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RN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METTL14在147对肝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根据病理医师的评分,把147例肝癌组织表达分为METTL14高表达组与METTL14低表达组,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量高低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METTL14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包括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运用COX回归模型对METTL14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以探索METTL14的表达水平是否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METTL14在HCC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1);HCC组织中METTL14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P=0.044)及TNM分期(P=0.046)相关;HCC组织中METTL14的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术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且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ETTL14可能成为一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L-17R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肝肿瘤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评价其对HCC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63例HCC组织并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17RA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采用siRNA瞬时转染高侵袭性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Huh7以下调IL-17RA的表达,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MHCC-97H和Huh7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用CCK8方法检测转染前后奥沙利铂对MHCC-97H和Huh7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肿瘤直径大于10 cm (HR=1.820,P=0.028)、合并癌栓(HR=2.087,P=0.003)以及IL-17RA高表达(HR=1.579,P=0.042)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iRNA瞬时转染下调HCC细胞株MHCC-97H和Huh7的IL-17RA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显著提高。结论 IL-17RA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抑制其表达可以降低HCC细胞株的迁移、侵袭能力,提高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FCN3在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qRT-PCR、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FCN3在H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FCN3的Huh7稳转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FCN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探究FCN3对HCC增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高表达FCN3的HCC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时间。qRT-PCR表明,与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细胞株Huh-7、Hep3B和SNU-449中FC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选取FCN3相对表达量最低的Huh-7细胞株进行慢病毒稳转FCN3基因,得到稳定OE-H...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3 (transglutaminase 3,TGM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预测HC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HCC患者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例HCC患者癌和癌旁TGM3表达差异,利用组织芯片染色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对92例HCC患者行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探究TGM3不同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shRNA下调HCC细胞系Huh7和97H的TGM3表达水平,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分析干扰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APK/EPK、NF-κB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TGM3在HCC中高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TGM3高表达组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均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15.00个月vs.49.25个月,P<0.05;38.63个月vs.未达到;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GM3表达水平是HCC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1,P=0.029;HR=2.78,P=0.009)。体内外实验表明TGM3表达下调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TGM3下调使AKT、ERK、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 3水平增高,EMT相关指标E-钙黏素表达增加,N-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TGM3可能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和EMT过程促进HCC的增殖和侵袭,并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5成员A(CLEC5A)对肝细胞癌(HCC)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特性的影响,探索CLEC5A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CLEC5A在50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HCC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CLEC5A过表达HCC细胞,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EdU法)、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Transwell法)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LEC5A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LEC5A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0.008)、肿瘤数量(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16)、BCLC分期(P=0.040)和微血管侵犯(P=0.024)等相关;过表达CLEC5A能够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逆转HCC细胞的EMT特性。结论 CLEC5A是HCC潜在的抑癌基因,有望成为该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脯氨酸4-羟化酶II(P4HA2)在肝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GEPIA、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预测P4HA2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M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P4HA2的表达情况与肝癌预后的关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中P4HA2的表达。构建慢病毒载体,用携带P4HA2 shRNA和Con shRNA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肝癌SNU-449和Hep-3B细胞系,建立沉默表达P4HA2的细胞株(shP4HA2组)和对照组细胞株(NC组)。采用CCK-8、集落形成试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4HA2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同时,肝癌细胞系中P4HA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肝细胞(P<0.01)。慢病毒干扰后,与NC组相比,shP4HA2组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4HA2基因表达沉默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Western blot显示,相对于NC组,shP4HA2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N-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下降(P<0.05),在PI3K/AKT/mTOR通路中,磷酸化的PI3K(P-PI3K)、AKT(P-AKT)和mTOR(P-mTOR)显示出较低的水平(P<0.05)。