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入册MCI老人痴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慢性病的关注度对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情况及相关知识问卷等测量工具对2016年入档的942名MCI干预项目老人痴呆知识知晓率开展调查,根据客观及主观认为有无慢性病将MCI分为四组,分别为无慢性病(A组),仅客观有慢性病(B组),仅主观有慢性病(C组),客观及主观均有慢性病(D组),比较各组对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情况。结果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有慢性病组的痴呆严重性、影响因素、总分准确率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重比较的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在痴呆严重性准确率维度上,D组准确率最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在就医信息、概念、总分准确率上, B组最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影响因素准确率上,C组显著高于B组及D组,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在总分准确率上, C组高于D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有慢性病组对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无慢性病组。无慢性病MCI对慢性病的适度关注及注意力有益于对痴呆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有慢性病MCI对患慢性病关注不足或回避态度将不利于MCI的早期识别,进一步延误病情。加强社区慢性病健康相关知识的宣教,积极的关注自身的健康,对慢性病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助于减少痴呆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入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人痴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共病高血压糖尿病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表,对经过一年科普教育且2016年建档的942名MCI干预项目老人开展调查,根据有无高血压(hypertension,HT)、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或者是否遵医嘱用药,是否有运动习惯等将MCI分组,比较各组的知晓率差异。结果社区MCI老人对痴呆概念的知晓率最高,其次为危险因素,危害性和就医信息。共病糖尿病MCI老人的知晓率高于高血压者,用药组高于不用药组,且运动组高于不运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痴呆知晓率与年龄负相关,与运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阶段以提高人群的MCI知识知晓率为主要抓手,健康教育对预防痴呆具有积极意义;年龄较小、有运动习惯者对MCI健康教育接受程度较高。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饮食因素的调查,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对MCI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20例为AD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37例为MCI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行AERPs检测。结果 AD组计数准确率显著低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与对照组计数准确率、反应时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AD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波幅降低;MCI组与AD组比较,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5,P<0.01);3组N200潜伏期、波幅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N200对反映MCI及AD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不如P300敏感,P300能客观反映大脑认知和判断功能,其异常变化程度可为MCI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贫血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防治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依据WHO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在天津市某社区选取200例贫血患者,同时选取2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测试认知功能,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MoCA各项分值及总分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贫血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8.0%)高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9,P<0.01),贫血组MoCA总分值[(23.78±3.52)分]低于对照组[(27.1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贫血与MCI显著相关(r=0.86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MCI独立危险因素(OR=6.472,P<0.01)。结论贫血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联,应对老年人贫血采取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庆市城市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水平,为针对性的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庆市4个区1 440名15~6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中慢性病患病知晓率为23.1%(P0.01),食盐摄入量知晓率为74.5%(P0.01),正常体重指数知晓率为62.1%(P0.01),4个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病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正常体重指数范围知晓率15~19岁人群知晓率最高(P0.05),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庆市4个区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地区和人群中分布不均衡,应针对性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0年在我市城乡抽取部分15~6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5221人中,11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6.01%(26424/57431),各项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3.68%,最低为12.18%。总知晓率:城市居民(3116人)、农村居民(2105人)分别为57.45%和29.07%(P<0.01);男性(2576人)、女性(2645人)分别为45.74%和46.28%(P>0.05)。结论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但还很欠缺,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职业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5例职业病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35例职业病患者SCL-90的平均总分为(178.56 ±66.96)分,9项因子平均分最小值为(1.72 ±0.73)分,最大为(2.25 ±1.01)分。总分和9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各项得分在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1)。男性职业病患者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0.01),年龄大的职业病患者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年龄小的患者(P<0.05或0.01),工伤医疗组和单位支付组各项得分均高于自费组(P<0.05),学历高的职业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上得分高于学历低的患者(P<0.05或0.01),已婚组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得分都高于未婚组及离异或丧偶组(P<0.05),重度病情的职业病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得分上高于中、轻度两组患者(P<0.01),家庭收入低的患者在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低于家庭收入高的患者(P<0.05或0.01)。职业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与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 结论 职业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差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引起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成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现状,为慢性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8年海南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资料,共调查368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常见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Mantel-Haenszel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海南省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患病粗率分别为31.15%、20.22%、43.13%和8.3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88%、12.78%、36.60%和8.54%。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46.99%)高于女性(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血脂异常、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6.21%、10.66%)高于农村(分别为41.64%、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30%、35.34%和10.97%,且女性均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城市控制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3.99%、21.58%和5.90%,其中,知晓率、治疗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1.50%、6.03%和4.40%,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海南省成人常见慢性病患病水平较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应加强宣传,对40岁以下中青年、男性和农村居民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我国8省4~6年级小学生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现状。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由4~6年级的小学生填写问卷。 结果 本次共调查12 385名4~6年级小学生,其对“超重/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或血压升高”的知晓率最高(52.3%),对“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的知晓率最低(7.8%)。各知识知晓率城市均高于农村;除“超重/肥胖”知识点的知晓率以6年级最高外,其它均以5年级的知晓率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组的小学生持正确饮食和行为态度的比例高于不知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的小学生最信任和最喜欢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分别是老师讲课(47.1%)和电视(27.6%)。饮食和运动习惯受家人的影响最大,比例分别为59.0%和30.2%。 结论 我国儿童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应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提高小学生慢性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某企业员工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需求情况,为企业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441名员工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认知、行为生活习惯、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需求等情况。 结果 员工对健康概念和吸烟对健康有影响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4.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为44.4%。不同岗位员工对成年血压正常范围、慢性病预防措施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生产人员知晓率相对较低。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对成年血压正常范围、高血压是否有症状、慢性病预防措施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越高(P<0.01)。不同岗位员工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可预防、毒物进入人体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生产人员知晓率不全是最低的。文化程度越高,对"职业病可预防"的知晓率越高,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率反而越低(P均<0.01)。员工的吸烟率为35.7%,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员工对膳食平衡、传染病防治、体育锻炼、慢性病防治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较高。 结论 一般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随学历而提高的趋势,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岗位以及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应加强慢性病、艾滋病防治等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健康水平;加强对全员尤其是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覃钰纯  伍洁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23-2525
