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RFC—SpA和IFA法检测EHF病人尿中EHF IgG抗体111份,阳性率为94.6%,与平行进行的血清标本阳性率95.5%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用IFAT检测77例临床诊断为EHF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病毒抗原。阳性率为50.6%。2—5病日的早期病人阳性率为64.3%(27/42)。并发现,病日越早,病情越重,阳性率越高。试验中应用了抗EHF病毒McAb4B_9、4E_7、3H_4株。抗原阳性者对3种McAb的反应表现为5种类型。不同McAb对抗原的检出率不同,混合使用McAb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EHF病毒抗原阳性早期患者中,急性期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96.3%。若联合检测EHF病毒抗原和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可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后特异性IgG抗体持续时间。检测86例,阳性81例,总阳性率为94%,其维持时间为8年,提示病后抗体时间长,且阳性率也高。另外,对现行人用疫苗防制EHF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后特异性 IgG 抗体持续时间。检测86例,阳性81例,总阳性率为94%,其维持时间为8年,提示病后抗体时间长,且阳性率也高。另外,对现行人用疫苗防制 EHF 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往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采用的间接兔疫荧光试验是以KHF-A549细胞作为底物的。最近,我国已分离成功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可在A549细胞中传代。本文应用国产EHF-A549细胞涂片检查本地区EHF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急性期测IgM,阳性率为84.4%;恢复期测定IgG,阳性率为90.6%。由此认为国产抗原片更适宜于检测本国EHF患者的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RFC—SpA和IFA法检测微量全血标本IgG抗体及其含量。实验表明检测是特异的敏感的,且标本采集方便,适用于临床EHF病人的血清学诊断和人群EHF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EHFRS25—1MCAb—FITC法检测50例发病一周内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尿细胞抗原。阳性率为:淋巴细胞82%、中性粒细胞80%、尿沉渣细胞75%。病程与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第二病日阳性率已为50%,第3~4病日高达90.90%~92.85%,对照组均阴性。同步测血清抗体(IgG)阳性率仅42%。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对临床早期诊断及进一步研究本病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McAb ELISA捕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EHF病人血清351份,总阳性率为94.58%,而正常人血清和非EHF病人血清146份全部阴性。第2病日血清中即可检出EHF-IgM抗体,第4、6病日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3%,第8病日26份血清全部阳性。对1例典型EHF病人血清IgM抗体动态观察,发现病后1周抗体滴度最高,病后1个月明显下降,病后3个月转阴。  相似文献   

9.
贵州人群EHF疫苗应答与HLA-I类分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EHF疫苗接种者特异性抗体应答与HLA-Ⅰ类分子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0名贵州省世居三代以上健康志愿者进行EHF双价灭活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第0、7、28天),末次接种后2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EHF抗体水平,效价≥1:640为高应答者;效价≤1:80为低应答者。同时对受试者进行HLA-Ⅰ类抗原多态性检测。结果高应答者15人(25.0%),低应答者9人(15.0%);低应答者与HLA-B46有显著相关性,RR=8.125,X^2=4.83,P〈0.05。结论在贵州人群中,EHF疫苗接种后HLA-B46表型阳性个体的抗体应答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个体。  相似文献   

10.
用RFC—SpA法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先在抗原片中加入EHF病人血清,经作用后加入SpA菌体试剂,洗涤、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花环形成细胞。共检测77份病人血清中EHF IgG体滴度,结果表明本法与IFA及HRP—SpA染色法是特异的,敏感的。还就RFC—SpA实验条件选择以及IgG抗体检测与病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能与EHF病人恢复期血清起特异反应的黑线姬鼠肺标本,直接经脑内接种2~5日龄乳小鼠,结果分离到一株能在乳鼠体内增殖传代的EHF相关因子(HA_(1018)株)。经EHF单克隆抗体检查及排除呼肠孤病毒存在的可能性,证明HA_(1018)株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用乳小白鼠直接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EHF病毒是一个经济简便的途径,受染的小白鼠可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53例不同病期的出血热患者的血清,其间接荧光抗体的阳性率为49/53(占92.45%)。有77.36%的患者血清,检出IgG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2周。血清中IgG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密切相关。另25例非EHF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阴性。可见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EHF的诊断颇为有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反向被动血凝集抑制试验和血凝集抑制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血清(7病日内)中病毒核蛋白、膜蛋白抗体。103例患者血清,仅核蛋白抗体出现者33例,病情转径及无变化者31例(93.94%).而转重者仅2例(6.06%),且其血清抗体主要为IgG型。仅膜蛋白抗体出现的患者9例,病情转重者8例(88.89%),其抗体主要为IgM.核蛋白、膜蛋白抗体均阳性的61例患者,病情转归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提示:核蛋白抗体先出现的患者,病情多转轻,而膜蛋白抗体先出现的患者,病情普遍转重,似与病毒的"一次性打击"有关。在仅核蛋白抗体出现的患者中,有2例病情转重,但其抗体球蛋白类型为IgG,故尚不能排除本病有"二次感染"的可能,这一现象在推行本病预防接种时值得重视,另对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及预测患者的病情转归亦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酵母粘连沉淀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2例 EHF 病人免疫复合物及52例正常人血清。其中早期病人28份,阳性率92.86%(26/28),恢复期血清74份,阳性率74.3%(55/74),(0.05>P>0.01),结果表明本法对 EHF 诊断、疗效及预后判定,具有敏感、特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 1976年李镐旺等关于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得历时40余年。一直未获成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研究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他们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朝鲜出血热(KHF)疫区黑线姬鼠肺、肾等组织中找到了一种抗原,能与KHF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后又报导从黑线姬鼠肺和EHF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除将病毒适应于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外,KHF病毒还被适应于Wistar大白鼠和A-549细胞。朝鲜出血热与苏联、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抗原组份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两种不同来源的兔抗EHF兔疫血清和20份4~21病日的EHF病人血清,均可与分子量在68,000和66,000道尔顿左右的两种病毒多肽成份发生反应,正常人和非EHF病人血清以及正常兔血清则否,表明这两种多肽可能是EHF病毒引起机体抗体应答反应的主要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