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有赖于移植后产生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它是同种异体免疫细胞清除白血病细胞和抗复发的重要手段,但常常与GVHD相伴发生,严重的GVHD大大削减了移植效果。目前预防GVHD的措施主要是在移植后应用细胞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虽然可明显降低GVHD的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疗效。方法8例恶性肿瘤和4例白血病经术前减瘤治疗或巩固强化后,采用联合化疗为预处理进行自体骨髓移植。结果12例病人采髓量为520~1000ml,采集骨髓有核细胞数为(0.11-2.07)×108/kg,回输骨髓活细胞率为61%~99%。除1例患者造血延迟恢复外,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无移植相关死亡。平均住舱时间为30d,出舱时恶性肿瘤和白血病均达完全缓解。移植后12例中近期复发3例,远期复发2例,2例实体瘤和1例白血病分别于移植后8、14个月和15个月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或血液病。复发率为42%,总生存率30%(生存期平均为7.5±5.1年)。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且应警惕移植后并发第二肿瘤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琼脂糖电泳观察国产三尖杉酯碱(H)及高三尖杉酯碱(H.H)与白血病细胞DNA的作用模式。实验发现H及H.H在高浓度(800μg/ml),37℃作用16h,可与DNA发生嵌合效应,48h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同时该过程也伴有一定程度的DNA断链效应。阿霉素在低浓度(50μg/ml)作用30min即可显示嵌合效应。本实验表明H.H对白血病细胞DNA的嵌合能力较H有所增强,但两者所见嵌合效应与阿霉素比较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供体白细胞输注 (DL I)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 7例 ,慢性期 (CML - CP) 5例 ,加速期 (CML - AP)和急性变 (CML - BP)各 1例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 m2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L L )和多发性骨髓瘤 (MM)各 2例。预处理方案用去髓性和非去髓性两种。供体白细胞采用 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 ,回输的细胞数 (CD3 +)细胞为 (0 .6~ 3.4)× 10 7/ kg,平均细胞数 1.7× 10 7/ kg,DL I前停用免疫抑制剂。非去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NST)患者通常在移植后每月输注 1次 ,连续 1~ 4次。对移植后或化疗、放疗后复发的患者 ,在复发的早期每月输注 1次 ,也连续 1~ 4次。结果  4例 NST后的 CML- CP患者 DL I2次后嵌合体逐渐形成 ,其中 1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不良 ,经对症治疗后获得CR。 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后 (allo- BMT)复发的 CML- CP患者在 DL I1次后发生严重再障 ,经抢救后恢复并获CR2 ,长期生存。 1例 CML- AP及 1例 CML- BP患者 NST后虽然联合 DL I2次 ,嵌合体也未出现。 2例 NST后的A ML 患者在 DL I1次后混合嵌合体出现 ,现仍在随访中。 2例 DL I各 1次的 AL L 复发患者 (allo- BMT1例 ) (化疗及交替半身照射后复发 1例 )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染色体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定期检测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情况。结果 5例移植成功患者其中异性别4例,性染色体表现为供者性染色体,原有异常消失;1例术后复发患者原有异常重现。结论 常规细胞遗传学可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标志和评价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为主的化疗。 13例均采用骁悉 (MMF)、CSA加短程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均较顺利完全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 17d(中位时间 )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Ⅲ度 38% ,Ⅲ~Ⅳ度 15 %。随访 2~ 30个月 ,荧光标记STR PCR定量检测 ,75 %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 >90 %。 12例非复发状况移植 ,至今存活 9例 ,无白血病生存率 (LFS) 75 %。移植相关死亡率30 %。结论 非亲缘allo BM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24-22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76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强化组实施强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率;生存时间、血小板(PLT)重建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重建时间;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强化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率高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患者PLT重建时间、ANC重建时间和标准组相近(P>0.05);强化组复发率、死亡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 2 0年来 ,随着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 ,90 %以上的儿童及 75 %以上的成人 AL L患者通过化疗可以获得完全缓解 (CR) ,甚至痊愈 [1] 。然而 ,仍然有 3 0 %的儿童 AL L 及 5 0 %以上的成人 AL L 患者 ,最终复发 ,死于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 ,是体内的微小残留病 (MRD) [2 ]。MRD指白血病患者经过现代治疗 ,按目前已制定的疗效标准获得 CR后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这些细胞从形态学上无法辩认 ,只能通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方法 ,采用灵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及DNA修复蛋白(Ku70)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SIRT1及Ku70在50例成人AL骨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IRT1、Ku70在AL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复发组高于初治组(P<0.0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T1、Ku7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情况无关(P>0.05),SIRT1、Ku70高表达组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SIRT1及Ku70在成人AL骨髓中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奈拉滨(Nelarabine)是细胞毒素脱氧鸟苷ara-G的水溶性前药,用于治疗对至少两种化疗方案无反应或治疗后又复发的急性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T-ALL)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其进入血液后能在腺苷脱氨酶的作用下,迅速脱甲基,转化成ara-G,通过抑制DNA的合成,诱导易感细胞脱噬从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BV)感染的研究,由于缺乏常规检测技术而受到限制。本文作者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EBV基因序列,以确定EBV存在与其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从移植病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和白血病病人以及淋巴瘤病人的活检组织或血液中提取DNA,以Burkitt's淋巴瘤传代细胞中提取的DNA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根据Dundi细胞提取的DNA的稀释试验,扩增至少需要10~50个EBV基因组拷贝,采用较高浓度DNA基因  相似文献   

12.
