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设计必须满足全科医生诊疗需求及适应不同全科医生技能水平。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成绩与培训需求的因素,为组织适合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0-12月参加上海市全科医生基层常见病诊疗知识在线继续教育培训的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培训成绩、培训内容需求评价、培训内容满意度与培训形式需求评价数据。分析全科医生培训成绩在连续培训时间、城郊区、不同职称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培训内容需求在城郊区、职称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培训内容满意度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培训的全科医生3 344例,培训平均成绩为(4.80±2.67)分。连续参加2018、2019年两年培训的全科医生在2019年的成绩〔(5.09±2.60)分〕高于只参加2019年培训的全科医生〔(4.15±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全科医生成绩〔(4.97±2.68)分〕高于城区全科医生〔(4.30±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职称全科医生成绩〔(3.77±2.73)分〕低于初级职称〔(4.82±2.65)分〕、中级职称〔(4.85±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全科医生对指导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技能与脑卒中家庭康复的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及“急诊急救”“妇产科儿科”及“冠心病防治”方面的培训需求更高,而城区全科医生对“影像学与心电图”培训需求更高(P<0.05)。与无职称全科医生相比,初级职称全科医生对“影像学与心电图”方面的培训需求更高(P<0.008),中级职称全科医生对“急诊急救”培训需求更高(P<0.008);无职称全科医生对“营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培训需求高于初、中、高级职称全科医生(P<0.008)。全科医生对本次培训内容满意度为92.54%(844/912),培训内容满意度与培训成绩呈正相关(r=0.098,P<0.05),92.16%(762/1 198)希望接受“手机客户端线上培训。结论 比较而言,连续性定期性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更佳,城郊区、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培训内容需求存在差异。建议组织具有连续性、定期性计划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调整培训难度、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地区、职称全科医生的需求;选择熟悉基层卫生工作的师资科学制定适合基层工作需求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强手机客户端这一便捷培训形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简称定向全科医生)基层履约岗位胜任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是提升定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举措。目的 了解贵州省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为完善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11—12月,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贵州省9个市(州)39家乡镇卫生院的42名定向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提取、归纳其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的145个概念、23个范畴、5个主范畴,形成1条故事线:定向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状况是主要阻碍因素,能力素质是外在驱动力,政策制度是重要保障,自身需求是内在动力,完善培训过程管理是关键环节。结论 贵州省定向全科医生自身培训意愿有待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培训内容与需求结合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支持力度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适合定向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高现有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共抽取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全科医生共67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对,使用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师资:主要来自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占49.85%;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较少,只有9.88%;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最多,占11.98%。形式:以学术讲座、培训班和网络学习等形式为主;操作实践和实地参观等开展较少,只占8.96%;网络学习形式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展更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合理用药和疾病诊疗等方面,80%以上的全科医生都有参加。另外发现,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的满意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是59.28%、49.32%和53.07%;并且不同地区、学历和职称的全科医生满意度有所不同,高级职称全科医生满意度最低。 结论 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应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全科医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增加继续医学教育吸引力;另外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张磊  张芮英  马力  王晨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74-2379
背景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不够完善,新型的移动终端微型学习模式能否成为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替代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究。目的 探究移动微型学习模式是否可以作为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手段。方法 以5 033名于2018-09-18至2018-12-26参与北京市全科医生“百日练兵”APP移动微型学习的全科医生学习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内容分析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收集研究数据。观察分析学员24 h和每日内登录和参与答题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答题正确率与答题人学历及职称相关性。观察分析北京市不同区的学员参加“百日练兵”APP的PK竞赛环节情况。采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学员对本次移动微型学习的满意度及意见。结果 学员每日参与者的登录高峰时段分别为6:00~9:00、11:00~13:00、18:00~22:00。每日平均上线参与答题人数为(3 636.32±174.61)名。答题正确率在60%~80%的参与者人数最多为2 915名,占总人数的57.92%。答题正确率与学历和职称均呈正相关(r=0.24,P<0.01;r=0.12,P<0.01)。不同区的学员主动参与“百日练兵”APP的PK竞赛模块的积极性波动较大。2 435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百日练兵”APP师资调查的满意度,“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者分别为1 172例和918例,占比48.13%和37.70%。对本次课程设计“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一般”者分别为1 203、779、413例,占比分别为49.40%、31.99%、16.96%。结论 “百日练兵”APP作为一种微型学习模式可以作为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学习监督机制不够有效、内容不够全面、学习情境不够丰富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更好地融入当前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体系,才能发挥更好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目前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现状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全科医生配置和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17年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共抽取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单位,对其中全科医生共67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对。 