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胡晓梅  刘锋  麻柔  邓成珊 《中医杂志》2011,52(14):1187-1189
周霭祥名老中医从事血液病研究50余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在单纯使用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国内最早报道单纯使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完全缓解,并长期生存20年以上,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尤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打下了基础。本文将周霭祥名老中医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是无效和异常造血导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约1/3的患者转变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高危型MDS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更容易转化为AML.青黄散/复方青黄散属于口服含砷中药制剂,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疗MDS的有效药物,青黄散/复方青黄散治疗高危MDS疗效确切,其疗效与血砷浓度相关,临床应用安全性高.青黄散/复方青黄散治疗高危MDS的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促进红细胞分化、调节异常DNA甲基化、调节细胞免疫、调控TP53/pVHL/HIF1A信号通路等方面.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疗效好、安全性高、口服方便、无需化疗、节约成本、居家服药、提高生活质量,是MDS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PL)是一种具有特殊染色体t(15;17)异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易并发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死亡率较其他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As2O3)应用,显著提高了APL缓解率和生存率.西苑医院血液科1993年9月~2007年9月15年间收治的以不同诱导方案配合中药治疗的初发APL患者,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和长期无复发生存率(RFS).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获得性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青黄胶囊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内制剂,报道应用青黄胶囊治疗MDS转急性白血病1例。  相似文献   

5.
含砷类中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砷制剂包括雄黄制剂和砒霜提取液.雄黄制剂包括雄黄单味和含雄黄的复方,含雄黄的复方主要有青黄散、六神丸、复方青黛片等;砒霜提取液主要是As2O3注射液.研究表明,单—砷剂或含砷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多发性骨髓瘤(MM)等均具有显著疗效[1].医学界对砷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团队经过充分研究,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为主要成分的癌灵注射液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发现其尤其适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鉴于其存在的副作用,又于1995年开始,联合上海瑞金医院陈竺教授开展了三氧化二砷毒性反应发生机制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创立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基本解决了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高白细胞血症和长QT间期综合征等临床医学中的疑难问题。该系列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一线方案基本是苯丁酸氮芥加用泼尼松治疗,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采用固元生血汤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9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就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4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4)
目的:观察青黄散中青黛和雄黄剂量配比对体内砷变化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青黄散在治疗白血病中量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不同配伍的青黄散组方,青黛∶雄黄分别为7∶3组、8∶2组、9∶1组,其中3组中雄黄的剂量保持一致,每组5只,分别单次灌胃不同配比的青黄散混悬液,于服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ICP-MS测得血中砷元素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其他组比较,9∶1组方青黄散,在大鼠体内其Cmax显著升高、AUC显著增加。结论:青黄散中青黛比例的增加能促进大鼠体内砷的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血砷浓度30μg/L作为目标值调整青黄散方案中青黄散剂量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MDS-ML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青黄散联合补肾健脾方和司坦唑醇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析每个疗程后患者的血砷浓度和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完成第1个疗程治疗和检测,总有效率48.3%(29/60);血砷浓度30 μg /L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血砷浓度<30 μg /L患者(62.8% vs 11.8%,P<0.01)。57例患者完成了第2个疗程治疗和检测,总有效率64.9%(37/57);血砷浓度30 μg /L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血砷浓度<30 μg /L患者(69.8% vs 0.0%,P<0.05);患者外周血细胞HGB和PLT计数的提升先于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3/60),包括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下肢水肿和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以血砷浓度30 μg /L作为目标值调整青黄散方案中青黄散剂量治疗MDS-MLD有一定的疗效优势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砒霜治疗白血病经历了史上三次高潮,每次都源于新的医学发现和进步。1865年德国医生首先使用砷剂治疗白血病,但因疗效不稳定而被遗忘;1931年美国医生发现砷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较好,做了详细临床和病理学观察,明确了砷剂降白血病细胞的特异作用,但后来被新疗法取代;1970年代末对白血病的重新分类和基因诊断的新发现,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独立亚型。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生在从中医药寻找抗癌药的努力中,重新发现了含砒霜的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有效现象,并于20世纪80~90年代将三氧化二砷单体治疗白血病的特异性锁定在治疗APL最有效,引发了第三次高潮。这是在医学研究进步的特定时期,由中医药和血液病专家的共同努力而实现的创新发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青黄散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潜在活性靶点与信号通路,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TargetNet、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青黄散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砒霜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及砷制剂对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对白血病的治疗为人们所关注。砷作为抗肿瘤药物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 ,中医传统方剂青黄散、十味丸等治疗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确有一定疗效 ,经鉴定其中有效成分为含砷中药。 1992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确定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promyelocyteleukemia ,APL)的疗效〔1〕。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国强等〔2〕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理 ,确定As2 O3 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病例可获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四硫化四砷(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可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0位接受治疗的患者目前全部生存了5年以上,实际无病生存率达到95.8%。研究发现,口服雄黄与三氧化二砷相比,毒性明显降低,而且四硫化四砷的纯度越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也越少。研究人员将经过高度提纯的晶体状四硫化四砷,采取单一口服的给药方式,对110例年龄在14岁以上的不同病期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液学的异常变化也分别在22~110d内明显好转。特别是20位初次治疗患者,用药1个月后,体内的早幼粒细胞和原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克隆选择性与砷体内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对接受口服青黄散(每日雄黄0.16 g)治疗的MDS患者40例(治疗组)进行疗效评价,分析MDS患者口服青黄散后血砷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Ψm),并与未服用青黄散或其他砷制剂的MDS 患者(未治疗组)以及正常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30/40).伴随正常克隆与+8 异常克隆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异常克隆类型(P<0.05).治疗组全血和血浆砷浓度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患者的全血砷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失败者(P<0.05).治疗组全血砷浓度明显高于血浆砷浓度(P<0.05).治疗组正常核型和+8 患者与其他异常克隆患者的血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线粒体△Ψm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线粒体△Ψm与全血砷浓度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口服青黄散治疗MDS,砷被人体少量吸收,并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MDS患者对青黄散的治疗反应与全血砷浓度具有相关性.青黄散治疗MDS的克隆选择性与全血砷浓度以及线粒体△Ψm变化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三氧化砷(AS2O3)是传统中药砒石的主要成分,俗称吡霜,祖国医学应用砷剂治疗疾病已长达几百年。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先报道以三氧化二砷为主要成分的癌灵Ⅰ号注射液结合中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显著疗效,90年代又有多篇报道。  相似文献   

17.
陈波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393-39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是出血多见而严重 ,其最危险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也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我院血液科自 1993年起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 DIC,为减轻出血症状 ,缓解病情起到一定作用。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 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15~6 0岁。全部病例有出血表现 ,皮肤出血 2 5例 ,占 10 0 % ;口腔牙龈出血 2 0例 ,占 80 % ;鼻衄 15例 ,占 6 0 % ;球结膜出血 17例 ,占6 8% ;血便血尿 10例 ,占 40 % ;颅内出血 5例 ,占 2 0 %。…  相似文献   

18.
自从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其治疗效果已获确认[1],其适应证日趋广泛,在很多恶性肿瘤中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所以已逐渐扩大到其他非APL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2-3].但砷剂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毒药,其毒副作用较多,故临床应加强支持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笔者于2003年起予砷剂治疗非APL型恶性血液病,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麻柔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30余载对各种血液病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类难治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属中医髓毒劳病范畴,其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为特点,目前西药还不能治愈本病。麻柔教授倡导以青黄散解毒化瘀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老师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结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者骨髓像及外周血像均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加强早期临床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凝血功能监测,预防感染,能够降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致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