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2.
5-羟色胺(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已被公认,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中枢5-HT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已有不少报导,其研究方法多数是在试验动物上分析针刺镇痛过程对5-HT的影响,而直接从临床上观察人脑脊液内5-HT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自1981年1月起,对144例颅脑手术病人针刺前后脑脊液内5-HT及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和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对抗针刺镇痛的实验观察已在人猴、猫、兔、大鼠及小鼠等动物上得到证实,说明中枢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参与针刺镇痛;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也已被确认。这两者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针刺镇痛对大鼠纹状体及脊髓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证明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对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针刺镇痛后对动物各脑区5-HT含量的影响,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已有报道在电针后可使小白鼠皮层及丘脑中5-HT含量升高,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与中枢5-HT能神经元系统的关系,本文用荧光法测定大白鼠针刺镇痛后纹状体及脊髓中5-HT及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中枢神经递质之一去甲肾上腺素(NE)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早已被重视。有报道表明中枢NE拮抗针刺镇痛,主要根据是针刺镇痛时脑内NE含量减少,毁损NE胞体密集分布的蓝斑及其上行途径,或用双硫醒等抑制NE合成以降低脑的NE含量时,均可增强针刺镇痛;相反,当脑室内注射NE激动剂或注射NE前体使脑内NE含量增高时,则可减弱针刺镇痛。由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枢及外周 5 -HT、5 -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针刺昆仑穴 ,观察即时及后效应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 -羟色胺 (5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结果 :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 1h以上 ;提高大脑皮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提高脑干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降低炎症局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结论 :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 ,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 ,外周和中枢的 5 -HT、5 -HIAA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中枢神经介质阐明针刺镇痛的机理,是针麻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枢5-羟色胺(5-HT)已被证明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从目前多数实验结果看来,似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但这一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枢及外周5-HT、5-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针刺昆仑穴,观察即时及后效应;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1h以上;提高大脑皮质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提高脑干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降低炎症局部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结论: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外周和中枢的5-HT、5-HIAA可能参与了这-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组织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研究已有许多报导,血组织胺在针刺麻醉中的作用也见报导;但对于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时,针刺作用对其影响如何,研究甚少,我们以Freund氏完全佐剂免疫大鼠,形成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观察针刺对血组织胺和脑内5-羟色胺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羟基苯丝氨酸(DOPS)是去甲肾上腺紊(NE)的直接前体,注入脑内后可使NE含量升高而不影响多巴胺(DA)含量,本工作应用DOPS研究中枢NE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并用5种受体阻断剂和激动剂在受体水平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Coronyryheartdiseaseisanischemicheartdiseaseofcoronaryvasospasmorcoronaryocclu-sioncausedbycoronaryatherosclerosis.Thereareagreatnumberofreportsonacupuncturetreat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Acupuncture...[l]'canimproveanginapectoris`larf.n.ti..[2J,reduceblood-lipid.[3]andblood..[4].viscosity,improvecirculationofcoronaryartery['JandischemicECG[6].Inthepresentpaper,atthesametimeoffurther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acupuncturetreat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effectsofacupunctureonbloodconte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神门"和"命门"穴后大鼠中缝背核(DRN)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高香草酸(HVA)含量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针刺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SD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神门"组、针刺"命门"组,采用立体定位法将微透析探针置入大鼠中缝背核,运用微透析法收集大鼠针刺前40min、针刺后20、40、60、80、100、120 min DRN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其5-HT、NE、DA及HV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大鼠"神门"穴和"命门"后2h各时相点中缝背核5-HT、NE、HV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中针刺"神门"穴NE水平在120min时相点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针刺前的基础值相比,针刺大鼠"神门"和"命门"穴20min后中缝背核5-HT、NE及HVA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在其后的2h维持在低水平。针刺"神门"和"命门"穴作用相比除针刺"神门"后40min时相点处NE含量较低(P0.05)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在DRN未检出DA。结论:针刺"神门"和"命门"穴能降低中缝背核组织中5-HT、NE及HVA含量。  相似文献   

13.
王丽杰  董宇翔 《中医杂志》2012,53(2):139-141
目的 观察止遗安泉饮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针刺组34例、针药组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止遗安泉饮水煎剂,早晚各100ml;针刺组取穴(前组):关元、中极、横骨、归来、三阴交(双侧),取穴(后组):双侧肾俞、腰眼、八髂、委中,前组与后组隔日交替针刺,每次留针20min;针药组口服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每周遗尿次数及总体疗效,3个月后随访统计有效病例的巩固率、渐愈率及复发率. 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19例(57.6%),针刺组总有效20例(58.8%),针药组总有效40例(97.6%),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遗尿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遗尿次数针药组亦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3个月后随访针药组巩固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肯定,并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到针刺效果的优劣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以及血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交感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途径,我们利用腹腔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减弱其功能活动,观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并同时检查了血中5-HT和5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以及胃壁APUD细胞5-HT荧光强度的变化。从中分析外周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与外周5-HT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针刺麻醉术前预测对了解个体差异与针麻效果的临床规律、寻找提高针麻有效方法、选择针麻适应症和阐明针麻原理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采用预测指标繁多、方法各异,且易受主观成份及客观因素影响,因而结论往往不一,所以在条件相对稳定,方法相对统一的情况下研究一些方法简易、符合率高,受主、客观因素干扰小的预测指标仍是当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醒脑安神疏肝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醒脑安神疏肝解郁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抑郁病情、生活质量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差异,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记录2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BI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5-HT、NE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5-HT、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58/63),高于对照组的74.6%(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辅以醒脑安神疏肝解郁针法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可提高血清5-HT、NE含量,有助于减轻抑郁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周胜红  吴富东 《中国针灸》2007,27(5):317-32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作用机理。方法: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穴取肝俞、肾俞、心俞等,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优解20mg,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周末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是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虽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E与5-HIAA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对机体全身功能进行良性的、综合的调节,提高单胺类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心率变异频域法测试20例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情况。结果表明:内关手法组、电针内关组针刺前后心率变异频谱中的低频成分都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变化不显著。各组的高频成分针刺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变化。低频/高频比值只有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