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系肿瘤诊断程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订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从而制定了诊断程序,前瞻性地应用于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诊断,同时对228例患者均进行四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结果:500例消化道肿瘤发生贫血者为81%,缺铁性贫血占94.2%。应用诊断诊治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消化道肿瘤占7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单纯行化学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化疗前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Ⅲ~Ⅳ度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研究组(0.0%),P<0.05。结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分别为食管癌、直肠癌、胃癌和结肠癌,60岁~80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段,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汉族发病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结论 食管、直肠以及胃部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汉族老年男性多发,可能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主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60岁)45例为研究组,同期中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40-59岁)11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及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术前合并症占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6.0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对照组为42.61%,两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绝大部分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因此完善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77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入院的恶性肿瘤但未合并VTE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 VTE多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的3月内,以肺癌最常见.高龄、合并疾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在研究组中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长期卧床、VTE病史、肿瘤压迫、接受化疗、生物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治疗、止血药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血等,研究组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接受激素治疗为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VTE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接受激素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其中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爱武  李卉  陈琴  朱丹  陈志凡 《西部医学》2009,21(3):412-414
目的为临床规范性诊治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例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VTE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诊治与预后等的关系。结果门诊患者79例,住院患者122例,男132例,女69例,男:女为1.91:1;年龄最小13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54.92士17.29)岁;发病高峰60~69岁57例(28.4%)。201例VTE患者中,深静脉血栓(DVT)187例(93.0%),肺血栓栓塞症(PTE)14例(7.0%),以血栓性静脉炎、肿瘤、骨折为主要基础疾病;多伴有高龄、制动、手术多项危险因素。治愈及好转者161例(80.0%),死亡6例(2。9%)。结论VTE发病率男〉女,DVT占了很大比例(93.0%);老年好发,主要基础疾病多见于血栓性静脉炎、肿瘤及骨折;加强VTE患者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PTE的认识及DVT的正确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其中确诊并发VTE者58例,未并发VTE者472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无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7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统计VTE的发生率并与未应用评估表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与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后,VTE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1.89% (6/317) vs 10.9% (58/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在围手术期有效评估VTE发生风险,根据风险评分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相关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99例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较汉族患者并发VTE的年龄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6±11.96 vs.56.46±12.07;P=0.037).(2)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该院正常水平[汉族(2.67±1.36)mg/L、维吾尔族(2.79士1.96)mg/L、正常(0~0.55)mg/L].(3)汉族患者在妇科系统肿瘤、胃肠肿瘤、肺癌、肝胆肿瘤例数方面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1),胰腺癌及淋巴瘤例数也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食管癌的例数高于汉族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肿瘤相关VTE多发生于下肢,左下肢发生率为43.9%,右下肢发生率为25.1%,双侧下肢者为12.8%.上肢发生率较少,仅1.8%.肺栓塞发生率介于上肢与下肢之间,为16.5%.其中汉族患者左下肢、右下肢、肺栓塞及双下肢发生率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患者中55.6%表现为突发胸痛,23.0%的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11.1%的患者表现为咯血,余表现为咳嗽、咳痰;(6)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凝和溶栓.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及血栓部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抗凝和溶栓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谢芳 《中外医疗》2014,(32):109-1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30日—2014年8月30日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4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70例)、研究组(70例)。对照组、研究组的化疗方案相同,均行药物联合化疗,包括: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以及奥沙利铂。对照组在经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行恩丹西酮(药量:8 mg)静脉肌注。研究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行参麦注射液(药量:100 m L)静脉滴注。结果在对照组的70例中,26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58例;在研究组的70例中,40例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65例。比较两组消化道副反应改善情况,研究组消化道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92.86%)比对照组(82.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参麦注射液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化疗中或者化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副反应得到有效改善,药效价值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贫血为首发表现患者的消化系肿瘤诊断程序。方法:选取6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贫血情况,用4种肿瘤标记物检测消化系肿瘤。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系肿瘤占70.59%;对照组患者有贫血者占82.35%。结论:消化系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贫血,对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进行消化系肿瘤优先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862例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6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率及临床相关特征。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均经病理学确诊的86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此回顾性研究。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患者分别123、118、94、76、102、349例。