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号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相关性,评价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是否为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SVR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5MU联合利巴韦林1.0g(0.8~1.2g)抗病毒治疗24周,检测空腹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丙型肝炎病毒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0例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随访6个月,获得SVR23例,占57.5%,部分和无病毒学应答17例,占42.5%。获得SVR的患者较未获得SVR患者有较低的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重指数(P〈0.01)。单变量分析SVR与年龄、丙型肝炎病毒RNA含量、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与性别、血清转氨酶无相关性,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SVR相关,是SVR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献血员血清抗-HCV-IgM与HCV感染的关联性。方法献血员血清836份。以HCV混合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微孔,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M单克隆抗体为酶标抗体,建立ELISA检测血清抗-HCV-IgM。以第二代ELISA法检测抗-HCV-IgG,以PCR检测血清抗-HCV-IgG或抗-HCV-IgM阳性样品中的HCV-RNA。结果2-巯基乙醇破坏试验及HCV抗原抑制试验结果显示,以所建立的ELIAS检测到的为HCV特异IgM,批内变异系数为3.47%,批间变异系数为7.06%。836份献血员血清中,有2份抗-HCV-IgG阴性而抗-HCV-IgM和HCV-RNA均阳性。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ELISA可较好地用于检测血清抗-HCV-IgM、献血员筛选及防止丙型肝炎传播。  相似文献   
3.
<正> 为探讨 EHF 家庭内感染情况,我们对汲县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IFAT1:20+++以上)确诊的 EHF 患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新制备麻疹抗原,对照细胞抗原,系病毒所供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2~1985年住院的119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典型临床表现者较50年代减少;(2)氯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不降低肥达氏反应的效价;(3)“H”和“O”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4)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缩短热程。讨论了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EHFRS25—1MCAb—FITC法检测50例发病一周内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尿细胞抗原。阳性率为:淋巴细胞82%、中性粒细胞80%、尿沉渣细胞75%。病程与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第二病日阳性率已为50%,第3~4病日高达90.90%~92.85%,对照组均阴性。同步测血清抗体(IgG)阳性率仅42%。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对临床早期诊断及进一步研究本病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观察56例各种肝病时的甲状腺功能,体会到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小儿患者,会出现高T_3、T_4现象,在肝硬化、慢性肝炎、亚急症肝炎,则有明显的低T_3综合征。这时均无相应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出现显著低T_3、T_4者,均有病情重,预后不良的特征。略谈及这些临床现象的可能原因和我们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以往我地区尚未发现流行,近年来逐渐增多,仅1984年3~6月即收治40例,以5月份发病者最高(40.5%)。青壮年农民27~29岁最多(70%),全部病例均有发热,39℃以上者占94.8%,肝功能异常者(96.5%)不同程度的少尿或无尿(72.2%)出热血抗体检查24例中21例为阳性(87.5%)。本组40例除1例外地转来已有肾衰及腔道大出血死亡外,余39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家庭内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23人的家属89人,共112份血清,经IFAT检测,阳性率占67.85%确实无症状的隐性血感染者,占24.10%。文献报道家鼠型出血热多呈散发流行,本文调查结果除散发外,尚有明显的家庭内感染聚集现象,呈灶性流行。所谓隐性感染者中,可能有部分系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305例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了肝功能检查,异常者251例(82.29%),主要为血清 ALT 升高(82.29%)及血清白蛋白降低(71.8%)。发热期肝功能异常者为74.55%,休克期96.77%,少尿期91.95%。绝大岁数病例进入恢复期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未恢复者则与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对死亡8例肝穿及1例尸检肝组织光镜检查证实有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上述结果表明出血热患者普遍存在出血热肝炎。  相似文献   
10.
对4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皮疹血管和13例患者的肝脾肺肾微血管做了免疫病理观察。HE染色表明上述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退变、坏死,基底膜破坏,管腔狭窄或闭塞,微静脉比微动脉重。42例皮疹中26例(92.3%)兔抗人C_3-HRP-SPA染色示皮疹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呈阳性,对照组阴性。肺肾血管抗IgG、IgM,IgA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说明微血管病变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39例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其病理变化属于Ⅲ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