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脐静脉-门静脉系统的正常超声图像以及异常分流的超声诊断特征。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产前超声筛查和诊断的正常胎儿85例,观察脐静脉-门静脉系统的超声图像特征。另收集产前超声诊断为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异常分流的26例胎儿的资料,对其产前超声图像及合并异常进行分析。 结果正常胎儿脐静脉-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主干与门静脉窦连接方式分为3种:“T”形连接60例;“X”形连接11例;“H”形连接14例。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异常分流的26例胎儿中,脐静脉-体静脉分流6例,其中脐静脉回流入右心房4例,回流入下腔静脉1例,肝静脉异常分流1例,6例均合并静脉导管缺失,3例合并畸形,3例合并心脏增大;静脉导管-体静脉分流4例,其中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入口位置下移2例,经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心房1例,直接回流至肝静脉1例,2例合并心内、心外多发畸形;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分流16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6例。其中4例合并胎儿生长受限,2例合并心脏畸形,2例合并单脐动脉。 结论正确识别正常脐静脉-门静脉系统超声图像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异常分流;各类型异常分流有不同的超声图像特征;评估肝内门静脉系统发育、心功能及各系统发育可为临床咨询和处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儿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胎儿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诊断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追踪随访出生进展状况。结果 Park分型:Ⅰ型0例,Ⅱ型14例(82.35%),Ⅲ型2例(11.77%),Ⅳ型1例(5.88%)。1例合并食道闭锁和静脉导管缺失,1例合并双肾发育不良和双足姿势异常,2例合并静脉导管缺失,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其余均未见其他合并畸形。1例出现宫内发育迟缓,1例出现心功能不全,其余均未见其他并发症。妊娠结局:2例终止妊娠,1例宫内死亡,14例自然分娩(其中1例异常分流宫内自发闭合)。随访时间6~36个月,9例生后异常分流自发闭合,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1例分流仍持续性存在,1例失访。结论 产前超声对胎儿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异常连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为出生后临床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胎儿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追踪其预后。结果 5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中,1例多处吻合伴静脉导管缺如,经引产及血管铸形证实门静脉与肝静脉有5处吻合,其他4例均为单支吻合,经产后追踪3例已闭锁,1例仍有小的交通支。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的主要超声特征有:(1)肝静脉扩张;(2)门静脉与肝静脉交通;(3)门静脉与肝静脉瘘的门静脉端血流频谱呈三相波形。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3103例行产前超声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中216例心脏异常者的超声征象及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03例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115例。超声检查心脏畸形70例胎儿中染色体异常23例(32.9%);心室点状强回声146例,染色体检查异常5例(3.4%),其中1例为单纯心室点状强回声,染色体检查为46,XX,inv(9)(q21;q13),2例为左心室点状强回声合并心脏畸形、心外异常,2例为左心室点状强回声合并心外异常;心脏异常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以18-三体最常见(13例,50.5%),其次为21-三体(8例,30.8%)。不存在心脏结构畸形胎儿3033例,染色体异常92例(3.0%)。心脏结构畸形与无心脏结构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存在心脏结构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结论胎儿心脏结构畸形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产前超声筛查发现心脏畸形应仔细检查胎儿是否合并心外系统畸形,并结合临床筛查指标建议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PSVS)的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对19例经CT血管成像证实的先天性IPSVS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从肝动脉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HA-HVTT)和门静脉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PV-HVTT).结果 病变的特征基于Park分型进行归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脉冲多普勒显示分流门静脉出现类似于肝静脉起伏的三相波形.超声造影在门脉相显示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血管,而且HVAT、HA-HVTT、PV-HVTT缩短,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天性IPSVS是罕见的血管异常,通常无症状,超声是诊断先天性IPSVS有效的工具,超声造影可为先天性IPSV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IPSVS)被认为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可导致肝性脑病.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肝内肝静脉门静脉瘘分流量常较小,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偶然发现没有症状的肝静脉门静脉瘘的病例数量明显增高.本研究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先天性肝静脉门静脉瘘进行检查,以评价其超声及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孕妇,34岁。于妊娠32周来我院检查,我院产前超声显示胎儿右心增大,心包腔内0.2 cm宽的积液,三尖瓣少量反流。