾存玮  胡万鹏 《吉林医学》1999,20(3):152-153
为临床颈椎椎间盘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采用正常及颈椎椎间盘退行变CT扫描图像,进行径线、面积测量和两组对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椎管面积/椎间盘面积、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有显著性差别(P<0.05)。本结果说明:以上指标的改变作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多平面重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55个间盘在完成横断面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MPR)。结果,突出椎间盘在MPR像上呈突入椎管、椎间孔及椎旁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及腰肌囊的软组织影,其纵径均高于椎间隙宽度。形态大致分成三型:Ⅰ型分2种亚型、ⅠA“铆钉形”27个,Ⅰa“图形钉形”10个;Ⅱ型“水滴状”11个;Ⅲ型“游离型”7个,4个Ⅰa型和2个Ⅱ型轴位误为椎间盘膨出。与神经根关系有:腋下型19个和腋前型28个。结论,MPR提供比横断面更丰富的解剖信息,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曾令斌  王宸 《现代医学》2013,(6):367-372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均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T各项指标,包括L3/4、L4/5间隙潜式减压侧椎管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潜式减压侧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上下径、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同时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手术前后各项CT测量结果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指标测量显示,术后L3/4间隙椎管面积(潜式减压侧)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29%和66.5%,L4/5间隙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15%和51.3%,可见术后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状径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4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0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4.5°;L4/5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8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3.9°;术后L3/4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2.44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60.12 mm2;术后L4/5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1.75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58.91 mm2。结果显示侧隐窝矢状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有相应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椎间孔上下径测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评分有明显改变,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临床腰腿痛症状缓解明显,行走能力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可行,术后复查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颈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图像测量的不同方法和指标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图像分析系统测量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80例正常者【4/5、L5/SI两个稚间隙的椎管矢状径(APDC)、椎管面积(CAC)、椎管内切圆面积(ICA)、硬膜囊面积(CAD)和硬膜外间隙(LAC),对两组患者的测量结果及腰椎管狭窄症组测量结果与JOA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最能客观反映腰椎管狭窄程度的CT测量指标,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结果腰椎管狭窄组L4/5及L5/S1两节段的APDC、CAC、ICA、CAD和LAC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APDC、CAC、ICA、CAD和LAC对IA/5、L5/S1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19%、88.41%、92.02%、78.98%、96.37%和73.75%、87.23%、91.49%、78.72%、95.74%;且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与患者JOA评分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T图像测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成像(MR)与手术结果做回顾性对照研究。MIR对间盘突出最具特征性改变是髓核形态上的变化。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破裂、神经根受压及黄韧带肥厚与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8.2%,88.8%、46.4%及64.4%。突出间盘中变性的发生率为71%。并测量了有椎管狭窄的骨性椎管矢状径和硬膜囊矢状径,提出在MRI上硬膜囊矢状径≤10mm时可考虑有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1.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层面拉长,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可不同程度变小,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结论 腰椎间盘CT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2.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lexion-extension motion of lumbar spine on the position and shape of lumbosacral dural sac, 10 flexion/extension lateral myelograms of cadaver specimens of normal lumbar spin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ving from flexion to extension both sagittal diameter and length of the dural sa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ural sac moved caudally, and 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anterior epidural space decreased in the mid-vertebral level but increased in the intervertebral level.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dural sac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腰椎屈伸活动对腰骶硬膜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双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斌 《河北医学》2006,12(3):234-236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手术探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双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6.7%。椎间盘边缘突出限局性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36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和增粗28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16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13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8例。结论:双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 32具成人尸体 (男、女各半 )正中矢状断面上 ,选取脊柱C2 -T1段进行观测 ,取相邻椎骨的前缘、中份、后缘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以及解剖左、右侧椎间孔 ,测量椎间孔的最大垂直高度及最大宽度。结果 :椎体间间隙的高度、前缘为 3 48~ 5 .38mm ,中份为 4 84~ 7 14mm ,后缘为 3 0 5~ 3 84mm ;椎间孔的高度为 7 0 0~ 8 10mm ,宽度为 5 0 0~ 7 35mm。以上对颈椎间隙的定量研究为颈椎病变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伟  张辉  李志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1009-101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2月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20例,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脓肿及椎管等变化。结果20例脊柱结核,共42个椎体受累,13例椎体变形,椎间盘破坏、消失15例,18例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例,2例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能早期明确脊柱结核椎体的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早期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