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城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现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铜陵市区3559名3~5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儿童及父母有关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孤独症行为检出率为11.8%,男女性分别为13.5%和9.9%;胎龄、出生月份、新生儿期住院天数不同及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孤独症行为检出率间具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城市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孤独症行为问题;儿童孤独症行为与父母文化程度及儿童性别、出生季节、早产、过期产、新生期住院等自身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参照国内有关研究,采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以问卷方式对青岛市2所幼儿园344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单项检出率为6.1%--63.4%;20项单项检出率平均为29.2%,超过30%的7项;3岁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率为19.6%、4岁为15.6%、5岁为14.0%、6岁为13.6%,随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减少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存在着广泛性和严重性,且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性别的差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性别、年龄、不同户籍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9~10月使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分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对浙江省2156名学龄期儿童进行测评,结果按父母和教师评估,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3.5%和13.8%,且男童高于女童(父母问卷:1.79;教师问卷;2.82);年级分别以2年级(16.3%)和4年级(15.1%)检出最高,户籍分别以农村儿童(16.3%)和城市儿童(19.5%)检出最多。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问卷中男童、城市与A行为,男童与N行为分别显著相关;教师问卷中男童、城市与所有行为问题类型显著相关,4、5年级与A行为,5年级与M行为分别显著相关.结论浙江省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国内其它研究.男性、城市户籍儿童应成为学龄期儿童心理卫生指导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022名,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能力商数(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ADQ分级:强者、边界和平常者,城区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区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分量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ADQ与农村学龄前儿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的ADQ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亲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是否寄养、父母亲的职业;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父母离异、母亲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结论 海岛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比农村儿童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汉族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utter行为儿童行为量表对少数民族598名,汉族54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少数民族为32.11%;汉族为30.26%,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结果,影响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妊娠时间等;汉族是年龄、性格、家庭对子女教育方式等;多因素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少数民族为:年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等;汉族为:年龄、性格、教育方式等。结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23%,少数民族为32.11%,汉族为30.26%,少数民族略高于汉族,但少数民族、汉族学龄前儿童在生活环境、性格、家庭结构功能和生源地方面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988名0~2岁散居儿童营养状况及其有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按年龄别体重及按年龄别身高标准筛选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分别为6.38%和5.87%。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儿童主要照顾者;父母身高等。其次是母亲孕期患病情况,出生胎龄,出生时体重与身长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沿海驻军干部子女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生活在沿海地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并将驻地处城市和非城市地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对照。结果:城市组行为问题检出率10.3%;非城市组行为问题检出率9.9%。2组间行为问题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影响城市组行为的环境因素为躯体疾病、亲子关系、管教方式、管教态度、学校类型及学习成绩。影响非城市组行为的环境因素为低出生体重、躯体疾病、亲子关系、管教方式、管教态度。结论:儿童生理素质及家庭因素是造成沿海驻军干部子女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从医疗保健、家庭教育入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方法:于1999年5月对福州市10个托幼机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检出的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按1:2进行配对调查。结果: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检出率为4.97%;父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正确,儿童有偏食、挑食的习惯,儿童锻炼时间短,出生体重过重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应引起足够重视;而正确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尽早发现问题,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宝山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宝山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上海标准化版本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宝山区9所幼儿园共109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5岁儿童中以社交退缩、分裂样、忧郁、攻击性、性问题、躯体诉述6症状作男女对照并对有行为问题儿童作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总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7.06%,男童为14.31%,女童为19.96%,男女比为1:1.325(P>0.05)。各项行为检出排序,男童为忧郁、社交退缩、分裂样、躯体诉述、攻击性、性问题;女童 为分裂样,社交退缩、攻击性、性问题、忧郁、躯体诉述。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出生低体重儿、体弱多病、住院、早产、剖腹产、胎位不正、保胎、母亲生活无规律等密切相关(P<0.01)。结论:4-5岁儿童行为问题中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儿童行为问题 危险因素是主要来自内外生存条件及母亲因素。  相似文献   

10.
