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氟康唑胶囊2个仿制厂家与原研制剂在3种溶出介质的溶出曲线,为评价氟康唑胶囊药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的装置,测定了3个厂家氟康唑胶囊在0.1 mol/L盐酸溶液、水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溶出曲线,并用f2因子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0.1 mol/L盐酸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C厂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一致,B厂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有明显差异,但在水中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有明显差异,批内均一性的考察结果是C厂家优于B厂家制剂,B和C仿制厂家的批间重复性均良好.结论 作为氟康唑胶囊的溶出介质,水比0.1 mol/L盐酸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对制剂质量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建议修订该溶出度检验方法的溶出介质,与原研药溶出曲线不一致的厂家,建议研究晶型或改进处方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雷美替胺片体外溶出行为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桨法,根据雷美替胺原料药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性能,选择以水、pH 1.0稀盐酸溶液、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及pH 4.5醋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pm,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美替胺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中主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溶出度并绘制溶出曲线,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二者体外溶出行为的相似性。结果在4种溶出介质中,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形似因子分别为72.30、64.25、78.00、68.92,表明二者体外溶出行为具有相似性。结论所建立的雷美替胺片体外溶出行为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雷美替胺片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相似性,并对雷美替胺片仿制制剂的处方和工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7个厂家盐酸二甲双胍片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评价原研制剂与仿制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篮法,转速为100 r/min,分别以pH1.0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为溶出介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曲线,采用f2因子对溶出曲线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 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有2个厂家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四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相似,其余厂家制剂的四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均不相似。结论 多数仿制制剂的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不相似,建议改进制剂处方工艺,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原研与国产仿制制剂硝苯地平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的一致性。方法:参照日本橙皮书的释放度试验条件,分别考察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pH 1.2溶出介质、pH 4.0醋酸盐溶出介质、pH 6.8磷酸盐溶出介质及水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f2因子计算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释放曲线的相似性。结果:13家国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与参比制剂均不相似。结论:该药国产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体外释放行为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帕博西尼胶囊处方。 方法 以帕博西尼胶囊的体外溶出曲线为考察指标,调节帕博西尼胶囊的填充剂比例、崩解剂用量及厂家、原料药粒度,确定帕博西尼胶囊最优处方。 结果 最终确定帕博西尼胶囊内容物:微晶纤维素 PH102/无水直压乳糖为1∶4,台湾永日化学的羧甲淀粉钠为6.00 %,原料药粒度D90为12.00~18.00 μm。单剂量处方:帕博西尼125.00 mg,无水直压乳糖231.20 mg,微晶纤维素PH102 57.80 mg,羧甲淀粉钠27.00 mg,二氧化硅4.50 mg,硬脂酸镁4.50 mg。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均一致。 结论 筛选的帕博西尼胶囊处方可行。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1):19-24
目的考察甲磺酸沙芬酰胺片的制备工艺,并对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筛选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的用量及加入方式、稀释剂微晶纤维素的规格、原料药粒径等,并最终确定处方组成;确定干法制粒、总混、压片、包衣等工序步骤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指标。以原研制剂(Xadago)为参比,采用相似因子f_2法,评价自制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制备的3批甲磺酸沙芬酰胺片与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f_2均大于50,溶出行为相似。结论甲磺酸沙芬酰胺自制片所用辅料用量科学,工艺参数和控制指标合理,工艺稳定,制得产品与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行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国产盐酸地芬尼多片和原研制剂的有关物质和溶出度,评价国产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质量一致性。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进行溶出试验,用pH 1.2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溶液、pH 6.8磷酸盐溶液、水4种溶出介质测定溶出曲线,分析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性。借助GastroplusTM软件结合体外溶出试验结果,建立盐酸地芬尼多片体内外相关性模型。使用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以0.5%三乙胺(有磷酸调pH至4.0)-甲醇(44∶56)为流动相,测定原研制剂、3批仿制制剂及盐酸地芬尼多原料的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结果:国产仿制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与原研不相似,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体外溶出曲线与软件模拟的体内行为不相符,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不能反应体内溶出吸收过程。