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变应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62例患儿中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97%,其中17例(27%)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20例(32%)对2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粉尘螨(18%)、柳桑梧桐花粉(18%)。食物组最常见的为蛋白蛋黄(24%),牛奶(15%),鱼(11%),虾蟹(11%)。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蛋黄和牛奶等蛋白类食物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筛选过敏原,可指导对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过敏原的检测。方法:笔者对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1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患儿的食物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及其影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包括粉尘螨、屋尘螨、跳蚤、霉菌、甲醛、鸡鸭鹅毛皮屑、艾草、榆柳杨树、猫狗毛皮屑、汽油甲苯、荨麻等,食物性过敏原包括鱼虾、橙葡萄草莓芒果、牛羊猪肉、蛋白蛋黄牛奶、花生芝麻核桃、小麦大豆荞麦、苹果芹菜等,不同类型过敏原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率的影响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较为复杂,针对其过敏原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各种变应原与疾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各种变应原与疾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及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以及血清总IgE、细胞结合IgE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疑似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总体过敏原情况,以及血清总IgE、细胞结合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患者有72例,主要阳性食物是虾、蟹、牛奶;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患者有89例,主要阳性吸入物是尘螨组合、蟑螂、霉菌组合。观察组的血清总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总Ig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胞结合IgE对过敏性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确定过敏原种类,同时联合检测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有助于过敏性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2000 例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 患儿进行小组划分,0 ~ 2 岁患儿为甲组(658 例),3 ~ 4 岁患儿为乙组(798 例),5 ~ 8 岁为丙组(813 例)。分组统计 三组患儿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查结果。结果:2000 例患儿吸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954 例,总阳性率为 47.7 %,食 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789 例,总阳性率为 39.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儿食入特异性 IgE 阳 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高,吸入性特异性 IgE 阳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尘螨,其次为灰尘、豚草 / 艾草、点青霉 / 毛霉 / 根霉等;湿疹、 荨麻疹患儿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最高的为虾 / 蟹 / 贝,其次为牛奶、鸡蛋等,哮喘患儿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检出率最高,其 次为鸡蛋、芒果 / 桃 / 菠萝等。结论:食入性物质是 2 岁前儿童的主要过敏原,吸入性物质是 2 岁以后儿童的主要过敏原, 临床检测中可以根据过敏原 IgE 对于患儿的实际过敏原进行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7.
133例哮喘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采用ELESA法检测 133例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吸入性抗原中螨特异性IgE阳性率最高 ,平均为 70 .7% ,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显著增加。在食物抗原中以牛奶特异性IgE阳性率最高。蟑螂特异性IgE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 ,为9%~ 14 .5 %。结论 螨虫和牛奶是哮喘的主要触发因素 ,切实有效的防螨和避免过敏食物措施很重要。蟑螂是杭州地区重要的哮喘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哮喘儿童的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法玛西亚CAP系统)对我院儿科哮喘门诊和病房诊为哮喘的156例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将所有受检患儿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各年龄组SIgE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哮喘儿童78.2%与过敏有关。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78∶1,男性高于女性。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或两者均可发生;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户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其次为牛肉、腰果、虾。结论屋尘、户尘螨、牛奶是儿童常见过敏原。哮喘应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治。体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CAP系统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过敏原检测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湿疹患儿接触变应原的情况以及常见吸入和食入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76例慢性湿疹患儿进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慢性湿疹患儿总IgE阳性检出率为97%。食入变应原中蛋白蛋黄、牛奶、鱼、虾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14%,13%,4%;吸入变应原中粉尘螨、蟑螂、桑柳梧桐树花粉、霉菌、狗猫皮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10%,10%,7%,7%。0~6岁组和大于6岁组粉尘螨、蟑螂特异性IgE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蛋白蛋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螨虫、鸡蛋、牛奶、鱼是杭州地区小儿慢性湿疹常见的变应原。小于6岁湿疹患儿主要对鸡蛋等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而大于6岁患儿主要对粉尘螨、蟑螂等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对防治小儿慢性湿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32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各类过敏原的捡出率,了解各种过敏原在洛阳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6例荨麻疹,128例湿疹及45例异位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常见过敏原的特异性IgB。结果329例患者中221例(67.17%)至少有一项特异性IgE阳性。在吸入性过敏原中以尘螨为最高,其后依次为霉菌混合物、树木花粉、动物皮屑等,食物性过敏原中以肉类蛋白为最高,其后依次为鱼虾、牛奶、坚果等。