结论 P4HA2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海雨  闫雷  时汀 《浙江医学》2023,45(8):791-796,82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本1(NEAT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验证NEAT1与miR-342-3p对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的90例患者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组织中NEAT1和miR-342-3p的表达,分析HCC组织中NEAT1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生存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qRT-PCR检测HCC细胞株Hep3B、Huh7、HepG2和HCCLM3以及正常肝细胞株(LO2)中NEAT1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NEAT1与miR-342-3p之间的调控关系。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NEAT1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iR-342-3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下调(P<0.05);根据NEAT1中位水平分为高表达NEAT1和低表达NEAT1,在TNMⅠ期、TNMⅡ期以及TNMⅠ~Ⅳ期HCC患者中,高表达NEAT1患者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NEAT1患者显著降低,NEAT1的表达水平是HCC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NEAT1在HCC细胞株中较LO2细胞株表达升高(P<0.05),下调NEAT1的表达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NEAT1能够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miR-342-3p。Transwell实验表明下调miR-342-3p能够逆转NEAT1沉默介导的H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NEAT1的高表达与HCC患者的恶性程度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能够调控miR-342-3p诱导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背景 探讨dusp-6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APK、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305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usp-6、p-ERK、p-JNK和p-p38α表达,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及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dusp-6显著高表达(P<0.001)。 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与无瘤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13)。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为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 1.635, P = 0.006)。结论 Dusp-6在HCC中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过表达。相对癌旁dusp-6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更易复发。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可以作为HCC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ZIC5(Zic family member 5)在前列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ZIC5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PC3和LNCaP细胞株及正常前列腺上皮中的表达水平。siRNA干扰ZIC5后,CCK-8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前列腺癌细胞PC3和LNCaP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调控ZIC5的miRNA并进行验证。结果ZIC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升(t=4.2,P<0.001),并且与Gleason评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癌上皮(P<0.01)。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LNCaP中siRNA干扰ZIC5 24h后,细胞增殖减慢,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抑制。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ZIC5受miR-449家族调控,ZIC5与miR-449家族在前列腺癌标本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ZIC5 vs miR-449a: r=-0.64,P<0.05,ZIC5 vs miR-449b,r=-0.5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449家族结合ZIC5 3’UTR。异常表达的ZIC5可激活EMT通路,干扰ZIC5和过表达miR-449可抑制ZIC5蛋白表达,并逆转前列腺癌细胞中EMT状态。结论ZIC5受miR-449家族调控,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TCGA、GEO、GETx数据库获得测序数据,通过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评估HCC患者肿瘤组织中CCNA2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数据库GEPIA绘制CCNA2在HCC中的生存曲线,探究CCNA2对HCC预后的影响。在HCC细胞系(Huh7和SK-Hep1)沉默CCNA2(shCCNA2组),并设置空载体对照组(shNC组),通过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沉默CCNA2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的影响。通过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构建HCC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并分离瘤体,检测CCNA2在体内对HCC生长的影响。结果:CCNA2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m RNA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SMD=1.65,95%CI:1.46~1.85,I2=89%)。CCNA2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负相关关系。与shNC组相比,shCCNA2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shCCNA2组Huh7和SK-Hep1细胞的G0/G1期、S期、G2/M期占比发生改变(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iR-607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肝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45对HCC及癌旁组织中miR-607表达,分析miR-60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通过转染miR-607 mimics提高HCC细胞(Huh-7和HCCLM3)内miR-607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模型分别检测过表达miR-607对H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607是否与潜在靶点TRPC5的mRNA 3'-非翻译区直接结合。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607对HCC细胞内TRPC5、CCND1、MMP2表达及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MiR-607在HCC组织及H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iR-607低表达与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及较晚TNM分期(III+IV)密切相关(P<0.05)。过表达miR-607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 miR-607 与 TRPC5 mRNA 3'-非翻译区直接结合(P<0.05)。过表达 miR-607 抑制HCC细胞内TRPC5、CCND1及MMP2表达并下调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miR-607低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临床特征密切相关,miR-607可能通过下调TRPC5表达进而抑制Akt通路激活来发挥抗HCC生长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 lncRNA-TUSC7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评估其对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1月~2019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清,同时选取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方法检测血清中TUSC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以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为对照,检测4种食管鳞癌细胞系中TUSC7的表达,进一步通过体外过表达或抑制TUSC7,进行MTT,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分析 TUSC7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或抑制TUSC7对食管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物(MMP-9、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LncRNA TUSC7的表达低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5);TUSC低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浸润程度相关 (P<0.05)。