结果 调查机构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量为3.46人,东部地区最高,为4.12人,中部和西部分别只有1.45人和1.93人。不同省份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差异较大,以湖南省最低,平均只有0.76人;江苏省和浙江省最多,分别有5.55人和5.75人,是湖南的7倍多。参与调查的全科医生,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学历以本科为主,占70.51%;中级职称最多,占43.97%。另外,城市地区基层全科医生学历比农村地区高,高级职称全科医生占比在东部地区最高。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调查发现,疾病诊疗、合理用药和急诊急救等医疗服务相关内容需求较大;但不同地区、学历和职称的全科医生需求有所不同,高职称、高学历的全科医生更愿意接受新理论新技术等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 结论 目前我国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已达标,但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近些年基层全科医生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另外,根据需求,应针对不同地区、职称和层次的全科医生开展不同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是全科医生重点管理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学习、理解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糖尿病诊断不规范、用药不规范、非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全科医疗健康档案(SOAP病历)书写不规范并不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社区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岗全科医生或参加“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6-4342
背景 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 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典型的城市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从而精准识别基层首诊能力需求,为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规则对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门诊产生的2 897 689条真实世界ICD-10诊断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呈现的诊断结构、顺位和4种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诊断深度。采用数据结构、分布等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9.31%(2 877 653/2 897 689)的诊断记录集中在频次大于30的912种诊断编码(六位编码)中,87.31%(2 392 603/2 740 333)的诊断编码(三位编码)记录集中在前10顺位。其中预防类诊断记录相对更为集中,主要为体检(含儿童保健体检)和预防接种服务。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11家已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中诊疗能力A级标准,但疾病顺位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中的诊断编码目录有所差异。机构间平均ICD-10诊断种数、常见诊断种数、预防类或临床类的种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5%。排名前10类(三位编码)的诊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高度一致,其他常见的诊断还包括睡眠障碍、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失眠症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睡眠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有较高(>5次/年)的就诊频次,体检是频次较高前10位中人均年就诊频次最低的内容。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记录高度(90%以上)集中于本类诊断中“未特指”类编码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就诊人次(4 268人次)和人数(1 675人)低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聚集性明显,特别是在预防保健领域。常见诊断高度集中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和人群。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接诊能力范围已达到优秀标准,但对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性评估上还需改进,特别是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等疾病综合诊断评估能力的建设和诊疗质量管理。全科医生在大量接诊负荷下,特别是在常见慢性病接诊上存在一定的“诊断惰性”,建议至少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机构供给和保障三层系统地设计基层首诊能力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但是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我国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于2019年3-5月,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3个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规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医师”+“规培”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与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设定为自建库至2018-12-31。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纳入文献的作者、题名、文献来源、发表年份、发表机构等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关键词进行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共459篇,刊载于140种期刊。第一作者所属单位共分布在166家机构,其中高等院校有85所(51.2%),首都医科大学发文量最高,为59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作者单位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3个城市或地区共计发布242篇文章(52.7%)。2002-2018年,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4篇增至86篇),其中2002-2011年发文量较少(3~14篇)且不稳定;2011-2012年发文量急剧增加(10篇增至38篇);2012-2013年发文量有下降的趋势(38篇减至27篇);2013-2018年发文量处于稳步增长阶段(27篇增至86篇)。发表1、2、3、4、5篇文章的作者数分别为307、41、16、3、2例,不符合洛特卡定律所规定的理论作者人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培训效果”等。结论 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但还不成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受到我国较多学者关注,已形成了一批高产研究机构与发文期刊,但文章质量有待提高,缺少持续、稳定研究的学者。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的发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调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基层全科医生的执业后持续培养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是承担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工作的重要机构。本文介绍自2020年依托浙江省德清县政府和卫生健康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德清县下属各医疗机构三方共建的区域全科医生分层阶梯式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从医教协同框架体系的建立、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实施3方面介绍区域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过程,为县域政府与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合作框架下的区域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方向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41-214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9于2018-11-07发布,更新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诊断、预防、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管理、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重点在于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路径从“初始治疗”“管理循环”和“随访调整治疗”三个方面建立管理循环,并首次纳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作为指导吸入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旨在对GOLD 2019的重要更新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蔡毅  崔丹  毛宗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0):1234-1238