结论通过血清特异性IgB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寻找相应过敏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过敏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瑞典UniCAP 100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常见吸入性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并将患者分成未成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的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 5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特应性IgE阳性者:phadiatop 382例(72.1%),hx2 292例(55.1%);总IgE阳性者360例(67.9%)。2组中常见的变应原相似;未成年组phadiatop和hx2的4,5,6级病例的阳性率及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结论粉尘和尘螨是唐山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未成年人对上述变应原的过敏比例及敏感程度高于成年人;变应原阴性的患者中可能患有局部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在变应性鼻炎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PCA(PolyCheck Assay)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5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20种特异性IgE。结果显示一种以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34%。结论提示体外检测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在诊断变应性鼻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湿热蕴脾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总IgE水平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总IgE水平,其中湿疹167例,特应性皮炎31例,荨麻疹44例。结果: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阳性者113例,占46.69%。其中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蟑螂、艾蒿过敏者多见,各占33.88%、15.70%、14.87%,食物性过敏原以蟹、海鱼组合、花生多见,各占16.52%、11.57%、9.91%。结论:广州地区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规检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有助于寻找相应过敏性,减少或避免接触,可减少疾病反复,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过敏性皮炎患儿接触变应原的情况以及各种常见吸入和食入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58例患儿进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过敏性皮炎患儿总IgE阳性检出率为97%。食入变应原中蛋白蛋黄阳性检出率31%,牛奶阳性检出率12%,鱼阳性检出率12%,虾蟹阳性检出率3%。吸入变应原中粉尘螨的阳性检出率为33%,蟑螂阳性检出率为10%,桑柳梧桐树花粉阳性检出率为9%,真菌阳性检出率为7%,狗猫皮屑阳性检出率为7%。结论螨虫、鸡蛋、牛奶、鱼是杭州地区儿童过敏性皮炎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对防治儿童过敏性皮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城市儿童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基线水平与IgE介导的吸入性过敏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1000例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对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和总IgE初筛测定。结果:男性和女性儿童之间的各个年龄段的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小城市7~9岁组儿童IgE水平高于2~6岁以及10~12岁两个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200例血清是吸入性过敏阳性,占总样本的20.00%,而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过敏原阳性反应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致儿童吸入性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包括具有多种,点青/烟曲/黑曲/交链霉所占比为29.00%、狗毛皮屑所占比为24.00%、户尘螨所占比为18.00%、猫皮屑所占比为14.00%、屋尘所占比为7.50%、蒲公英所占比为5.00%、桑树所占比为2.50%;其各个过敏原种类所占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以点青/烟曲/黑曲/交链霉较为常见。结论:通过对特异性IgE和血清IgE进行测定,发现儿童吸入性过敏的过敏原种类以点青/烟曲/黑曲/交链霉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左西替利嗪片和双嘧达莫治疗,两组疗程1个月,并随访1年。并检测该116例患者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结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疗效及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人数及比例比对照组低,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物IgG抗体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检测71例UC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合检测结果实施个体化饮食指导。结果本组UC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率为1%(鸡肉、蘑菇)~38%(蛋黄蛋白),其中蛋白蛋黄、蟹、虾、玉米、牛奶、大米等几种食物阳性不耐受程度较高。通过个体化饮食指导,患者能掌握正确饮食调整方法,症状缓解。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对了解UC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因子TNF-α与IL-18变化在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120例,其中单纯过敏性紫癜患儿5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70例,另选择健康儿童120例,进行血清因子TNF-α与IL-18检测,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TNF-α与IL-18值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均<0.05)。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血清TNF-α与IL-18值高于单纯过敏性紫癜患儿,但是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法相关分析显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血清IL-18值与TNF-α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与IL-18变化能够反映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机体状况,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溃疡性结肠炎(UC)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UC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UC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率范围为1.4%(鸡肉、蘑菇)-38%(蛋黄蛋白),其中鳕鱼、蟹、大豆、西红柿4种食物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青少年组、壮年组及老年组对牛奶、大米不耐受性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多种不耐受食物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且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性;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以指导UC的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细菌、药物、寄生虫、食物及其它物质过敏所致的一种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痛、腹部症状及肾功能损害。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最小2岁 ,最大23岁 ,平均12 5岁。单纯性皮肤型紫癜3例 ,紫癜伴有关节睟痛、腹部症状的15例 ,伴肾损害的12例。2护理2 1一般护理过敏性紫癜多因过敏引起 ,所以查找并去除过敏原是护理的根本。但有些患者及家属通常绞尽脑汁也找不出过敏原 ,这时 ,可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