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接骨膏治疗肋骨骨折合并创伤性湿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接骨膏口服。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接骨膏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感染、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理论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9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医组、大黄组每组各30例。通过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综合疗效评定。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3.3%;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的76.7%;大黄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要好,大黄组即在中西医组中加用大黄通腑治疗,疗效较中西医组好,提示“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即肺病治肠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咳嗽患者69例,均给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拟的消咳方治疗。结果:治愈36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0%。结论: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通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A组及治疗B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A组采用阿奇霉素单程疗法联合豁痰通络方内服,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玄明粉敷胸膏外敷。观察3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以评价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通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发热改善情况: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治疗7 d后喘促改善情况: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0 d后咳嗽改善情况:治疗A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治疗20 d后痰壅改善情况: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3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比较,治疗A组优于对照组,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结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通肺络联合通腑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发热、咳嗽、痰壅及喘促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阴阳相关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多年来,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是多方位的,除了中医理论内涵的阐述,还包括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手段从微观水平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病例观察和临床疗效分析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希望能够追源溯流,从根本上认识"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从阴阳学说出发,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表里以及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6.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雪峰 《光明中医》2009,24(5):847-848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以此立论分别采用脏腑同治和脏病脏治原则组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郁肺证72例,进行组间疗效对照,结果脏腑同治组无论从总有效率还是肺功能改善程度上都明显优于脏病脏治组,提示充分应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辨证施治在提升临床疗效方面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探讨了在泄泻的病理过程中肺脏对于大肠腑的影响,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辨证思路,总结清源洁流治湿泄、逆流挽舟洽风泄、宣肺化痰治痰泄、清肺润燥洽热泄、温肺补气治虚泄等治疗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肺论治肛肠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清泉 《四川中医》2001,19(12):65-65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肛肠疾病从肺论治,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竺 《新中医》2010,(12):9-10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参芎注射液,治疗14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74.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小儿肺炎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常规抗感染加肺部配合微波照射肺俞穴理疗治疗组68例(治疗组)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组6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止咳、化痰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各项临床指标消失时间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敏 《新中医》2021,53(14):25-28
目的:观察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悸、乏力、气短、胸痛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O_2、P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CO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燥湿化痰方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燥湿化痰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燥湿化痰方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国伟 《新中医》2016,48(12):30-31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肺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MMRC)评分、体重指数(BMI)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咳嗽、气短、食少、咯痰、腹胀等症状均有好转,各项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变化不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9.36%,对照组70.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2.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而pH值与对照组接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较常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可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便秘是一种常见大肠腑疾病,其从肝、脾、肾论治居多,治疗后症状多得到改善,亦有患者难以起效,若在治疗时辅以宣肺之法,便能增进疗效。浅析曹吉勋教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诊治便秘的经验,并举例佐证,加强对名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总计1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上给予补肺益肾汤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后,对肺功能及病情的改善情况均较为明显(P0.05),但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益肾汤配合西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有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爱军  裘霞敏  范风雷 《新中医》2015,47(5):207-209
目的:观察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肺炎患儿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总疗程时间(6.25±1.78)天,短于对照组的(8.42±2.64)天(P<0.0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25%、97.50%,高于对照组的43.75%、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肺散结化瘀汤辨证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周平安教授运用表里和解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在抗病毒方面与退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清肠保肺法是周平安教授表里和解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探析与临床应用及方药探析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理论探析包括: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疫毒犯肺是病因病机的核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生理病理相联系;分消走泄是温病的基本治则;温病下不厌早:可以截断病邪传变,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清肠保肺法于流感危重症行之有效。临床应用及方药探析包括:流感的治疗泻下药物应该早用;流感危重急症予高位灌肠有卓效。  相似文献   

19.
邱丽燕  王水有 《新中医》2019,51(2):123-125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治疗,治疗后分别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治疗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优于其他2组(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优于其他2组(P 0.01)。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罗胜  唐毅  张高  周莺  冼宙宁 《新中医》2019,51(3):139-143
目的:探讨"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胃论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治疗组62例,2组均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根据"聚于胃,关于肺"理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以半夏泻心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改善(P 0.05),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LCQ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项积分均较前改善(P 0.05),治疗组生理状况、生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随访6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4%,对照组为86.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胃论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提高临床疗效,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