目的 了解三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旨在全面评价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三明市的1个区、2个县共选取了4家综合医院、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门诊和住院患者496例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调查问卷和18条目简明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综合医院患者发放问卷386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1%。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一般满意度”“技术服务质量”“医生人际交流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服务经济性”“服务时效性”“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7个维度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这里设备齐全,能给我提供完善的服务”“这里的医生通常会向患者解释清楚做生化检查的原因”2个条目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其余16个条目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具体维度来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评分最高的维度均为“医生人际交流能力”,分别为(3.97±0.71)、(4.50±0.59)分;满意度评分最低的维度均为“服务经济性”,分别为(3.34±0.71)、(3.87±0.67)分。从具体条目来看,医院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的2个条目为“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友善礼貌”“这里的医生诊治患者时非常仔细”,分别为(4.16±0.80)、(4.11±0.73)分;满意度评分较低的2个条目为“我确信经济因素不会妨碍我到这里就医”“我在这里需要紧急医疗服务时,等候时间太长”,分别为(3.33±0.96)、(3.34±0.94)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的2个条目为“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友善礼貌”“我想看这里的任何医生都很方便”,分别为(4.62±0.68)、(4.49±0.68)分;满意度评分较低的2个条目分别为“我确信经济因素不会妨碍我到这里就医”“这里设备齐全,能给我提供完善的服务”,分别为(3.74±0.99)、(3.77±0.92)分。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医院患者,患者对三明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对服务经济性满意度最低,整体满意度有待继续提高,尤其需要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医教协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保健质量的关键。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核心能力之一,尽管我国开展了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但效果不佳。研究显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可快速满足临床需要,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华西医院-社区”医教协同体下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基地为调查地点,以其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2家的全部全科医生104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既往参加沟通技能培训、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和参与意愿、医患沟通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99/104)的全科医生认为医患沟通重要和非常重要,66.3%(69/104)的全科医生既往参加过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在既往培训中接受过建立关系培训的人占比最多,为82.6%(57/69),接受过表达同理心培训的人占比最少,为29.0%(20/69)。全科医生均对沟通技能培训有需求,在培训需求方面共同决策需求占比最高,为71.8%(61/85);采集病史需求占比最低,为16.4%(17/1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需求内容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培训经历、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P<0.05)。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中排名第一是“工作任务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和患者有效沟通”。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对医患沟通重视,培训需求率高,参与意愿强烈。既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存在差异,持续动态评估培训需求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姬建鑫  韩颖  杨林  柴志凯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13-1217
背景 全科医师作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参与主体,其满意度直接影响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目的 基于山西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了解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山西省12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4、2015、2016、2017级全体学员1 009名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学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对培训的了解程度、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对自身的帮助程度、培训过程中的压力状态),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采用5级评分,“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为1~5分)。共发放问卷1 009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27%。结果 820名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评分为(3.62±0.73)分。其中,满意度评分较高的3项依次为“带教教师的自身为人素质”“带教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评分分别为(3.86±0.73)、(3.70±0.76)、(3.61±0.82)分,得分最低的1项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的薪酬”,评分为(3.02±0.9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员年龄、期望就业医院级别、对培训的了解程度、对培训的必要性认知、对培训对自身帮助程度的认知、培训过程中的压力状态是其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一般”满意范畴。对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集中体现在学员对全科医师及其规范化培训的认知上,建议在培训中增加学员对全科医师培训目的与意义的认知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探讨团队在充分分析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RCGP)全科医生培训大纲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培养的三环模式,本文旨在对该模式进行介绍。三环模式包括外、中、内3环及10个培养目标。