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收集2011~12月至2012~10月我院肿瘤科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消化道反应总发生率为72%,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56%,严重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12%,迟发型腹泻总发生率为40%,较严重的Ⅲ度发生率为4%,无严重的Ⅳ度腹泻,占腹泻总发生率的10%。急性胆碱能发生率为16%。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结论伊立体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Ⅲ~Ⅳ度)发生率较低。发生腹泻的时间大约在用药后4~6天。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戒烟戒酒的宣传,继而达到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主要不良反应,总结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和迟发性腹泻的护理经验.方法 45例病理证实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改良的FOLFIRI方案治疗,共190个周期.结果 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13例,发生率为28.9%,迟发性腹泻3例,发生率为40.0%,其中3度以上的腹泻发生率为6.7%.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对大肠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方案伊立替康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d为一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共有3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CR,12例(36.3%);PR,15例(45.5%);NC,4例(12.1%);PD,6例(6.1%)。CR+PR,27例(81.8%)。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以白细胞降低为主,Ⅲ~Ⅳ发生率为7/33(21.2%)。恶心呕吐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在治疗后3.5~18d。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可以有效治疗SVCS,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可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一线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86例对铂类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采用恩度+伊立替康联合治疗,至少完成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总有效率为36.1%(31/86),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迟发性腹泻、心脏毒性,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恩度联合伊立替康应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疗效值得肯定,可以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将对使用伊立替康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时发生迟发性腹泻患者给予临床分组研究,从而探讨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疾病的临床疗效,最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抗肿瘤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给与间苯三酚药物治疗;对照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给与奥曲肽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均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同时补液以维持体内水分、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但须保证营养摄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经间苯三酚与奥曲肽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64.29%,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间苯三酚给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老人及儿童,在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疾病的同时,可间接提高患者抗肿瘤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铂类耐药型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9例铂类耐药卵巢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总缓解率26.4%,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突出的不良反应为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迟发性腹泻。结论伊立替康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特点与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信息,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原发灶部位、伊立替康剂量、UGT1A1基因多态性等临床特征与腹泻发生率、腹泻严重程度的关系,总结伊立替康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75例使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05例,女性70例,腹泻发生率为25.7%(45/175),其中早发性腹泻7例(4.0%),迟发性腹泻38例(21.7%);轻中度腹泻(I~Ⅱ级)36例(20.6%),严重腹泻(Ⅲ~IV级)9例(5.1%)。严重腹泻均为迟发性腹泻,发生于给药后5~14 d。高龄(≥65岁)是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2);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时严重腹泻发生率为17.0%(8/47),高于FOLFIRI方案(P=0.003);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的严重腹泻率为40%(4/10),高于联合其他铂类,但无统计学差异(P=0.22);患者性别、烟酒史、原发灶部位、伊立替康剂量、UGT1A1基因多态性对腹泻发生率和发生的严重程度无影响。结论:高龄(≥65岁)患者使用伊立替康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时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时需警惕严重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经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8例,均以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展开治疗,在4个周期的化疗后对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5.4%;疾病控制率为93.8%。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从高到底依次为:乙酰胆碱能综合征Ⅰ~Ⅱ度37.5%,恶心、呕吐Ⅰ~Ⅱ度35.4%,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Ⅱ度33.3%,Ⅲ~Ⅳ度2.1%;迟发性腹泻Ⅰ~Ⅱ度29.2%,Ⅲ~Ⅳ度4.2%,血小板减少Ⅰ~Ⅱ度20.8%,脱发Ⅰ~Ⅱ度12.5%,手足综合征Ⅰ~Ⅱ度8.3%。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十分显著,且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耐受程度之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给予伊立替康90mg/mz,静脉滴注,第1、8天,每21天重复。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化疗前常规止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R)患者,其中,部分缓解(PR)12例(24%),稳定(SD)26例(52%),进展(PD)12例(24%),总有效(CR+PR)率为24%,疾病控制(CR+PR+SD)率为76%。均未出现药物所致死亡及严重不良事件,其中血液学毒性为骨髓抑制I+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例(58%),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例(14%);非血液学毒性为I+Ⅱ度迟发性腹泻18例(36%),Ⅲ+Ⅳ度迟发性腹泻3例(6%),I+Ⅱ度恶心呕吐29例(58%),Ⅲ+IV度恶心呕吐4例(8%)。结论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胃固肠方预防伊立替康致结直肠癌患者迟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伊立替康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预防组(n=18)和对照组(n=22),预防组予和胃固肠方于化疗前一天预防用药,患者出现腹泻后均常规用盐酸洛哌丁胺及蒙脱石散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腹泻、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及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预防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16.2%,对照组为33.8%,差异有统计学恴义(P<0.05);预防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7.6%,对照组为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固肠方有预防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本院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就诊于本院并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共计76例肿瘤患者被纳入分析。76例患者均行UGT1A1*28基因检测(突变比率23.68%),其中有45例患者同时行UGT1A1*6基因检测(突变比率24.44%)。UGT1A1*28基因突变患者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OR=10.79,95% CI:1.24~93.86, P=0.016)。伊立替康化疗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肝损伤在本研究中未显示出与UGT1A1基因型的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引起的严重白细胞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2.
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及其赔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其赔偿机制。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的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各年龄层,21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好转,7例病情加重,1例有后遗症,导致的医疗费用支出平均达8491.95元,支付类别近一半为自费。结论药物不良反应难以避免,在加强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亟待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以维护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216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对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过敏反应、皮肤及其附件,局部和口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结论: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及其单独与联合用药量,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明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与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药师要积极参与用药安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陈珑  黄平  张相杰  梁冬  侯本新  冯军  李日彩 《河北医药》2016,(20):3098-3100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方案治疗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失败后的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方案治疗的9例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失败后的肺小细胞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经过化疗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得到改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6例,有效率33耨.3%(3/9),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2.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其中Ⅲ~Ⅳ度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1%、11.1%、0。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方案治疗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失败后的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伊立替康联合顺铂(DDP)方案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伊立替康组(40例)和高剂量伊立替康组(40例),分别接受低剂量伊立替康和高剂量伊立替康方案化疗。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反应率(response rate,RR)和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伊立替康组RR52.5%,中位PFS为6.2个月;高剂量伊立替康组RR 60.0%,中位PFS为5.5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腹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伊立替康与高剂量伊立替康二线治疗SCLC客观疗效及PFS相当,但骨髓抑制及腹泻明显低于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17.
伊立替康是治疗胃肠道肿瘤和小细胞肺癌的常用化疗药物,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涉及羧酸酯酶、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和细胞色素P4503A4等多种酶与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患者的年龄、吸烟、合并用药等非遗传因素也可影响机体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制定伊立替康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扶正祛邪中药联合顺铂及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祛邪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C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2例胃肠道反应,2例骨髓抑制,4例恶心呕吐,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治疗后,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明显,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提升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合理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1107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过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病例,参照其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进行合理性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107例病例中,用药疗程不合理13例(1.17%),用法用量不合理78例(7.05%),滴注速度不合理39例(3.52%),联合用药不合理34例(3.07%)。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6例(1.44%),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全身和神经系统。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率比已有文献报道高。结论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存在不合理情况,其中用法用量和滴注速度不合理所占比例较大。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其使用合理性,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识别不良反应,尤其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