目的:了解江门市郊区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病普查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郊区11 672例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白带、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及乳腺(包括触诊和乳腺B超)检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672例妇女中患病7 104例,患病率为60.86%。其中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为48.67%,根据其患病率顺位排名前3位为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35.23%,主要疾病为乳腺增生及乳腺肿块。结论:江门市郊区妇女常见病患病率高,应定期开展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工作,同时应与多部门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国内外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的原理、方法和项目成本前期研究成果,探讨医院病种成本测算方法.方法:在测算全部医疗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分类的基础上,采取3种方法测算病种成本.一是利用已测算的项目成本结果结合医院每日清单所有服务项目和服务量累加总和,得出平均病种成本;二是从临床路径入手,结合项目成本计算出标准病种成本;三是将医院床日成本和病种平均费用结合计算平均病种成本.结果:比较实际可行的方法是方法一.建议:医院在进行全部项目成本的基础上进行代表性病种成本测算.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南段莱姆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4~6月,我们在大兴安岭南段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调查,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496人居民血清,38人血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效价≥1:128。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调查,确诊莱姆病病例22例;从26只全沟硬蜱分离出4株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探讨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6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20例(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7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86例(心肌梗死组),选取健康体检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各组血清生化指标与内脂素水平,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34.07±5.5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2±3.17)μg/L(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组血清T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TG、HDL-C、内脂素水平[(1.44±0.27) mmol/L、(1.16±0.12) mmol/L、(21.36±3.35)μg/L,(1.84±0.32) mmol/L、(1.01±0.08) mmol/L、(27.78±447)μg/L,(2.31±0.34) mmol/L、(0.93±0.06) mmol/L、(33.14±5.66)μg/L]与对照组[(0.93±0.25)mmol/L、( 1.48±0.24) mmol/L、( 13.22±3.17)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TG、Gensini积分、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DL-C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Gensini积分、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DL-C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的血清内脂紊水平与TG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0.01),与TC和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血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疾病失能权重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订中国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疾病失能等级分类标准,评定北京市60岁以上人群AD、PD的平均疾病失能权重。方法:以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GBD)研究中疾病失能权重的7级分类标准为根据,采用德尔菲法,制订中国AD、PD疾病失能等级分类标准;并根据1997年北京市AD、PD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评定北京市60岁以上人群AD与PD的平均疾病失能权重。结果:北京市60岁以上人群AD的平均疾病失能权重:获得治疗者为0.40,未获得治疗者为0.52;PD的平均疾病失能权重:获得治疗者为0.30,未获得治疗者为0.23。结论:对于AD与PD两种疾病平均疾病失能权重的评定结果与GBD研究中的数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村遗传性疾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鹤壁和洛阳两地区农村进行了遗传性疾病调查,调查总人数223 263人,发现遗传病及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1 914人,其中单基因疾病57种,染色体病7种,多基因病23种,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38种,总的患病率为8.57‰。患病率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是:非特异性智力低下、原发性癫痫、先天性聋哑、精神分裂症、唇裂上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腹股沟疝、多指及并指、支气管哮喘、先天愚型等。调查结果还表明:遗传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0~14岁儿童高于15岁以上成人,山区、半山区高于平原,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一般人群中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7-2008年随机对北京部分地区5100名成年人进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4515名符合入选标准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设计统一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现况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TC、TG、LDL-C、HDL-C及肌酐(Scr)指标,用简化的MDRD公式估算GFR(eGFR),并以eGFR[ml·min~(-1)·(1.73 m~2)~(-1)]<60定义为慢性肾脏病(CKD).按eGFR≥90、60-89和<60将人群分为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值的比较,X~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以有无CKD为因变量(eGFR≥60为0,eGFR<60为1),以所选择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eGFR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检出率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情况、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BMI、SBP、LDL-C及TG是CKD的危险因素,女性是其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增龄、吸烟、高血压、高TG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0(1.28~2.52)、1.09(1.06~1.13)、2.50(1.75~3.57)、1.73(1.18~2.54),而女性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随eGFR水平下降检出率增高,年龄、血压、TG、吸烟是CK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As Ixodes ticks spread to new regions, the incidence of Lyme disease (LD) in companion animals and humans will increase.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LD in canines center on vaccination and tick control (acaricides). Both subunit and bacterin based LD veterinary vaccines are available. Outer surface protein C (OspC), a potent immunogen and dominant early antige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elicit protective antibody (Ab) responses. However, a single OspC protein elicits a relatively narrow range of protection. There are conflicting reports as to whether the immunodominant epitopes of OspC reside within variable or conserved domain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igenic determinants of OspC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immune responses to this essential virulence factor and vaccinogen.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nserved C-terminal C10 motif in OspC triggered Ab responses. Using a panel of diverse recombinant full length OspC protei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10 deletion variants (OspCΔC10),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C10 motif does no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immunization or infection induced Ab responses in rabbits, rats, canines, horses and non-human primates. Furthermore, the C10 motif is not required to trigger potent bactericidal Ab responses.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antigenic structure of OspC. The result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responses that develop during infection or upon vaccination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interpretation of LD diagnostic assays that employ Os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