男性535例,女性327例。中位年龄69岁(年龄23~81岁)。结果全组共86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率为6.8%。临床特征如年龄≥60岁、PS评分≥2分、临床分期晚、伴有合并症以及D2聚体升高等可能是VTE高发因素。胰腺癌VTE发生率最高,为10.5%,鼻咽癌发生率最低,为4.3%。下肢深静脉与肺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最常见的部位。大多数VTE确诊的时间是入院1~3个月。结论静脉血栓栓塞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发生相关特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128-13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应用直接测序法测定K-ras 基因的灵敏度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 年2 月~2017 年4 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通过直接测序法、对照组患者通过sanger 测序法检测患者体内的K-ras 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ras 基因突变率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测定K-ras 基因突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在5 cm 以上患者的K-ras 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直径在5 cm 以下的患者(P<0.05)研究组检出率与患者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患者年龄等存在相关性。结论 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结肠癌患者K-ras 基因的突变情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直接测序法的检出率与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对于临床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 验证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28例为VTE组,以同期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相匹配的恶性肿瘤未合并VTE的患者25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比较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并尝试构建一种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来指导肿瘤患者的血栓预防。   结果  (1) D-二聚体>0.55 mg/L、中心静脉导管、心血管危险因素是肿瘤发生VTE的高风险因素(均P < 0.05)。(2)COMPASS-CAT评分≥7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OMPASS-CAT评分为高风险患者发生VTE的几率是低风险患者的4.051倍。Khorana评分≥3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ASS-CA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Khorana评分(AUC:0.670 vs. 0.583,P < 0.05)。(3)在COMPASS-CAT评分的基础上纳入D-二聚体>3.83 mg/L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为0.879,与COMPASS-CAT评分相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增加了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COMPASS-CAT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而Khorana评分预测价值有限。将COMPASS-CAT评分和D-二聚体>3.83 mg/L联合构建新预测模型可提高肿瘤相关VTE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有关使用LMWH(研究组)或其他(对照组)对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2月。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入选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个RCT,包含4 3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I(0.87,1.01),P=0.08〕。研究组与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亚组、普通肝素+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序贯治疗亚组、LMWH+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序贯治疗亚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抗凝治疗时间≤3个月亚组患者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RR=0.89,95%CI(0.80,0.99),P=0.02〕;>3个月亚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1,1.12),P=0.91〕。研究组患者血栓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RR=0.67,95%CI(0.51,0.89),P=0.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有效抗凝药物,短期(≤3个月)治疗可改善这类患者生存状态,其疗效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普通肝素或LMWH+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序贯治疗,长期(>3个月)治疗效果及大小出血、血小板减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维生素K拮抗剂、普通肝素或LMWH+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序贯治疗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4例为观察组,同期诊治的消化道良性病变患者54例(对照组)和健康者54例(健康组),观察3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健康组患者各指标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胃癌、胆囊胆管癌患者 CEA、CA199、CA125明显升高,肝癌患者AFP、CA125明显升高,胰腺癌患者CA199明显升高,结直肠癌CEA、CA199明显升高;AFP、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指标阳性率(P<0.05)。结论:AFP、CEA、CA199、CA125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 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 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照术后有无发生VTE为指标,划分为对照组(无VTE,50例)研究组(有VTE,5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男性比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年龄≥60 y比率、BMI24 kg/m~2比率、合并糖尿病比率、合并高血压比率、全身麻醉比率、手术后卧床时间≥5 d比率、手术时间≥2 h比率以及手术输血史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 y、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全身麻醉、手术后卧床时间≥5 d、手术时间≥2 h以及有手术输血史,临床需加强预防,以降低术VTE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5~2011年我科住院的56例老年消化道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首发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合并症、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6例(28.6%)无症状,40例(71.4%)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50例(89.2%)通过消化内窥镜检查诊断;胃窦(24.6%)和乙状结肠(19.3%)为好发部位;腺癌为常见病理类型(47例,83.9%);高血压(42.8%)、糖尿病(33.9%)和冠心病(25%)为本组患者的常见合并症;肺、肝为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最长带瘤已生存86个月。结论消化道内窥镜是诊断老年消化道原发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老年消化道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带瘤生存时间较长,免疫及营养支持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系肿瘤诊断程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2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贫血情况进行分析,另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患者52例作为试验组,根据对照组分析结果对其采取四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进行疾病诊断。结果对照组的消化性肿瘤患者中有80.80%有贫血情况,而缺铁性贫血占94.06%,试验组贫血患者中消化道肿瘤疾病患者占76.92%。结论消化性肿瘤患者易出现贫血情况,而优先给予以贫血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病患者消化性肿瘤疾病检测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文慧  王辰 《中国医刊》2008,43(1):14-15
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中以产生黏液的胰腺癌(尤其是胰体和胰尾部)伴发DVT-PTE的几率最高,其次是胃肠道肿瘤、肺癌和卵巢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少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因。癌症患者发生VTE常常提示预后不良,实际上合并VTE的肿瘤患者只有12%生存期能达到1年。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过程中发生VTE的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VTE也可以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被认为是发生潜在恶性肿瘤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