冠状静脉窦内径0.58 cm,肺动脉左侧可见一根血管汇入冠状静脉窦。胎儿脐静脉与肝内门静脉左支吻合后(相当于门静脉主干入肝处)发出一异常血管出肝,沿左肝外侧向后向下走行,横跨腹主动脉前方,与左肾静脉汇合后流入下腔静脉(图1),静脉导管、门静脉主干及肝内门静脉分支可见。诊断:宫内妊娠32周活胎;疑胎儿肝外门体静脉分流、永存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分析胎儿脐-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CAPVS)的声像图特点,探讨STIC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产前超声筛查中心诊断的脐-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CAPVS)胎儿5例,孕妇年龄25~35岁,胎儿孕周13~28周。应用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胎儿发育状况,启动STIC模式扫查胎儿脐-门静脉系统,分析脐-门静脉声像图特征。结果 5例胎儿均诊断为静脉导管缺失,其中3例经下腔静脉直接汇入体循环;1例脐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1例未探及正常肝门静脉分支,仅显示一肝门静脉主干。结论二维彩色超声血流显示不清时,STIC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脐-门静脉处血管关系,能及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或胎儿畸形,以便给予多次随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自发门-体交通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BCS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对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39例自发门-体交通的超声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39例按门静脉经交通支到体循环的血流去向共分为5种类型,即门静脉-脐静脉交通型(15/39);门静脉-肝静脉交通型(8/39);门静脉-副肝静脉(包括右后下肝静脉和尾叶静脉)交通型(6/39);脾静脉-左肾静脉交通型(6/39)和门静脉主支-下腔静脉交通型(4/39).上述5型各具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BCS自发门-体交通并非少见,多切面实时超声检查能作出可靠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非新生血管畸形(NIV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确诊的NIVS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各类型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本组NIVS的主要类型有:肝动脉—肝静脉瘘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3例、门静脉—肝静脉瘘12例。二维超声显示病灶均呈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瘘病灶引流的肝静脉分支内血流速度增高,出现"动脉样"频谱改变;门静脉—肝静脉瘘累及的肝静脉分支内三相波形消失,呈现"门静脉样"连续性血流频谱;肝动脉—门静脉瘘受累的门静脉分支内为离肝血流,频谱呈反向"动脉样"。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出血流时相。结论科学分析NIV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发现和正确判别NIVS类型,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出胎儿时期肝内门脉系统的血流参数。方法 应用EUB 5 65A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 5 0例胎儿门脉主干、门脉右支、门脉左支囊部及静脉导管和 5 0例胎儿脐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流量。结果 各血管血流速度的顺序是静脉导管 >脐静脉 >门脉主干及其左、右支 (P <0 .0 5 ) ,血流量的顺序是脐静脉 >门脉左支 >门脉主干>静脉导管 (P <0 .0 5 )。结论 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胎儿门静脉系统血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孕妇31岁,孕2产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受孕。孕10周+2超声显示宫内早孕,双绒双羊双胎,其中1个孕囊胚胎停止发育;胎儿超声检查显示宫内单活胎,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约1.0mm。孕22周+4胎儿超声发现脐血管数量异常(脐动脉2条,脐静脉2条,图1A),且右脐静脉入腹壁后局限性增宽,形成18 mm×11 mm的囊性无回声区(图1B),右脐静脉与门静脉右支相连,汇入静脉导管;CDFI未见脐血管血流及频谱异常,无回声区血流通畅(图1C),呈静脉频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儿脐-门-体静脉异常分流(UPSVS)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方法总结了8例UPSVS的超声图像特征及预后,并行追踪随访。结果 8例UPSVS胎儿中,USS型2例,其中1例脐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心房,生后出现膈疝,经手术治疗,目前6个月健康;另1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脐静脉肝外异常连接于扩张的奇静脉,引产;DVSS型1例,静脉导管直接与右心房相连,合并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引产;3例单纯静脉导管缺失,其中1例足月出生,健康,另2例因合并心内畸形,引产;IHPSS型2例,其中1例门静脉右支与肝右静脉相连,失访,另1例肝左静脉与左门静脉沟通,出生1个月未见异常。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诊断UPSVS,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为是否合并畸形及是否存在完整的IHPVS,产前精确诊断对预后咨询及产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HAVF)的超声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建立超声诊断HAVF标准值.方法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观察临床确诊的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以及肝周、肿瘤周围及瘤体内部血管走行及血流形态,测定相关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确定HAVF存在的真实性.结果本组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检出HAVF 15例,其中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11例,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3例,肝动脉-肝静脉瘘1例.