国产仿制制剂中除已知的降解杂质烯化合物来源于原料外,其他杂质主要来源于辅料,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含量均与原研制剂相当。结论:国产盐酸地芬尼多片工艺水平有待提高,溶出一致性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国内4家硝苯地平缓释片仿制制剂体外释放曲线。方法参照日本橙皮书的释放度试验条件,分别考察国产制剂在pH 1.2人工胃液、pH 4.0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及水中的释放曲线。结果4家国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在上述4种溶出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与原研制剂均不相似。结论国产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体外释放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通过建立有区分能力的溶出介质,考察非布司他片(风定宁■)和原研品(Uloric■)体外释放行为,并开展生物等效性(BE)试验,来确定所选介质能指导处方工艺开发、提升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通过筛选的体外关键介质0.5% SDS,对不同工艺制备的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比较,并分别选择体外 f 2因子不同的制剂A与B,开展BE试验。选择符合试验方案要求的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作双交叉设计试验。以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非布司他的药物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NCA)计算非布司他的药动学参数,对2种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在所选介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中A制剂体外溶出行为不一致( f 2 < 50),体内BE不等效;B制剂体外溶出行为一致( f 2 > 50),体内BE等效。A制剂 f 2 = 47;体内在餐后条件下Cmax、AUC0-t、AUC0-∞的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分别为76.9%~100.0%、101.5%~105.2%、101.5%~105.2%。B制剂 f 2 = 70;体内在餐后条件下Cmax、AUC0-t、AUC0-∞的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分别为95.8%~122.2%、99.5%~106.7%、98.9%~106.0%。结论:所选介质0.5% SDS能区分不同工艺的制剂,且与体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关键介质指导处方工艺研究。对于生物药剂学系统Ⅱ(BCSⅡ)类药物,溶出过程是口服吸收的限速步骤,像非布司他这种难溶且有pH依赖的BCSⅡ类品种,在仿制药开发中,欲达到与原研品体内生物等效难度较高,如能通过建立有体内外相关的溶出曲线方法来指导工艺开发,对降低体内不等效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锦璐  黄健 《北方药学》2019,16(2):11-12
目的:筛选不同粒径阿莫西林原料制成胶囊,测定两种介质的溶出曲线,并与原研制剂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筛分法将阿莫西林原料过筛,制成胶囊后,分别测定自制阿莫西林胶囊和原研制剂在pH值4.0醋酸盐缓冲液、pH值6.8磷酸盐缓冲液下的溶出曲线,采用相似因子(f2)比较溶出曲线相似性。结果:A、B、C、D、E均为不同粒径原料制成的样品,F为原研制剂,在pH值4.0醋酸盐缓冲液、pH值6.8磷酸盐缓冲液中,B、C、D、E与F的f2均在60以下,A与F的f2可达60以上。结论:A制剂与原研制剂的溶出行为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往复筒溶出方法考察奥卡西平刻痕片仿制药与原研药分割后半片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性,评价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分剂量药学特性差异。方法 以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均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250 mL)为溶出介质,往复频率为10 dip·min-1,采用往复筒溶出装置测定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曲线,结合相似因子(f2)法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行为相似性,并与桨法进行比较。采用脆碎度检测仪及电子天平,通过人工掰分法和切药器法测定各厂家半片制剂的脆碎度、分割后质量差异及质量损失。结果 仿制药A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f2均>50,与原研药的溶出行为相似;仿制药B在4种溶出介质中f2均<50,和原研药的溶出行为不相似。仿制药A、B分割后质量差异、质量损失和脆碎度均高于原研药。结论 采用往复筒法测定奥卡西平半片制剂的溶出曲线相较于桨法具有良好的区分力,且仿制药的分剂量质量控制相较于原研药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体外溶出相似性评价研究中,针对批内溶出量相对标准偏差(RSD)较大、无法满足相似因子(f2)法适用条件的情况,验证非模型依赖多变量置信区间法在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中的使用区别。方法 参考FDA和CFDA发布的《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使用两种不同的非模型依赖多变量置信区间法,即Bootstrap统计验证方法(BS)和Mahalanobis distance多变量分析法(MD)对模拟的参比制剂与仿制制剂溶出数据相似性进行评价。结果 利用BS法得出仿制批与参比批的f2预期值(f2*)=59.965,大于50。MD法得到参比批次间多变量统计矩最大值是1.559 4,并将其确定为相似性限度,仿制批与参比批多变量置信区间90%上限为2.656 7,大于相似限度。结论 采用BS法评价体外溶出具备相似性,而采用MD评价方法则不具备相似性。因此,对于同一组数据,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厄贝沙坦仿制片并对其进行工艺与溶出度一致性研究。方法 以原研药(卡压舒®)为参比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黏合剂种类、黏合剂用量、片剂硬度、不同含水量和包衣增重对溶出度的影响,确定处方组成。放大制备3批厄贝沙坦仿制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考察3批样品和原研药的溶出一致性,通过相似因子(f2)法评价自制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 HPMC-E5作为黏合剂较5% PVP K30作为黏合剂时稳定,黏合剂用量、硬度和水分在考察的范围内基本不影响,包衣增重2%~3%,3批自制片与原研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f2均大于50。结论 厄贝沙坦片制备工艺稳定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开发缬沙坦仿制片,并对其进行体外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 以缬沙坦原研制剂(80 mg)为对照药品,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缬沙坦溶出度的处方因素及制备工艺参数,从而确定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测定自制片和原研药在4种溶出介质的溶出过程,采用相似因子(f2)法对两者的溶解曲线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 3批缬沙坦仿制药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15 min内溶出85%,在水、pH1.2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溶液中的f2均大于50。