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胰岛素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1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45例,通过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胰岛素注射习惯,同时评估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情况及血液指标情况。结果 145例患者中,发生皮下脂肪增生52例(35. 9%)。未发生皮下脂肪增生者相对孕周更短、糖化血红蛋白更低、每日胰岛素总量更少(P 0. 05)。结论护士应指导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定期轮替注射部位、避免重复使用针头、选择长短事宜的针头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促进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本次参与调查研究的300例糖尿病患者均于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住我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或者问诊的方法来调查患者胰岛素注射情况、皮下脂肪增生现状以及皮下脂肪增生的有关因素等。结果 300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率为56.67%。经过所有的调查问诊后发现,皮下脂肪增生的糖尿病患者脂肪增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患糖尿病的时间、同一针头使用次数、胰岛素使用年限、每日胰岛素注射量(P0.05);同时对比统计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的面积大小发现,皮下脂肪未增生组胰岛素注射面积比皮下脂肪增生组大。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糖尿病时间、每日胰岛素注射量、同一针头使用次数、胰岛素使用年限、胰岛素注射的面积大小是影响皮下脂肪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和减轻痛苦,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如果定期向患者讲述一些有关胰岛素注射的准确方法(同一针头使用次数、每日胰岛素注射量等)和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注射面积进行轮换),从而使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能够很好的控制体内血糖量,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笔针头重复使用次数与血糖控制、注射部位皮肤损害情况。方法:随访调查近3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院外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注射笔针头使用情况选择200例并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每次更换针头;B组每注射3次更换1次针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以及患者皮肤损害情况。结果:每次更换注射针头的A组患者皮下硬结、出血淤血、皮下脂肪萎缩发生情况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笔针头对血糖控制及注射部位皮肤损害比较大,在糖尿病教育中应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重复使用针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针头重复使用而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的频次及腹部注射区域异常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治疗情况调查问卷,对250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未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用针头者仅有1例,占0.40%;腹部注射区域出现皮下淤血、皮下硬节、皮下脂肪萎缩异常情况者149例,占59.60%。结论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现象严重,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长期注射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上海护理》2019,19(1)
【】目的:胰岛素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常规药物,但注射胰岛素引起的皮下脂肪增生往往不被医护人员及患者重视。本研究分析注射胰岛素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更合理更安全使用胰岛素提供依据。方法:入组使用人胰岛素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共145例,检查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情况,并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受试者注射胰岛素的习惯。统计分析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比较发生皮下脂肪增生患者的生化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皮下脂肪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45例受试者中,共52人(35.9%)发生皮下脂肪增生。无皮下脂肪增生者相对脂肪增生者孕周更短(33.4±2.5 vs 36.8±3.6周,P=0.040),糖化血红蛋白更低(6.1±1.0 vs 6.4±0.8%,P=0.023),每日胰岛素总量更少(21.7±9.1 vs 28.1±8.8单位,P=0.002)。回归分析显示,轮替注射部位(OR=0.36,95%CI 0.136-0.956,P=0.04)及不重复使用针头(OR=0.105,95%CI 0.015-0.727,P=0.022)均为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皮下脂肪增生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并不罕见,发生皮下脂肪增生可能影响血糖控制。我们应该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宣教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针注射器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20例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注射,观察组采用无针注射器注射,比较两组餐前、餐后2 h血糖及皮下出血、皮下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萎缩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皮下组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相比于传统注射器,无针注射器有着相当的血糖控制效果,且皮肤组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门诊自我注射胰岛素发生皮下脂肪增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未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自我胰岛素注射患者作为对照,确定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胰岛素注射不规范、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应用时间≥3年、同一针头应用次数>10次,胰岛素注射用量均是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岛素自我注射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与其年龄、病程以及胰岛素自我注射规范性密切相关,可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程网络护理干预在使用胰岛素笔的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0例需要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120)进行远程网络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n=120)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的掌握程度、胰岛素治疗依从陛、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了解注射时检查笔芯中药液的性状、查药物的有效期、待酒精干后再注射、根据皮下脂肪的厚度进行正确的注射、拔针后不需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正确保存胰岛素笔、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控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对胰岛素治疗依从l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完全依从率为91.7%,餐后2h血糖(7.6±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4±0.9)mmol/L,与对照组比较[75.0%,(9.8±2,2),(7.5±1.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00,t分别为12.06,6.85;P〈0.01)。结论远程网络护理干预是一种简便、直观而准确的教育模式,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情况较好,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率和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对1 86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管理,制定胰岛素轮换注射图保证注射部位有效轮换|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保证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实施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管理后,患者血糖达标率39%,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护理创新实践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识别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60名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内分泌科一病区3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二病区护士30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观察组使用CDIO教育模式管理,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4个步骤进行护士专项技能教育指导。