外环代表“全科医生的工作能力”,包括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和处理常见健康问题能力3个培养目标;中环代表“全科医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全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连续性健康照顾,科学的临床决策,安全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医疗服务4个培养目标;内环代表 “全科医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行为和责任心,个人身心健康和发展,持续的自我导向学习3个培养目标。希望通过在海南省全科医生培训中应用三环模式,培训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为我国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舒缓医学是全科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及终末期疾病人数持续上升,舒缓医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但目前我国舒缓医学教育相对滞后,且尚未将舒缓医学内容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本文阐述了将舒缓医学融入山西省全科医生培养及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具体做法和培训结果,并讨论了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将舒缓医学理念及知识融入全科医学的培训工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弥补了全科医生舒缓医学专业知识的欠缺,进一步提高了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能力和全科医生职业素养、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加快了向基层输送全面的、合格的、规范化的全科医生的步伐。本文所做的实践探索,旨在为未来我国全科医生舒缓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我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文献,以了解我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于2017-05-24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7—2016年)中与我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有关的文献。采用关键词逻辑组合查询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 “乡村医生”“农村医生”“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在职教育”。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中国知网提供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153篇。1997—2016年每年发表文献的数量随着时间有波动,但总体呈逐渐增长趋势。共涉及94个机构单位,其中发表文献数量为≥7、3~6、2、1篇的机构分别为3、9、12、70个。共涉及11个学科,其中文献数量排在前2位的学科分别为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64.7%、99/153)、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28.8%、44/153)。第一作者所属机构为高等院校的文献占69.9%(107/153);第一作者地域分布为东部的文献占56.9%(87/153);文献总被引频次为781次,其中被引频次为0~5次的文献占74.5%(114/153)。共提取496个与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相关的关键词,总频次为714次。出现频次≥3次的关键词共21个,其中“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出现的频次较高,分别为58次和37次。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显示,“乡村医生”与“继续教育”、“乡村医生”与“培训”、“中医药”与“继续教育”、“乡村医生”与“现状”、“农村”与“继续教育”、“农村”与“对策”共现次数较高,分别为22、8、6、5、4、4次。结论 有关我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文献数量不多,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学科、作者所属机构及地域等分布不均,被引频次总体偏低。研究热点主要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培训方式需求,比较两者间差异.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参加“上海市家庭医生临床能力培训”和“上海市全科医生临床能力评估”的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市区组710人,男性33.0%,平均年龄(36.7±6.8)岁;郊区组843人,男性33.2%,平均年龄(36.6±5.1)岁.84.6%的市区组和85.6%的郊区组被调查者曾参加过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两组对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效果的总体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5,P=0.371),其中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5.1%、13.8%和49.5%、9.1%;郊区组对继续医学教育增强全科医学基本理论(Z=-2.296,P=0.022)、增强基本操作技能(Z=-2.013,P =0.044)和继续医学教育教材(Z=-2.819,P=0.005)的总体满意程度高于市区组.两组均认为脱离社区实际需求是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3%比65.2%,x2=3.213,P=0.082);郊区组中认为培训时间太短(19.7%比11.0%,x2=18.045,P<0.05)、课程内容太少(7.5%比4.3%,x2=5.747,P=0.019)、领导不重视(14.3%比6.5%,x2=19.95,P<0.05)的比例高于市区组,认为课程内容重复(24.8%比34.8%,x2=15.327,P<0.05)、培训时间太长(16.4%比28.2%,x2=26.055,P<0.05)的比例低于市区组.两者选择最多的教学方法均为案例分析(73.3%比78.0%,x2=0.635,P=0.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郊区组选择理论授课的比例高于市区组(63.6%比50.8%,x2=6.712,P=0.010),选择问题导向学习的比例低于市区组(43.1%比51.9%,x2=4.273,P=0.010).结论 上海市城郊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效果基本满意,认为脱离社区实际需求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两者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评价和培训方式的需求存在差异,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中医药对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对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调查较少,为了更好地服务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教育,本课题组在西部地区重庆市、云南省和贵州省进行了抽样调查。目的 调查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为开展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8月在研究者所在的西部3个城市(重庆市、云南省楚雄市、贵州省铜仁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1个区/县,每个区/县按城乡分类随机抽取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取上述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所有中医全科医生102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基本医疗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接触到的最常见疾病、接触到的最常见症状、基本医疗服务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共发放问卷102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中医全科医生以专科学历为主(42.2%),从业年限以<10年为主(52.0%),科室以中医科(33.3%)、康复科(24.5%)为主,有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证书者占24.5%。基本医疗工作占中医全科医生日常工作量的比例为(75.3±21.7)%,其前3位分别为中药处方治疗(65.7%)、针灸推拿治疗(58.8%)、慢病管理(39.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占中医全科医生日常工作量的比例为(24.7±21.7)%,其前3位分别为健康教育(55.4%),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54.0%),慢病患者健康管理(59.0%)。中医全科医生接触到的最常见疾病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伤(骨折等)及中毒,接触到的最常见症状前5位依次为关节痛、头痛、咳嗽、腹痛、失眠。中医全科医生平均每周服务人次(66.0±49.2)人次,平均每例患者服务时间(25.4±13.6)min,平均每天用来看病的时间(5.7±2.3)h,平均每月转诊人次(2.7±1.4)人次。20例(19.6%)中医全科医生曾经到患者家出诊,平均每月出诊人次(2.6±1.8)人次;出诊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门不方便(平均每月出诊35人次,占平均每月总出诊人次的67.3%)。