细胞水平上实验组TUSC7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TUSC7可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提高KYSE-30细胞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而降低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P<0.05);而抑制TUSC7后结果相反。结论 TUSC7在ESCC血清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且具有通过EMT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功能。因此血清中TUSC7具有成为食管鳞癌诊疗和转移监测的分子标记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3%,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9.0%,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干扰linc00152的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与侵袭情况.方法 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将U251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转染linc00152-shRNA,对照组转染control-shRNA,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U251细胞中linc00152 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观察两组细胞增殖能力,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观察组U251细胞中linc00152的mRNA表达量为(0.313±0.02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17±0.08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TT结果显示,观察组的U251细胞的OD值为(0.444±0.032),少于对照组的(0.679±0.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穿过基质胶的U251细胞数量为(66.9±9.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6±12.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敲低linc00152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A9(HSPA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4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SPA9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HSP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HSPA9表达较癌旁组织高(t=6.601,P<0.01),并且过表达的HSPA9与淋巴结转移(P=0.005)、TNM分期(P=0.015)、肿瘤分化(P=0.033)、微血管侵犯(P=0.009)及有无复发(P=0.047)密切相关;在生存分析结果中过表达的HSPA9总体生存率更低(P=0.002),术后累计复发率更高(P=0.003);单因素总体生存率和累计复发率分析结果示TNM分期、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HSPA9染色可预测患者预后(P<0.05).结论 HSPA9在肝细胞肝癌中过表达,过表达的HSPA9与侵袭转移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肝细胞肝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MARCA5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探讨沉默SMARCA5表达对NSCL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MARCA5蛋白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MARCA5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SMARCA5在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和人肺癌细胞系(A549、Lu165、SK-MES-1和NCI-H520)中的表达。使用SMARCA5 siRNA沉默SMARCA5的表达。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SMARCA5蛋白在78例(59.5%)NSCLC组织中高表达。SMARCA5的表达与肿瘤分化不良(χ2=16.666,P<0.001)、TNM分期(χ2=24.462,P<0.001)和胸膜浸润(χ2=4.601,P=0.032)显著相关。此外,SMARCA5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Log-rank检验,P=0.001)。干扰SMARCA5表达可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P<0.05)。结论:SMARCA5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TNM分期、胸膜浸润、分化不良和预后不良相关,且敲除SMARCA5表达可降低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SMARCA5可能在NSCLC的肿瘤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inc01635对川崎病(KD)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和RNA FISH检测来分析linc01635的亚细胞定位。用KD患者血浆或健康儿童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qRT-PCR检测HUVECs内linc01635的相对表达量。通过慢病毒过表达或siRNA敲减HUVECs中的linc01635,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用KD血浆诱导细胞凋亡,检测linc01635在KD诱导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结果:Linc01635在HUVECs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与健康对照相比,KD血浆培养的HUVECs中的linc01635相对表达量下降(P<0.01)。Linc01635过表达抑制了HUVECs的凋亡(P<0.01),而linc01635敲减使HUVECs凋亡增加(P<0.01)。KD血浆能促进HUVECs凋亡,而过表达linc01635能抑制KD血浆诱导的凋亡(P<0.01)。结论:KD血浆处理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中linc01635表达量下降,而linc01635的减少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inc00346 调控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linc00346 mRNA和PTEN mRNA的表达情况;沉默膀胱癌T24细胞系内linc00346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T24细胞内的linc00346 mRNA和PTEN mRNA表达变化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内PTEN蛋白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检测各组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膀胱正常组织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linc00346 mRNA表达上调,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 <0.05)。沉默linc00346表达后,T24细胞内linc0034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TE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TEN蛋白水平升高,p-Akt蛋白水平降低(均P <0.05);给予PTEN特异性抑制剂SF1670处理后,PTEN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Akt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均P <0.05)。沉默linc00346表达后,T24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给予SF1670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均P <0.05)。结论:linc00346可以增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TEN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状RNA circSP3(hsa-circ-000264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H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ircSP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培养人HCC细胞系Hep-3B、Huh7、SMMC-7721、Bel-740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circSP3的表达。使用circSP3过表达及干扰质粒分别转染Hep-3B和Huh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且circSP3的表达与HCC肿瘤最大径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circSP3在4种HCC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细胞系(P均<0.01)。circSP3过表达可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而干扰circSP3表达则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波形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5),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5)。E-钙黏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1),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1)。结论 circSP3的异常表达与HCC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价病情及预后。circSP3能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促进EMT进程进而促进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