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前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各种功能的完成,最主要的是依靠神经元之间在突触处释放神经介质而实现。在本世纪60年代,仅有乙酰胆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被公认为是神经介质。其后,人们认识到许多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谷氨酸、甘氨酸等,也可起神经介质的作用。近几年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人们发现多种肽类物质可能是中枢的神经介质或神经调质,从而使有可能作为神经介质的化合物数目达到几十种。方法学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其中免疫学方面的进展尤为迅速。  相似文献   
2.
大量资料表明,在脑和脊髓内,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和P物质的含量很高,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调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以往应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进行实验,不能区分OLS中哪一个具体组分起什么作用。本工作将抗脑啡肽抗血清IgG(简写为:ENK AS IgG)、抗β-内啡肽抗血清IgG(β-EP AS IgG)、抗P  相似文献   
3.
家兔隔区和伏核内钙、镁离子对抗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脑内慢性埋植套管向家兔一侧隔区或伏核内注射微量(10 nmol)CaCl_2或MgCl_2,可显著对抗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注入核外则无效。家兔一侧隔区或伏核内注入阳离子螯合剂CDTA(20 nmol)加强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文中就Ca~(2 ),Mg~(2 )作用的相似性,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机理的相似性,以及伏核和隔区在上述镇痛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 1931年Von Euler和Gaddum从马脑和小肠中提取出P物质(SP),半个世纪以来,对其生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核中,P物质可能是初级神经元传递“疼痛信息”的物质,但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同部位作用的特异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意义,尚未见系统报  相似文献   
5.
过去工作表明,PAG内注入吗啡产生的镇痛作用,至少有部分需经上行至伏核方能实现。并证明在PAG-伏核镇痛信息传递中,伏核内的5-羟色胺(5-HT)和脑啡肽起重要作用。本工作对伏核内达两种神经递质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研究。用辐射热甩头法测痛。予先向家兔伏核埋植不锈钢瘘管,脑内注射容积为1μl,注射部位经脑切片鉴定。 1.伏核内注射5-HT引起的镇痛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所对抗:22只家兔每侧伏核内注射5-HT10μg,10分钟后痛阈升高,30分钟作用达高峰。达时再经同一注射管内每侧注入纳洛酮[即(±)纳洛酮]4μg,或注入( )纳洛酮4μg作为对照。10分钟后( )纳洛酮组即对照组痛  相似文献   
6.
已知辣椒素(Capsaicin)可耗竭第一级感觉传入区P物质(SP),但对其影响SP的代谢机理尚不清楚。本工作用大鼠(220—250g),腹腔或皮下注射Capsaicin(Cap),观察脑干和脊髓一级威觉传入区及脊神经节中SP,SP(1—7)和SP前体中SP(1—7)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大量资料表明,在脑和脊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和P物质的含量很高,它们在痛觉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以往应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进行实验,不能区分OLS中哪一具体组分起什么作用。本工作将抗脑啡肽抗血清IgG(ENK AS IgG)、抗β-内啡肽抗血清IgG(β-EP AS IgG)、抗P  相似文献   
8.
<正>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Simon,Pert和 Terenius 三个实验室分别独立地确定在体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特异的阿片受体。随后,Hughes 等成功地从猪脑中分离提取出两种具有阿片活性的五肽—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在此以后,人们又从垂体中发现了阿片活性更强的β-内啡肽和强啡肽。这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的发现,为疼痛生理之研究打开了新的突破口.1975年,Mayer 等首次报告了静脉内注射特异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以翻转针刺的镇痛作用.这就提示在针刺镇痛的机制中可能有 OLS 参与,但尚不能明确在OLS 这一族化合物中哪一个具体组分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经典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上针刺麻醉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关于针刺镇痛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医学中,近年来关于吗啡镇痛和脑刺激镇痛的研究,以及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的发现,使疼痛和镇痛的研究得到长足的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以甩头或甩尾反应的潜伏期ERL作为观测指标,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和“昆仑”镇痛的适宜频率和纳洛酮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病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不论头部或尾部测痛都是2~15Hz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为15Hz≥2Hz>30Hz>60Hz≥100Hz。将各频率组的头部电针有效率与尾部电针有效率分别进行x^2检验,发现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