结论 以溶出度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开发的缬沙坦片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具有一致性,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图像数据化软件读取日本橙皮书中或FDA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数据库中溶出曲线数据,再用f2相似因子计算公式计算,用于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的预试验。方法 按软件使用说明,设置坐标原点和纵坐标、横坐标最大值。利用截图软件获取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图,保存为图像文件。确定溶出曲线上需要获取数据的点,经软件分析即可获得各个点的累积溶出量。再用f2相似因子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f2值用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一致性判断。结果 以盐酸雷尼替丁片为例,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获得日本橙皮书溶出数据库中参比制剂的累积溶出量数据,用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的预试验。结论 图像分析软件可以通过数据化处理,得到文献上参比制剂的溶出量数据,用于仿制药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的预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格列齐特片,进行体外溶出一致性评价。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黏合剂的浓度、外加崩解剂的量、外加润滑剂和助流剂的量、颗粒的大小和片剂的硬度几个因素对溶出的影响,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放大制备3批格列齐特片,考察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自制片和参比制剂的溶出一致性。结果 3批自制片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15 min内溶出大于85%,在水、pH1.2盐酸溶液、pH6.0磷酸盐溶液中的f2均大于50。结论 在4种不同的溶出介质中,自制片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一致。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Context: Drug polymorphism could affect drug product dissolution, manufacturability, s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bioequivalence. The impact of polymorphism on the manufacturability and in vitro dissolution profiles of sulindac capsules has not been studied ye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olymorphism on the manufacturability and in vitro dissolution of sulindac hard gelatin capsul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ulindac crystal forms I and II (SLDI and SLDII, respectively)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Powder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one of the polymorphs, lactose and magnesium stearate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flow properties determined. Hard gelatin capsules were filled with the formulations and tested for fill-weight variations. Drug dissolution for SLDI- and SLDII-containing hard gelatin capsule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Differences in flow properties for each polymorph were observed, as well as for their formulations, which in turn affected capsule weight homogeneit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and extent of drug release were observed between SLDI- and SLDII-containing capsules.

Discussion: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SLDI showed a better manufacturability and a better dissolution profile than those with SLDII.

Conclusion: Sulindac crystalline form I was the best candidate for hard gelatin capsule formulation because of its technological and in vitro dissolution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奥氮平片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用HPLC测定奥氮平片的奥氮平和有关物质含量,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测定溶出曲线,用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奥氮平片的处方和工艺。结果 微晶纤维素加入方式(内加或外加)和羟丙基纤维素用量对颗粒大小分布有显著影响,羟丙基纤维素用量和制粒搅拌速率对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有显著影响。经过优化得到的奥氮平片处方为奥氮平2.5%、乳糖78%、微晶纤维素10%(内加)、羟丙基纤维素4%、交联聚维酮5%、硬脂酸镁0.5%;制粒工艺参数:切割速度30 rps、搅拌速度3 rps、制粒时间5 min。结论 确定性筛选设计适用于奥氮平片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筛选和优化,根据确定性筛选设计确定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所制的奥氮平片,其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其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羟苯磺酸钙片体外溶出曲线试验方法,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溶出曲线的一致性。方法 以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水为溶出介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羟苯磺酸钙片仿制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药相比,f2值均大于50,与原研药溶出曲线相似。结论 建立的方法适用于羟苯磺酸钙片仿制药的溶出曲线测定,为羟苯磺酸钙片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 5个不同厂家的美洛昔康片剂与胶囊剂的溶出度 ,考察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片剂与胶囊剂的溶出度。结果  5个不同厂家的美洛昔康片剂及胶囊剂 45min内均溶出 70 %以上 ,溶出度参数T50 、Td、T80、m及溶出速率常数Kr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不同厂家产品的内在质量存在差异 ,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