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与干预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浙南沿海儿童行为问题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6-11岁儿童1674名,用Ruttr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问卷回收率96%,结果:儿童行为检出率9.5%,其中A行为3.7%,N行为3.9%、M行为1.9%,A行为依次表现为说谎、不听管教、破坏东西,欺负别的孩子和偷东西:N行为依次为腹痛或呕吐,睡眠困难,烦恼,害怕新事物或环境,拒绝上学,行为问题与母亲患病,打骂或放纵的管教方式等有关,结论:应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初步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ttachment Q Sort,AQS)测试孤独症儿童的依恋性质,以了解其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 利用AQS对167名正常儿童和55名孤独症儿童的亲子依恋类型进行评定.结果 1.正常儿童中安全依恋者占68.3%.不安全依恋者占31.7%;孤独症儿童中安全依恋者占29.1%,不安全依恋者占70.9%;正常儿童与孤独症儿童依恋分布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X2=26.16,P<0.01).2.正常幼儿和孤独症儿童依恋性质的分布都与性别无关(X2=2.01,P>0.05,X2=0.06,P>0.05),2组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依恋类型比例均差异无显著性(X2=2.18,P>0.05,X2=3.44,P>0.05).结论 1.孤独症儿童的依恋类型则以不安全依恋为主,正常儿童的依恋类型以安全依恋型为主;2.正常儿童与孤独症儿童的亲子依恋性质与年龄、性别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合肥市学龄前儿童散光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合肥市10家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3 600例,应用伟伦视力筛选仪进行双眼屈光度的检查,并通过调查表调查其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成视力筛查和调查问卷的学龄前儿童共计3 428例,应答率95.2%,散光共计219例(占6.4%).各年龄段(χ2 =3.819,P>0.05)和不同性别(χ2 =0.255, P>0.05)散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学龄前儿童散光的因素包括出生时体质量、户外活动和近距离用眼时间.结论 散光是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重要表现之一,出生时体质量、户外活动和近距离用眼时间是影响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为该区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该区12所幼儿园抽取1 56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全口龋病调查,统计乳牙患龋率、龋均、患龋牙位分布。结果 1 564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36.83%,患龋者龋均为3.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5.86%和37.82%,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61和4.12,男女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12.70%、25.50%、53.39%、57.38%,差异显著(P〈0.05),但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00、3.42、4.19、3.97,差异不显著(P〉0.05)。下颌乳磨牙高于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前牙高于下颌乳前牙。结论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孤独症儿童138名,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38名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χ2检验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母亲先兆流产、孕早期感冒、是否正常孕周、缺氧窒息、高热惊厥、遗传史和母亲性格内向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孤独症发病的贡献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遗传史、先兆流产、孕早期感冒、父亲的文化程度、产期异常、母亲的性格内向。结论:母亲孕产期并发症、患者长期重病、家庭情况、遗传史等均可能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遗传史及母亲的先兆流产与孤独症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孤独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乳牙龋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蚌埠市6所幼儿园共计9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调查,统计乳牙龋病例数、患龋率、龋均并对此进行分析。 结果934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42.4%,龋均为1.5。男童和女童的患龋率分别为40.7%和44.3%,龋均分别为1.5和1.4。不同性别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龋率、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母亲的最高学历、睡前或刷牙后喝奶吃零食、过去一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监护人营养《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和甜饮料摄入频率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患病发生有显著影响(P < 0.05~P < 0.01)。 结论蚌埠市3~6岁的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乳牙龋病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为减少乳牙龋病发病率,应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甜饮料的摄入,注重口腔卫生,加强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林靖雯  王洪萍 《西部医学》2011,23(6):1177-1178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为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5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其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11%,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25%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且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成都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有待加强,督促家长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灵  陈实  曾霞  汪咏梅  吴少皎 《海南医学》2011,22(10):18-19
目的 初筛海口市秀英区学龄前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初筛表,整群抽样,2010年9~12月对海口市秀英区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收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口市秀英区共发放1 280份调查...  相似文献   

19.
Anthropomorphic measurements have been found to be most useful in the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and health status. Scattered cross-sectional community anthropomorphic measurements of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8 regions of Tanzania were carried out in 1976 and 1977. This report involves 4766 preschool children and 341 school children who had their anthropomorphic measurement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4%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had severe 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 whereas 42.6% suffered from mild to severe PEM. There were more underweight children among preschool girls than among the boys in all age groups, except in those aged 0-6 months. School girls, however, had fewer underweight children among them than school boys. This is a finding not reported in 4 other studies in Tanzania involving some 2000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past. There is a cumulative stunting becoming maximum at the 18-30 month age group. The mean average "stunting" prevalence was 46.5% while the mean average "wasting" prevalence was 8.3%. There is a need to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PEM prevalence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has not changed since about 15 years ago, while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primary health care facilities have doubled or even quadrupled in quantit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It is rather expedient to find out if there i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f preschool boys by par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定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五羟色胺(5-HT)水平,探讨孤独症先证者及其Ⅰ级亲属的5-HT水平的家族聚集性特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儿童孤独症组(38例)及其亲生父母组(61例)的5-HT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35例)及正常成人对照组(60例)的5-HT水平相比较.结果 ①儿童孤独症组的血浆5-HT水平为(212.51±127.98)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t=3.842,P=0.000);②孤独症父母组的血浆5-HT水平为(88.15±48.15)μmol/L,显著高于正常成人对照组(t=3.409,P=0.001).③儿童孤独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5一HT水平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r=0.142,P=0.041).④孤独症儿童组的血浆5-HT水平与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血浆5-HT水平两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0.498,P=0.000;r=-0.602,P=0.000).结论 儿童孤独症血浆5-HT增高并与遗传因素相关,可作为中间表型为孤独症遗传易感因子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