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骨症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石骨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本院1970-2000年诊断的3例,结合国内外报道的45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患儿贫血及肝脾肿大突出,血象有类白反应,骨髓穿刺难以成功,骨骼X线具有确诊意义。结论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成骨过程中软骨基质持续钙化。石骨症预后不良,骨髓移植可能为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石骨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我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石骨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遗传方式的石骨症临床表现各异,轻重有别,预后不同,临床易漏诊、误诊.骨骼X线具有确诊意义.结论 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石骨症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是其诊断要点。当前已知其病因为破骨细胞数量减少及其功能缺陷,并受多基因调控,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本文报道1例成人型石骨症患者,并结合文献,介绍该病的临床分型、特征性X线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骨硬化症;破骨细胞;X线,诊断;体征和症状;病例报告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06  相似文献   

4.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至今其发病原因仍不明确。主要见于儿童,为恶性石骨症,需与良性石骨症、氟骨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碳酸酐酶Ⅱ缺乏综合征、髓纤(MF)、铅磷中毒等相鉴别。本文结合一例石骨症合并颅内血肿病例的具体资料,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骨症和石骨症的影像表现,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经证实氟骨症男94例,选择经证实石骨症病例34例,经过DR检查.对所选患者根据不同分期,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建立统一病历.结果:氟骨症和石骨症的X线影像表现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特点.结论:氟骨症和石骨症的X线影像表现综合分析易于区分,可以帮助我们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朱敏 《安徽医学》2000,21(4):28-29
目的:阐明跟痛症只是跖筋膜炎与跟骨高压症的共同症状,后二者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诊断为跟痛症的病人586例,均先采取了保守治疗,无效病例则采取跟骨钻孔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有效的586例均符合跖筋膜炎的诊断,跟骨钻孔减压才有效的18例则为跟骨高压症。结论:跟痛症应有跖膜炎与跟高症之分。且两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此外,两者间没有任何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儿童石骨症并发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石骨症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通过分析1例儿童石骨症,并结合文献来阐明该病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诊治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例儿童石骨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病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全身性骨质硬脆易折.诊断多靠X线特征性表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根治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石骨症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石骨症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对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新生儿石骨症目前还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控制感染,输血,加强护理,防止外伤性骨折等。唯一有效的治疗是骨髓移植,其近期疗效满意,但是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结论对于新生儿石骨症患者要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以不断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8日首次收治一例罕见石骨症病人,石骨症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临床分为幼儿型(恶性型)和成人型(良性型)主要表现为贫血,骨折,颅神经损伤和肝、脾肿大、X线表现广泛性骨质密度增高。其发病机理为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上易误诊为因病及骨髓纤维化,治疗可试用强的松,骨髓移植及其它造血干细胞移植,此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骨外骨肉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典型临床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总结骨外骨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对罕少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以典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对骨外骨肉瘤从临床发病特征、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特征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学习。结果骨外骨肉瘤为临床少见病,它的正确诊断需病理检查与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相结合。典型的X线表现是边界尚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内有点状或大片的钙化斑,肿块与周围骨骼不相连。其病理检查特点可概括为:(1)发生于软组织而不附着于骨或骨膜;(2)具有一致的骨肉瘤图像(排除混合性恶性间质肿瘤);(3)产生骨样和(或)软骨基质。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结论骨外骨肉瘤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以往文献报道的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文报道的1例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及复习往文献报道的病例,对11例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例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病例中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局部症状明显,其中9例有颅神经损害症状,骨质破坏明显。结论浆细胞瘤是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颞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治疗方法为手术和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以往文献报道的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本文报道的1例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及复习往文献报道的病例,对11例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例颞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病例中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局部症状明显,其中9例有颅神经损害症状,骨质破坏明显.结论 浆细胞瘤是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颞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治疗方法为手术和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石骨症13例的临床和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X线主要表现为骨硬化、成型异常和骨中骨.全身大部分或所有骨骼密度增高硬化,但下颌骨很少累及,颅骨亦较轻.骨硬化表现为无定形、横行带状或纵行长条状.硬化区骨结构消失而不能辨认.结论 X线平片是石骨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的累及部位、范围和程度,对石骨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报告股骨大粗隆部溶骨性病损27例。其中骨囊肿10例(37%),骨结核5例(18.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14.8%),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11.1%),骨血管瘤2例(7.4%),软骨母细胞,骨巨细胞瘤,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10例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相吻合。本病应综合临床,X线及病理三者所见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诊断。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称Albers-Sch-nberg氏病或称大理石骨(Marble-bone),系一种比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其X特征为部分或全部骨骼呈现普遍性的密度增高、骨纹理增粗、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或消失。在临床上,患者可有贫血、肝、脾、淋巴结增大及多发性骨折等症象。远在1904年Albers-Schnberg氏首先报告了第一个石骨症病例,并作了讨论。由于其密度与大理石相似,故称之为大理石骨。1926年Karshner氏又命名为石骨症。嗣后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石骨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例儿童石骨症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有效的护理,使干细胞移植术获得成功。结合石骨症特点,观察移植后有无不良反应和减低并发症的出现,以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和骨抗为重点,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预防穿刺部位和口腔感染,指导合理喂养。结果:石骨症患儿成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严重移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注意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儿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骨转移瘤的常用方法,早期发现转移灶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但何种检查方法能更为有效地检出骨转移灶,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4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同时行MRI及SPECT骨显像检查的病例,并比较了SPECT骨显像、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甲下骨疣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结合收治9例病例,就其临床体征、X线片、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甲下骨疣为发生于指或趾甲下的骨软骨瘤,局部畸形明显,X线片显示明确,易于诊断。治疗应切除骨软骨瘤、修复甲床并矫正畸形。结论:甲下骨疣虽为良性骨肿瘤,但局部畸形明显、并发症多,影响肢端功能,应予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ulti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MC-BPPV)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中国武警总医院眩晕科被诊断为BPPV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MC-BPPV的临床特征、复位治疗策略与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定期随访,分析与评价其复发情况及预后.结果 在96例多半规管BPPV病例中,双侧后半规管管石症型26例(27.1%);一侧后半规管管石症型合并对侧水平半规管管石症者5例(5.2%);一侧后半规管合并同侧水平半规管65例(67.7%).平均复位(3.60±2.07)次;复位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2%、11.5%、19.8%和31.4%.结论 MC-BPPV通过细致检查可得到明确诊断及有效地复位治疗,复位治疗后虽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仍可得到成功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石骨症由Alber-schonberg于1904年首先描述,病理及X线特征称之为:大理石骨病(Marblebone disease),广泛性骨质硬化症(Osteoclero-sis generalisata tragilis),粉笔骨(Chakybone),先天性骨硬化(Congenital Osteosclerosis)。本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国内1955年开始由何氏及蒋氏报道5例,至今国内约78例,国外报告约300余例。而家族性石骨症则为罕见。最近我院遇到两例为同胞兄弟,并进行了2年的随诊观察。病例报告例1 孙××,男,23岁。因经常头痛,周身无力来诊。体检:营养发育不良,双眼球突出,鸡胸,脊柱后突,心肺及腹部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