中医全科医生接诊发热患者时的首选给药方式主要为口服(60.8%)。102例中医全科医生中,针对居民开展过体检的有64.7%,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有64.7%,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的有60.8%,开展中医药保健指导的有58.8%,开展慢病管理和指导的有54.9%,开展居民建档的有45.1%,开展儿童中医饮食调养的有29.4%,开展儿童按摩传授的有27.5%。结论 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全科医生主要工作以基本医疗为主,还需承担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工作多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需较强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家庭医疗服务能力和危急重症判断能力。专科层次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应秉承“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理念,根据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融合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各自的优势,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培养的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为充实全科医师队伍,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作为全科医师过渡期培训形式于2010年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7年开始承担部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目的 从柯氏模型的反应层评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转岗培训效果,旨在全面了解学员的主观感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转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转岗培训的9名医师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6月,通过转岗培训学员微信群发送调查问卷链接,学员各自于网上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对转岗培训基地的评价、对自我能力提升情况的评价、对目前转岗培训方式的评价。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份。对理论培训阶段的评价:8/9的学员对学时数设置以及教学水平的评价方面表示“满意”或“很满意”,7/9的学员对课程内容设置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对临床培训基地的评价:超过一半的学员对培训时长(7/9)和培训内容(8/9)“满意”或“很满意”,对师资水平均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在全科医学理论方面:9名学员均表示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8/9的学员在全科适宜技术方面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在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中,8/9的学员表示门诊应诊能力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在全科实践能力的评价中,所有学员表示自己在全科常见病诊治以及全科医疗教学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所有学员参加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的教学活动,并认为这些教学活动提升了其综合能力〔如门诊应诊能力(9/9)、自学能力(9/9)、门诊带教能力(8/9)等〕。对于总体培训效果,5/9的学员表示“满意”,4/9的学员表示“很满意”。对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亟需改进方面”,7/9的学员认为应该合理提高培训人员工资待遇,5/9的学员提出培训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希望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在工学矛盾方面,5/9的学员表示在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所有学员表示愿意在培训结束后注册为全科医生,其中8/9的学员愿意以后继续参加加强全科医生能力的培训。结论 学员对培训总体评价较好,也从培训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需求不一、培训计划欠灵活、存在工学矛盾、组织管理待加强等。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需要随着病情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而落实糖尿病双向转诊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减轻患者家庭及国家负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认知和满意情况,为完善浦东新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以浦东新区区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7家二、三级医院和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内分泌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n=621),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对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单选题)、对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相关原因和判定标准认识情况(多选题)、对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态度及满意度情况(单选题)〕进行调查,由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自填完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01%。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知晓率为82.88%(489/590);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糖尿病双向转诊制度的内容者占50.84%(300/590);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标准者占54.92%(324/590);83.22%(491/590)的调查对象知道本单位有指定的双向转诊单位。不同职称调查对象对“是否了解糖尿病双向转诊制度”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双向转诊中向上级医院转诊最常见的原因”问题中,84.92%(501/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类限制”;“糖尿病患者上转至上级医院的标准”问题中,35.59%(210/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当患者首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糖尿病后是否需要转上级医院进一步分型和确定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糖尿病患者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问题中,95.76%(565/590)的调查对象选择“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且得到稳定控制”;“糖尿病患者愿意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的原因”问题中,96.10%(567/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陪护方便离家近”;“糖尿病患者不能向下转诊的原因”问题中,87.63%(517/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全”。99.15%(585/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患者应由医生来决定转诊;98.47%(581/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双向转诊有必要性;分别有15.25%(90/590)、56.10%(331/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效果非常好、比较好;94.75%(559/590)的调查对象愿意将糖尿病患者转诊;90.68%(535/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患者下转后治疗方案、病情评估有延续性;分别有10.68%(63/590)、45.08%(266/590)的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双向转诊很满意、比较满意。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一般,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标准认识未完全达成共识,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满意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双向转诊新模式,并达成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