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超声表现为:(1)与本组36例无HAVF患者肝动脉比较,其内径增宽[(0.43±0.08)cm vs(0.36±0.08)cm,t=2.847,P=0.006 4];(2)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发生瘘的静脉内出现五彩镶嵌血流束;(3)脉冲多普勒于发生瘘的静脉内可测得"高速低阻"型反向脉动样血流频谱,Vmax为(94.67±34.40)cm/s;肝动脉阻力指数减低[(0.42±0.05) vs (0.77±0.07),t=17.544,P=0.000],搏动指数明显减低[(0.59±0.10)vs(1.68±0.42),t=9.881,P=0.000].结论 HAVF患者肝动脉的内径、发生瘘的静脉腔内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指标呈特征性变化,可作为超声检测原发性肝癌HAVF标准值,以便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前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型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支架回声,CDFI可以清楚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术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增加,肝内门静脉分支血管速度显著减慢,血流量显著减少,门静脉左矢状支8/12(67%)例次,右前支7/12(54%)例次出现反应血流,我们认为CDFI对于估价TI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胎儿胆道闭锁并肝硬化的产前超声表现,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胆道闭锁并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2例胎儿胆道闭锁并肝硬化的超声表现,结合Pubmed上的资料数据,总结和分析其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胎儿胆道闭锁并肝硬化的产前超声表现:(1)未见胆囊或小胆囊;(2)胎儿肝脏回声不均;(3)门脉高压征象:门静脉扩张、脾静脉扩张迂曲等;(4)心脏增大,胎儿腹水。结论胎儿胆道闭锁是一种进展性病变,肝淤胆肿大、变硬,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综合动态分析对应的多个超声表现,可为胎儿胆道闭锁并肝硬化的产前超声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脾、胃-肾静脉分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门静脉高压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21例CDFI图像特征。结果(1)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声像图特点是脾、胃区与左肾之间异常走行的迂曲管道,频谱多普勒示其内血流为类似门静脉样频谱,动态观察可见其与左肾静脉相通;(2)在分流支较为粗大时可有间接的声像图表现:肝侧脾静脉内为离肝血流信号;左肾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增快及频谱形态改变。结论门静脉高压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具有典型的CDFI图像,可作为超声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家宝  王茂强 《新医学》2001,32(6):330-331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212例TIPSS术后患者的肝内门静脉血流.结果212例TIPSS术后病人发生肝性脑病33例,占16%;门静脉血流方向呈离肝型的病人的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呈向肝型的病人高(60%比3%,P<0.02).结论TIPSS术后门静脉血流方向呈离肝型者容易发生肝性脑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监测TIPSS术后肝性脑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孕早期产前超声筛查软指标与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 29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统计心脏结构异常检出情况,以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筛查软指标[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与心脏结构异常的关系。结果 2 296例孕妇均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136例,所占比例为5.92%(136/2 296),其中严重畸形96例;孕早期检出心脏结构异常72例,孕中期检出56例,孕晚期检出8例。NT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度为97.65%(2 242/2 296)、灵敏度为91.18%(124/136)、特异度为98.06%(2 118/2 160)、阳性预测值为74.70%(124/166)、阴性预测值为99.44%(2 118/2 130)。NT超声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09,P<0.05)。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检查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度为97.56%(2 240/2 296)、灵敏度为94.12%(128/136)、特异度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心室发育不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产前诊断心室发育不良胎儿(左心发育不良14例,右心发育不良7例)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尸体解剖或产后超声检查结果对照,重点研究其分流途径:静脉导管、卵圆孔和动脉导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①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均未见异常,8例(57.1%)严重左心发育不良胎儿的大动脉血流方向相反,6例同时出现卵圆孔血流异常(4例卵圆孔限制性左向右分流,2例房间隔完整无分流).②右心发育不良胎儿的卵圆孔血流均为正常的右向左分流,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均出现心房收缩期反转血流(100%),其中6例(85.7%)动脉导管出现反向供血.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能为深入认识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循环特点及其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