比较两种教育模式下,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的及时发现率和正确识别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及时发现率为86.8%,高于对照组护士的27.4%(χ2=93.364,P<0.05)。观察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正确识别率为23.1%,高于对照组护士的10.7%(χ2=5.668,P<0.05)。结论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实践可提高护士对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及时发现率和正确识别率,该模式可推广至范围更广的非内分泌科护士专业培训甚至胰岛素注射患者的健康教育中。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流行病学显示中国患病人口超1 亿人[4],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5],良好的控制血糖可有效减少或预防并发症 [6]。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最有效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7]。调查显示[8]61.53%的中国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注射笔把胰岛素和注射器巧妙组合,轻便小巧、痛苦小、操作简单,被多数患者使用。但大量的文献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笔使用规范性却不尽人意[9]。都玉娜[10]等研究表明:被调查患者中仅有5.9%的患者做到完全规范性操作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据着与注射药物及注射装置相同的地位,对血糖的控制有深远的意义[11]。胰岛素注射操作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12]。可见,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将胰岛素笔注射的现状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金花 《当代护士》2014,(12):25-27
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PDCA模式(观察组,n=30)和常规法(对照组,n=30)进行护理干预。比较3周后2组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情况、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DCA模式可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逐渐让患者自行规范注射胰岛素,有助于血糖平稳达标,从而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顺应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自行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情况以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自行注射胰岛素技术掌握率,以达到更好控制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自我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自我注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20例患者胰岛素笔注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注射针头反复使用,注射方法不当,输注部位皮肤淤斑、硬结,注射笔使用中出现问题等,通过护士进行分析并给予指导,使患者能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结论:让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能更容易接受胰岛素治疗并坚持下去,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尽量减少因注射胰岛素而引起不良事件,真正让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探讨胰岛素笔注射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岛素笔针头更换时间,皮肤消毒液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对52例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运用循证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52例患者未发生皮下硬结、红肿、感染及脂肪萎缩,其中有5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均被及时发现并且通过指导进食后症状缓解,无一例低血糖昏迷。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课教育在应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微课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技能掌握水平及低血糖、皮下脂肪增生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胰岛素的使用期限、注射部位的选取、注射部位的轮换、皮肤消毒方法比较,干预组患者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发生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教育能够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疾病管理能力。可使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保持较高的技能水平及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自我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0例使用胰岛素笔患者注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90例患者胰岛素笔注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针眼处发红、注射笔使用中出现问题、剂量不准确等,通过护士进行分析并给予指导,使患者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尽量避免和正确处理胰岛素注射中常见问题的发生。结论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能更容易接受胰岛素治疗并坚持下去,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状况,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行胰岛素笔皮下注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内分泌内科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7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80例确诊为糖尿病并需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注射常规护理干预;选择品管圈活动开展后(2018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80例确诊为糖尿病并需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和持续改进;比较两组胰岛素注射方面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注射规范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笔注射相关知识掌握度、胰岛素规范注射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率,提高护士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综合教育方式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认知效果。方法 由糖尿病教育护士对门诊首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多种形式相结合、规范的糖尿病教育,科学评估与提高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结果 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明显提高,低血糖发生率降低以及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结论 简化、家属同步、同伴协助等综合性教育方式对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认知能力、血糖控制效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短期与长期的强化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对社区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5个社区182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4周、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2周、4周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调查。结果社区老年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2周及4周后,对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更换胰岛素保存方式、针头处置、消毒方法、进针角度等知识和技能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差别(P〈0.01);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局部皮肤情况与健康教育前也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改善血糖水平;同时,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宜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