半相合移植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技术,由于造血恢复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及并发症多,所以对护理要求高.我科于2006年8月成功应用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半相合移植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技术,由于造血恢复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及并发症多,所以对护理要求高.我科于2006年8月成功应用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儿童难治性白血病单倍体移植疗效相近于同胞相合移植,父母供儿童子女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 GVHD)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相关并发症,a GVHD的有效处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在a GVHD的处理中,作为治疗的配合,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5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科15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及血涂片中微小病毒 B19- DNA,从而了解白血病患者 B19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及血涂片标本 ,其中 ,骨髓涂片标本 4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8例 ,混合白血病 2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6例 ) ,血涂片 3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4例 ,慢性白血病 4例 ) ,正常体检人员血涂片 30例。用本文建立的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的方法检测所收集标本的 B19- DNA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骨髓涂片和血涂片之间 B19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但是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分别为 P<0 .0 0 5和 P=0 .0 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B19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疗及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染 B19病毒 ,病毒感染后易诱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槲皮素是否能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DNA碎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断裂;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用MTT测定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槲皮素15-120 μmol·L~(-1)诱导HL-60细胞凋亡,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电泳显示梯状条带,槲皮素能剂量依赖性地触发DNA降解及抑制细胞增生(IG_(50)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43(30-61)μmol·L~(-1).结论:槲皮素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Lepri 等利用[~(125)Ⅰ]5-碘脱氧尿嘧啶(~(125)IUdR)参入小鼠和病人白血病细胞DNA,以检测抗癌药的体外抗增殖活性。将白血病细胞与抗癌药共同孵育1h,药物浓度应等于鼠或病人在每天给药后体液中的浓度。去除药物后48h,培养细胞中加入~(125)IUdR 和FUdR,18h 后收集细胞检测DNA 合成。结果表明,同位素参入DNA 的抑制率超过50%与体内抗小鼠白血病(L1210,P388和耐阿霉素的P388)药物活性相关。对急性白血病的初步数据提示,该法适用于选择最有效的体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淋巴瘤15例,急性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为9.7(7~13)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为10.9(6~23)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移植相关死亡;所有患者都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9(1~16)月,1例淋巴瘤患者复发死亡,另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其他19例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晓鸿  唐爱国 《江西医药》2008,43(2):146-147
目的观察CAG方案治疗12例复发难治和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观察我院2002年1月~2005年2月CAG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和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CAG方案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CR率33.3%,总有效率58.3%。结论CAG方案对复发难治和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好,骨髓抑制不明显,不良反应轻,是对多种预后不良AML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杨能  龙林梅  张庆青  唐丽华  梁中琴 《江苏医药》2013,39(10):1120-1123
目的 研究珍珠菜总黄酮(ZE4)对白血病HL-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成功建立人白血病HL-60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体积约100 mm3)后的30只裸鼠均分为五组:A、B、C组分别腹腔注射ZE4 100、200、400 mg/kg;D组注射环磷酰胺(CTX) 50 mg/kg;E组以生理盐水对照;每2天注射一次.21d后测量移植瘤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增殖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细胞膜抗原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E组比较,B和C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可达51.32%和46.0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组移植瘤中Ki-67和CD34的表达明显少于E组.结论 ZE4对白血病HL-60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