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络病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络脉空虚、络脉阻滞和络脉损伤三个方面探讨了血管性痴呆与络病的密切联系,络病理论可作为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指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络,脑络正常是维系脑髓神机正常状态的基本条件,病机关键为脑络受损、神机失养,阐明血管性痴呆发病规律符合络病的病机。进一步提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及时参以治络通络的方法 ,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了诊疗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方法: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病理基础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分析其中医微观病机特征。结果:提出了病位在脑络,络脉空虚是其病理基础,络脉瘀滞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等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因病机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是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本质的疾病,肾虚髓空神机失用是痴呆发生的根本病机,而肾阴亏损,脑髓化生不足,脑府失养,脑脉失用,神机运化失常是主要病理变化。人到老年,肾气已衰,精髓乏源,脑失所养,复加其它因素诱发而成。从肾的生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生理联系、肾的病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病理联系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痴呆是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本质的疾病,肾虚髓空神机失用是痴呆发生的根本病机,而肾阴亏损,脑髓化生不足,脑府失养,脑脉失用,神机运化失常是主要病理变化.人到老年,肾气已衰,精髓乏源,脑失所养,复加其它因素诱发而成.从肾的生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生理联系、肾的病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病理联系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肾与脑相关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得以发挥,尤其本课题组近年来逐渐明确"肾脑相济"相关理论,它在人体通过经络结构、生理功能与阴阳五行方面与五脏之间相互联系.而其中肾与脾、心与脑之间的互根互用,在治疗因脾胃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血脉病中有更高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文章旨在以"肾脑相济"理论为出发点,梳理历...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满意手段,临床上常用脑血管扩张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益智药以及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将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王永炎[1]院士经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浊毒损伤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刘兴山[2]等亦认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VD的病机关键。赵南刚[3]等认为,肝阳亢盛致VD,精、气、血的亏虚及髓海失养是发病的根本,肝阳亢盛是发病的重要环节,风、火、痰、瘀等邪内阻,扰动清窍,清窍受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2临床治疗2.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化帕金森病中医病机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帕金森病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病机。结果: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机为肾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因虚而致瘀,并提出帕金森病病机新假说———以肾为中心、督脉为枢机的肝-肾-脑轴功能失调。结论:肾虚为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血管性痴呆多是在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过程中呈阶梯样进展,三期证候各不相同;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基础;痰瘀蕴结,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血管性痴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以络脉空虚为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病理变化,酿毒伤络则是该病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当以通补为宜,补肾为本、痰瘀并治,早期治疗减少脑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巢同磊  王欠欠 《中草药》2018,49(14):3446-3451
橙皮素是一种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橙皮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蛇毒血凝酶、抗纤维化等作用。对近5年来有关橙皮素及其衍生物一些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橙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其在其他疾病领域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对东莨菪碱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连翘酯苷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多奈哌齐组(3 mg·kg-1)和连翘酯苷(200 mg·kg-1)组,每组12只。各组连续给药14 d。给药第14天,东莨菪碱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连翘酯苷组给予东莨菪碱(3 mg·kg-1),腹腔注射。20 min后,进行跳台实验。同时,观察连翘酯苷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环磷酸腺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另设一批实验,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东莨菪碱模型组,维生素E组(100 mg·kg-1)和连翘酯苷(200 mg·kg-1)组,给药14 d后,断头处死动物,检测连翘酯苷对东莨菪碱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单胺氧化酶(MAO)的影响。结果:跳台实验获得期和巩固期,东莨菪碱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安全期时间比率显著下降(P0.05),连翘酯苷显著增加安全期时间比率(P0.05)。连翘酯苷显著降低东莨菪碱模型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Ach E活性(P0.05)。连翘酯苷显著升高东莨菪碱模型小鼠海马P-ERK含量,与东莨菪碱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东莨菪碱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MAO活性(P0.05)。连翘酯苷能显著升高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MAO活性,与东莨菪碱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翘酯苷可提高东莨菪碱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模型小鼠大脑皮层Ach E活性,促进环磷酸腺苷(c AMP)表达,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介绍宣桂琪教授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临床辨证突出风邪,兼夹食积、痰滞、血瘀;认为"食积"既为致病因素之一,又是抽动症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治疗注重熄风通络、平肝止痉、调补心脾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00例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上,治疗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剂,对照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安慰剂,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IV(UPDRS IV)、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随时间改善,UPDRSIV、UPDRSIV-A、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AIMS肢体部分评分在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明显改善(P < 0.01)。结论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AD患者32例和健康老年人30例。AD组给予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AD患者针刺前后的认知功能、非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IL)-1β、IL-2、IL-6、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针刺后AD组MMSE评分升高,CDR、ADAS-cog、ADL评分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CD3~+、CD8~+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数量增加(P0.05),针刺后CD3~+T细胞数量增加(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IL-1β、IL-2、IL-6、IFN-γ水平增加(P0.05),IgG未见明显改变(P0.05),针刺后以上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改善其痴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日期至2021年11月25号,利用CiteSpace 5.5 R2软件生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 合格文献1100篇,纳入421位作者,形成以李志刚-卢梦晗、杜艳军-孙国杰、王述菊-马骏、孔立红-周华、余曙光-唐勇、薛卫国-王丰等学者为中心进行合作。纳入99家主要研究机构,形成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等机构为中心进行合作。形成15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辨证下制定治则治法,如“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三焦针法”、“通督启神”、“益肾调督”针法;具体干预措施有电针、预刺激。结论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基础研究深入广泛,治疗机制仍在探索,临床研究证据质量普遍不高,国内学者、机构间合作仍需加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经典提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为本,后病为标……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病史概要】刘某,男,59岁。入院日期:2014年11月15日。患者因"反复腹泻10年余,脐周隐痛6个月余"拟诊克罗恩病收住入院。患者于10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年龄是A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神经递质紊乱、氧化应激、Aβ蛋白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慢性炎症等被认为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炎症反应在AD的发生及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和补体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外周淋巴细胞的入侵对AD的发生发展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抗炎治疗,尤其是天然抗炎化合物在防治AD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抗炎中药用于预防AD的研究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比较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在磁共振成像(MRI)下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 VD 与 AD 患者资料,分别选取 39 例纳入研究。比较 两组患者 MRI 检查特征。结果:AD 患者海马结构体积、脑白质疏松体积小于 VD 患者,海马体高度低于 VD 患者, 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均大于 VD 患者,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轻于 VD 患者,海马结构萎缩、脑室改变 发生率高于 VD 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D 患者主要可见海马结构萎缩特征,VD 患者 主要可见脑白质疏松特征,两种疾病在 MRI 下可见不同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